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素养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试论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素养的渗透

徐世友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523850

摘要:历史学科的社会综合性很强,面对历史,人们也会有不同的态度,产生的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初中历史学科,除了要传递历史知识,也是为了要帮助学生以正确的视角去观察历史,分析历史,评价历史,树立积极的符合主流价值的历史观念,以科学的视角来探索社会历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首位,以学生为本,兼顾知识传授与思维态度培养,为学生研究历史提供科学方法,在进一步揭示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预测未来事物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带领学生将历史研究的成果运用到今后生活学习当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历史解释

引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等多方面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对这些核心素养进行隐性渗透,避免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错误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素养渗透的意义

历史解释就是从史料出发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批判。在各个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并对历史事实进行批判性的吸收,这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形成较为客观的历史见解,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规律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理性全面发展眼光的培养,这对他们观察当今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对于同一历史事物,因为侧重点和观念的差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对此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向积极的、客观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解释靠拢,形成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历史认知[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用好互联网资源培养史料搜集的能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解释的开展应当以真实有效的史料为依据。初中历史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应当引导学生敢于质疑课本上的二手材料,并主动向真实的历史史料进行探求,应用互联网资源找到有效的真实的佐证史料,得出更加恰当的历史解释,让学生逐渐养成追求可靠史料推出历史结论的良好习惯,促进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2]。例如,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图书、互联网等资源搜集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史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分享,就课本给出的历史解释进行相互佐证,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二)运用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索欲。史料是具有阶段性的,他往往只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有限的历史史实,并不能完整地系统地反映出整段历史,而生活在现代的学生要想准确把握史料,就必须首先接触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治疗体系,构建起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历史的脉络。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在这样的情景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让学生融入其中的学习氛围,来推动学生开展,一定历史背景下的历史探求,探索历史史料的来源、形成背景以及史料提供者的身份、观念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史料进行批判性解读,从而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3]。例如,九年级上册“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教学。罗马法是重点知识内容,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楼房罗马法庭的图片并组织学生,就罗马法庭运作流程,编制情景机,通过表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罗马法及性质的理解。

(三)问题导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有效提问来进行课堂引导,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来实现课堂组织的灵活性。教师要围绕课堂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提问,并使各个问题环环相扣,以便于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逐步深入知识点,从中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是学生尝试去解释历史事物,在问题的激励下自发去探索[4]。例如,“文艺复兴的教学”,由于时代久远且中外文化差异,导致学生对文艺复兴的意义很难进行透彻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设问:文艺复兴的产生背景有哪些?文艺复兴的领导人都有是谁?他们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对当今时代社会有什么重大影响?

(四)史料对比,增强学生史料比较和辨别能力。初中历史教学,涉及很多历史解释的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这些因素对历史解释的纵向和横向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历史解释的本质和原因,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英国史、美国史等西方国家这历史的记载和评价,在课堂上以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历史解释、历史评价、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经济社会条件,思想文化观念对历史解释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解释多样性的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综合能力。

结语:总之,初中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历史研究法,为学生探索社会提供方法借鉴;在进一步揭示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预测事物未来发展状况的理论依据,带领学生把研究过去社会的发放运用到探索当下社会的实践中去。当下,学校对历史解释素养越来越重视。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也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历史解释素养渗透进整个教学过程。唯独这样,教师才能切实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詹建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素养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40.

[2]刘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9(20):89-90.

[3]张廷桥.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07-108.

[4]李艳真.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