“武”动武术操激情,弘传国粹万年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武”动武术操激情,弘传国粹万年青

陈翩

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扬名世界,也是中国的一大国粹,为了使中华武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中国新一代去传承。而现代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升学率、兴趣班、特长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性格教育,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文化的传承。经研究武术操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完善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武术操、身体素质、意志品质、武德精神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的国粹。为了使中华武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中国新一代去传承。因而,学校需要武术进入课堂,武术操是目前武术走进中小学的重要形式,特别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要在基础教育中大力推广武术操。

.武术操的推广促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持久开展

俗话说,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有25%的学生喜欢广播体操、62%的学生喜欢武术操,13%的学生随学校安排。可见,学生对广播操已经失去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矛盾可能会更加明显。当然,广播体操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形式,但由于久练无新意使学生产生了厌倦的情绪,经老师们反馈,每天的课间操时间,老师总得在学生的后面催赶,即使赶着鸭子上场,也是敷衍了事,要么动作绵软无力,要么操场成了聊天的天地。因此改变这种现状成为学校当前很迫切的任务。而武术操是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加入了武术套路的手、眼、身、步等基本动作,和体操节拍结合起来,集健身、文化、击技兴趣为一体的新兴运动形式。从实施了自编武术操的学校中发现:学生们一改往日懒洋洋的作风,变得活力四射,连许多老师都积极参加。瞧!“哈”声震天、并步抱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一声一式铿锵有力,一拳一掌激情四射,大课间真正成为了学生强身健体的多彩课堂。可见武术操的推广为学校注入了生命力,是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化身。

.武术操的推广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

武术操秉承了传统武术的特点,挖掘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动作,其动作舒展大方、造型优美,能培养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另外,武术操中的音乐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气氛。比如武术操之《中国功夫》,刚柔并济的动作加上强有力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豪情万丈的中华英雄情境,让人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既培养了对传统体育运动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武术操的推广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指标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而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儿童的关节活动幅度比成人大,灵活性和柔韧性较好,较之成人更适合学习武术。武术操内容丰富,包含着多种武术基本步法和腿法,如马步、弓步和虚步等这些步法需要学生身体下蹲,以腿部肌肉支撑整个身体,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腿部肌肉力量;正踢腿、侧踢腿、仆步穿掌等动作提高学生腿部柔韧性,马步冲拳、弓步推掌等动作要求学生头正身直,出拳迅速有力,能提高学生上肢肌肉力量和速度。武术操动作刚强有力,动作时而向下仆步下势时而向上跳跃腾空,动作时而腾空身轻如燕时而震脚砸拳刚劲威猛,抑扬顿挫,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全面锻炼到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对于上下肢力量速度,肩、腿、腰部的柔韧性,爆发力和灵活性都有全面的提升作用。 

.武术操的推广促使学生身体机能更好地发展

(1)矫正中小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促进儿童骨骼和肌肉的发展。目前,由于先天形成或后天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中小学生肥胖,鞍背、溜肩、脊柱侧歪、身材矮小、近视等事例比比皆是。想要矫正这些不良的身体姿态光靠老师和家长一味的的提醒、强制阻止往往收效不佳。但是通过武术操训练后,学生的种种不良身体姿态都能随着练习的深入得到了改善。如最基本的下肢动作:弓步沖拳、弹腿冲拳、歇步沖拳,这些动作是需要下肢不断的拉伸、屈、提、弹、内收、外展和弹跳的,只有保持好良好的身体姿态才能完成动作,促使中小学生身体健壮、骨骼更好地生长。

(2)心肺功能的作用。这是因为在锻炼过程中,血液循环加快,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于是呼吸器官需要加倍工作,久而久之,胸廓活动范围扩大,肺活量提高,增强了呼吸器官的功能,提高氧的运输和利用能力。长期练习可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3)武术操对眼脖的影响。武术操练习中每一个动作对眼睛都有严格的要求。如:定势时眼神凝视远方,勇猛无畏,有武松打虎之势;动势时“拳如流星,眼似电”;太极拳的“云手”,眼睛则是随着两手的交替划弧翻转,眼睛的视线周而复始地移动,达成手到眼随,手眼配合协调一致。这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颈椎和眼睛,有效的预防了颈椎病和近视眼。

.武术操的推广对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深远的影响

拳谱云:“武以德立,武以德先”、“未曾习武先修德”,中华武术崇尚武德,这与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吻合,也为道德建设提供一个鲜活的载体。俗话说:“要练武莫怕苦”、“要练功莫放松”。学生学习武术操后,每天大课间的30分钟要顶着太阳在操场上练习。还有不少同学参加了武术社团,武术兴趣班等。除了平时在学校内练习武术操外,周末还会去各个广场练习及表演武术操。每学期武术操班级比赛更是把学生的热情调动到最高,为了拿到学校的名次,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利用空余时间加强练习。从这些情况表明武术操进校园,不仅让学生热爱运动、还能培养学生的毅力、集体荣誉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武术操用它独特的魅力踏着历史厚重的节拍,演绎了现代学生活泼向上的精神,既强身健体又使学生们深刻领会和了解到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定能实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宏伟目标,不愧为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

参考文献:

[1]黄琴丽.让武术操走进小学校园[DB].百度文库

[2]梁春蕾.试论小学推广武术操的作用及意义[J].考试周刊,2007,(29)

[3]王美娟.武术运动对儿童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报,1997,(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