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

二打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300

摘要: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会有意识地模仿和学习教师、家长的行为举止、生活用语,长此以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素质、人格和涵养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其生育政策实施,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大,幼儿教育成为众多家庭中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家园合作是实现家园相互合作,促进教育同步,提升幼儿素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就针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展开研究。

关键词:家园合作;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措施

1 家园合作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1.1 有利于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

幼儿园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若无法实现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则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很有必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幼儿园应当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一致,让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加强和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还需要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家园教育一体化可以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2 家园合作可以提供经验交流和共享的机会

教育就是在结合各方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讨和总结的过程。家园合作可以为家长和学校提供经验交流和分享的机会,通过交流,家长可以从老师那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老师也可以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交流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

2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家庭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幼儿家长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缺乏重视。这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幼儿绝大多数时间在家庭中度过,若单单只靠幼儿园老师进行教育和引导,无法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1 家园合作表面化

当前,虽然家园合作教育理念已经普及,但是更多的家园合作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不够深入。具体体现在,幼儿园开展的家园活动中,大部分家长的理解是:家园合作就是家长去幼儿园陪伴孩子玩耍,增进亲子关系,而没有深入到学习和教育方面。在态度上,接到幼儿园家园合作活动的家长一般兴致不高,很多年轻的家长不愿意参加,认为这种活动耽误了他们工作“办正事”的时间,就算有一些家长参加了家园活动,也仅仅是应付的态度,没有深刻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2.2 家园合作教育脱节

当前,部分家长一直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职责,而自己,虽然具有对幼儿教育的职责,但是不占重要比例,因此,在家园合作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家长认为到幼儿园协同幼儿园一同教育孩子,主要是为了陪伴孩子玩耍,对教育教导方面缺少意识。甚至有些家长不愿意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活动,并认为幼儿园要求家长参加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对幼儿教育不负责任的表现。

2.3 家园合作缺乏有效沟通

一是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认为将把孩子放入幼儿园便万事大吉,没有与幼儿老师进行沟通;二是在幼儿老师眼中,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很多活动是在老师指导下展开,这导致老师和家长的地位不对等,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得到采纳;三是家长和学校的沟通缺乏计划性,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在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另一种是与老师电话沟通。这两种方式都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与学校沟通的缺乏无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3.1 加强家园配合同步教育

家庭和幼儿园需要保持积极主动地态度对幼儿进行培养,两者之间应该做到同步教育。若是其中一方过于强硬将导致合作无法进展下去,另一方只能是配合被动的参与,可能会起到与目标相反的效果。所以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要保持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培养幼儿的方案,相互促进,相互监督,达到最终目的。教师在其中起着不小的作用,教师作为家长与幼儿园沟通的桥梁,应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帮助两者之间建立沟通,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将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激发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激情,以此来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情况。

3.2 树立正确的理念,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常忽视对于幼儿的教育,也没有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大部分家长只重视幼儿的知识方面的培养,而忽视行为教育。种种方面的原因使得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以及行为方面教育的不重视,幼儿时期是孩子奠定性格基础的时期,正在进行着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应该使得家长明白自身对于孩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很多行为都是与家长的行为习惯相似的,可见环境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应该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中相互尊重、轻松愉快,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能够受到良好的熏陶。此外,为幼儿创建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培养起爱干净、爱整洁的行为习惯。

3.3 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

每位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客观的个体差异性,其行为习惯、心理活动大相径庭、各不相同,在“一言堂”的家长会模式下,剥夺了家长向教师、其他家长反映幼儿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及其幼儿教育难题探讨的契机。所以,实施家园合作,组织召开家长会,在向家长讲授科学育儿相关知识,如何让家长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的同时,还需要尊重家长主体地位,让各位家长积极谈论幼儿教育所遇到的困惑,就幼儿教育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交流互动,如分享幼儿教育经验,对幼儿园工作发表看法等等。让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反映和交换幼儿教育进展,引入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等形式多样家长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4 引入家园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育中,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活动中来,可以强化幼儿与家长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幼儿与父母情感升温的同时,还能够让父母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明确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间的差异,对症下药,有所侧重,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可开展“我是家里的小帮手”主题活动,让家长配合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扫地、倒垃圾、擦桌子等等,让幼儿在切实的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及其劳动后的快感,提升幼儿的道德水准,促进幼儿爱劳动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如举办“献爱心”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父母的指导下,让灾区捐献书籍、衣物、玩具、食物等物品,并向灾区小朋友献上祝福语,表达爱心,增强幼儿社会责任感,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喜悦感。引入亲子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幼儿的社交经验,提升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等等。

4 结论

综上可知,幼儿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是幼儿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实施和开展的重要举措,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渗透家庭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素质提升。因此,加强家园配合同步教育、树立正确的理念,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以及引入家园亲子活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罗恒仙.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J].2018.

[2]胡艳凤.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J].2017.

[3]张星明.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