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前科学概念”调查与教学策论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前科学概念”调查与教学策论的探讨

魏鹏

广西梧州市 藤县金鸡镇初级中学 543306

摘要: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时,有个现象是不可忽视的,就是他们脑子中已有的概念对接受新知识的影响。这是他们也是每个人在接受科学教育之“前科学概念”,在日常的生活中,在没接受正规教育“前科学概念”,学生形成的概念形态,我们把这种归为一种概念名叫“前科学概念”。

关键词:物理 光学知识 “前科学概念”;教学探究

  1. 引言

“前科学概念”其中有对客观世界的朴素观点,但有其中有很多观点是跟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因此,这类概念将会干扰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影响学生后继学习的理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思想为核心,同时意识到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对学习过程的将有可能产生促进或者阻碍的因素,并予以解决。关于老师帮助学生学会建立和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课的关键,而错误“前科学概念”是物理概念教学的缺点,是影响学习物理的主要影响。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光学知识时,由于部分学生的初中光学概念抽象,所以没有能够有效的学习光学知识。在光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学习光学知识之“前科学概念”,了解学生中存在“前科学概念”的错误以及原因,并且针对学生的错误光学“前科学概念”运用有效的策略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转变的错误“前科学概念”。

  1. 关于八年级物理的光学知识“前科学概念”基本介绍

我们对初中八年级学生的光学知识的“前科学概念”进行调查,拿光线传播、折射等举例,比如,当我们从水面看水中的物体时,我们看到的是比物体实际位置高。这是因为当光从水进入空气时,它会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之间扩散并进入空气。反射光转向水面,其位置减小,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假定该光沿直线移动,因此可见所看的距离比对象的实际位置浅。类似地,通过反转光的路径,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潜水者看到物体在水面以上并看到比物体实际位置更高的位置。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看到星星在闪烁,这是因为我们看到的位置低于实际物体的位置,这是因为星光是通过大气辐射的。不同高度的空气密度不一致,并且该折射指数通常不同。从恒星发出的光到弯曲的眼睛的路径,由于不同高度处空气密度的变化,恒星发出的光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且眼镜上的光事件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像是在闪烁。通过对光学概念的引用并对概念转变策略的有关成果进行梳理,我们充分了解到学生当中存在了较多光学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并将论述一些解决方式。

  1. 关于八年级物理的光学知识“前科学概念”的教学策论的探讨

在对八年级物理的光学知识“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的教学策论的探讨,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更加良好的学习知识。首先,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暴露”学生“前科学概念”。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概念是老师教学的出发点,但“前科学概念”概念有隐藏性的特点。因此,老师会比较难去揭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所以“前科学概念”也就成为教学准备时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新概念。

第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制造“矛盾”,通过不同学生的认知上的不同造成冲突,让学生对已有概念产生怀疑,这种冲突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不均衡,因而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并用不同方法来建立新的认知来达到新的概念结构。在冲突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自我思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讨论。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放大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擅长于发现别人想法的优势,产生探究欲望。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及时调整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双向交流的,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使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善和完备。“前科学概念”具有很难改变的特点,因此,要形成稳定的新概念,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自我思考、自我观察与互相评价,并且及时给学生意见。通过学生们自己相互之间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学生才能更容易建立新的概念。

  1. 结语

学习是学生原始观念的转变,发展和重构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前科学概念”的概念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以改变或完善自己的“前科学概念”,从而消除“前科学概念”对学习的负面影响。确保科学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对“前科学概念”的前瞻性探索,而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前科学概念”转化上,通过一步一步,改变学生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就像欧苏贝尔说的那样,“如果我将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原理归纳为一点,我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杨述武.赵立竹等.普通物理实验3光学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章世恒.大学物理实验[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何春娟.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2版)[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