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构法在文学写作中的性化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句构法在文学写作中的性化运用

祝章忠

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

写作能力是由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写作能力的高低,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写作者进行形象思维的活动( 或方式)的运用。

文学性句子的构建,往往讲究另番钩心斗角,寻觅特殊的路径,以书面语形式呈现精妙的语言。笔者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指导高中生文学写作过程中 ,运用句构法进行个性化地构建,从不同范畴切入,赋予写作对象精准的切点,将个性化的表述做到“言无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一、从“义”切入

“义”范畴是指写作对象的释义、内涵、成分、含量等相关要素,写作者抓住对象的内涵、释义、成分、含量等进行个性化地构建,展示写作对象的特点。例如:

写作对象:茶叶蛋

个性运用:茶叶泡的蛋,让茶的芳香沁入,浑圆的蛋哟,顿即韵味十足。

精准分析:

自选图形 3 释义:茶叶泡的蛋

内涵:茶的芳香沁入

茶叶蛋 香味:芳香

形体:浑圆的蛋

诗性:顿即韵味十足

二、从“形”切入

“形”范畴是指写作对象的特征、形体、形象、构造等相关要素,写作者抓住对象的形象、形体、构造等进行个性化地构建,展示写作对象的特点。例如:

写作对象:田埂

个性运用:田埂,围着水田。这是勤勉的小路,这是与农人的脚最投缘的小路,有水田,就有这样忠于职守的小路。

精准分析:

自选图形 4 特征:围着水田

形体:小路

田埂 形象:勤勉

功用:农人的脚最投缘

诗性:忠于职守

三、从“场”切入

“场”范畴是指写作对象的情景、场景、环境、背景等相关要素,写作者抓住对象的情景、场景、环境、背景等进行个性化地构建,展示写作对象的特点。例如:

写作对象:希望的田野

个性运用:希望的田野,远离一无所有,从不两手空空,这希望的田野哟,走进走出,总让我手也沉甸甸肩也沉甸甸,眼也沉甸甸心沉甸甸。

精准分析:

自选图形 5 场景:远离一无所有,从不两手空空 走进走出

希望的田野

诗性:总让我手也沉甸甸肩也沉甸甸,眼也沉甸甸心沉甸甸。

四、从“觉”切入

“觉”范畴是指写作对象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相关要素,写作者抓住对象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进行个性化地构建,展示写作对象的特点。例如:

写作对象:官瘾

个性运用:官瘾真是部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冷热是抚得到的,成分也容易分辨,只是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真理与荒谬。

精准分析:

自选图形 6 感觉:冷热是抚得到的,成分也容易分辨。

官瘾

心理: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真理与荒谬。

五、从“态”切入

“态”范畴是指写作对象的状态、动作、过程等相关要素,写作者抓住对象的状态、动作、过程等进行个性化地构建,展示写作对象的特点。例如:

写作对象:夏日里的芝城

个性运用:夏日里的芝城,三分慵懒,七分骚动。这夏日的芝城哟,教人遗忘,教人铭记,教人左眼言情右眼酣睡。

精准分析:

自选图形 7 状态:三分慵懒,七分骚动。

夏日里的芝城

诗性:教人遗忘,教人铭记,教人左眼言情右眼酣睡。

六、从“源”切入

“源”范畴是指写作对象的渊源、历史、传统等相关要素,写作者抓住对象的渊源、历史、传统等进行个性化地构建,展示写作对象的特点。例如:

写作对象:纸

个性运用:抚摸一张纸,我抚摸到了来自树木的伤残;倾听一张纸,我倾听到了来自生命的呼救。

精准分析:

自选图形 8 渊源:来自树木的伤残。

诗性:来自生命的呼救。

句构中基于言说基本信息,从哪个范畴切入,具体选择什么来写。既讲究途径,又是讲究技巧,才能让句构法在文学写作中的运用更加精准。句构中的基本信息,就是字词或原坯性句子,其个性化的切入是要选择切点范畴的。切点可归纳为:义(释义、内涵、成分、含量)、形(特征、形体、形象、构造)、场(情景、场景、环境、背景)、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态(状态、动作、过程)、源(渊源、历史、传统) 等。

当然,同一写作对象也可从多个范畴切入予以不同的个性化运用,这样,可以多方位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而取得精妙的收获。例如:

写作对象:梯田

个性运用:

从“义”之“释义”切入

沿着山坡一丘撑起一丘拾级而上的不仅仅是高度,还有信心;挽着水田一条又一条精细的田埂,防止水土流失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拦储了记忆和人文。(从梯田释义“沿着山坡开辟的一级一级的农田,形状像楼梯,边缘筑有田埂,防止水土流失”切入作个性言说。)

从“形”之“形体”切入

看梯田,一丘一个国度,一垅一方世界。疆域有大小,但当战争远去之后,国界就只是种象征。(从“梯田”的形体切入将其当作“地图”作个性言说。)

从“场”之“情景”切入

梯田游赏,四季皆宜。作物生长的时候你光临,你也学着拔节、抽穗,碧碧卜卜;庄稼成熟的时候你走近,你也跟着金黄,芬芳,功成名就;要是冬闲时随意在埂上走走境边坐坐,你就走出个文人,你就坐成个大师。(从“梯田”的情景切入作个性言说。)

从“觉”之“声音”切入

还好我是农民的儿子,还好我也讨教过道。听梯田说话,净是谚语、方言外加侃儿。(从“梯田”的声音切入作个性言说。)

从“态”之“状态”切入

坚忍和勤勉是一厢。欣赏梯田,我更钟情于稿重、安逸的静态之美。(从“梯田”的状态切入作个性言说。)

从“源”之“历史”切入

这是哪朝哪代的先祖们开拓的?爬上梯田,我总爱站着聆听有关生存与自然的教导。 (从“梯田”的历史切入作个性言说。)

总之,写作对象的切点多,个性化的运用更是无穷无尽,具体选择什么切点,作什么内容的个性化表述,视具体语境以及修辞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