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教学下的课外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部编版教材教学下的课外阅读

杨波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拓东第二小学 云南省 昆明市 650000

摘要: 刚刚颁布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和训练显得尤为必要。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教读课有所减少,并不意味着学生课业的减负,而是意味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自由和广阔。结合教学实践,在对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小学课外阅读进行浅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教学;课外阅读

1基于部编版教材视野下的研究背景

从教育部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和有效的课堂学习。当下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虽然学生会阅读一些课外阅读篇目,但因缺乏系统性的指导,致使阅读兴趣不能长久保持,阅读行为不能持久。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和教材的限制,教师的阅读指导实践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新一轮教材改革已经尘埃落定,新版部编版教材全面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这将是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更紧密的结合。部编版教材阅读部分,以各单元课文的学习为主,辅之以课外篇目推荐、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倡议。在新教材中,课外阅读不再是单元教学的附属,而是整个阅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2.1学校因素

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不容忽视,学校是学生课后阅读的重要场所。有些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其他设施需要改进,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场所。有些学校以分数为考核标准,没有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评价制度,从而导致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 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课外阅读训练,没有定期跟踪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及时检查学生阅读效果,这些势必会影响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2.2学生因素

小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心态还不成熟,很难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特别是在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中,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更增加了学生选择的难度。一些小学生喜欢阅读市面上的畅销书籍,如漫画《男生女生》以及《淘气包马小跳》之类的小说。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45万字,显然是很难完成,不排除很多是囫囵吞枣的应付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特别是在互联网和微时代,学生对纸质阅读的兴趣严重缺乏,对电影、电视剧、动漫和手机游戏的兴趣远远高于课外阅读,小学生整体阅读水平不高,且难以实现知识的转移,把课堂阅读学习到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3家庭因素

家庭是影响儿童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际上,由于不少家长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认识不到位,不主动购买书籍,也不对孩子阅读提出明确要求,更无法践行亲子阅读,这些势必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2.4社会因素

自从国家倡导全民阅读之后,人们逐渐开始重视阅读,但阅读作为一个整体的外部环境还不完善,由于盗版的存在,一些非法出版的书籍,也会影响小学生选择正确的课后读书。如果学生大量阅读低质量书籍,不仅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还会导致他们价值观的偏差。

3外阅读学语教学中的要性分析

3.1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有很大的不同。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文章内容来讲解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而课外阅读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灵感,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新的阅读体验。如果说课堂阅读是学生掌握阅读的一种方式,那么课外阅读则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一种方式,使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知识。在小学新教学大纲中,对于学生的阅读量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例如,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写“漂流笔记”,让学生记录心得体会。读书笔记形式多样,可写、可摘、可画、可贴,不要因为“写”而使学生失去阅读的热情。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会不同,当老师发现学生对阅读表现出强烈的热情时,应该主动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指导。通过这种课外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2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促进自我探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更容易幻想和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推荐更多的故事书, 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这些图画书通常包含丰富的故事和人物设置,内容也是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愿意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够主动探索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语言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

3.3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拓展课外阅读量

小学生由于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所以对于课外书籍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很难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仅仅停留于其中的精彩故事情节,因此,需要家长与他们一起读书,为他们找阅读灵感。教师可以每周组织一次亲子阅读交流,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自己的阅读经历。例如,一个父亲共享他的阅读体验“如何更好的与孩子阅读一本童话书”,故事和童话中的人物往往是虚构的,这些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渴望生活,在阅读过程中和可以孩子沟通,让他们从阅读的过程中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通过阅读增长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家长还应把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小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和知识结构,但他们对信息的感知和接受非常敏感,如果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某些知识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积极的引导,很可能给其未来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提高写作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开阔视野,写作就会有所进步。对于一些阅读比较广泛的学生,他们能够吸取阅读的书籍中的养分,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心中的知识,从而在表达的时候能够自由顺畅。如果我们忽视了课外阅读,在课堂上布置大量的作业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负担,使他们感到学习的枯燥。教师应做的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书,多观察,多积累,培养对周围事物的感知。

3.5丰富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更倾向于理论知识,虽然其中穿插了许多阅读文章,但其根本目的仍在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而在趣味性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课外阅读是对这些疏漏的很好补充,因为课外阅读材料多为学生感兴趣的新奇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多为积极乐观的性格,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时,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的同理心,另一方面正能量可以激励他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善良和勇敢。

结论

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这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与众不同的地方。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种下读书的种子,使其经过书籍的浸润不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富有人文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叶秋皎.预测,开启阅读思维的动力——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三上课外阅读指导课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10):77-79.

[2]张伟.多措并举,落实部编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目标[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