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教学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6
/ 2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教学设计研究

刘展方

广东省 兴宁市第一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领域强调初中历史教师在传授学生丰富、多元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视角,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故而,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时,就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枷锁,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出灵活、生动的学习氛围,真正使学生在探究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知识的魅力和乐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研究

初中阶段是提升学生个人实力和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更是推动学生全面性、整体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就要深刻认知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多元化、高效化、科学化的教学设计研究,推动学生历史思想观念发展,真正为初中学生将来探究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历史知识奠定坚固而牢实的根基。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往往占据着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采用填鸭式单方向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传授传授知识[1]。 学生长期在“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影响下,会形成对初中历史学科的错误认知,甚至会形成惰性心理,等待教师的剖析和解答,最终对历史学科生成强烈的抵触心理。这些负向发展因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探究能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初中历史学科的推进和发展。教师应用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将“知识教育”有效地转化为“知识技能教育”,又能够使教师充分认知到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进而对课堂进行革新和创造。

(二)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领域的全面要求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就要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刻板化的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灵活、生动地运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历史探究技能和思维品质,如:历史价值观、历史知识和技能、历史情感态度等等。而在历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既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高速迈进的成长需求,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是促进课堂质量提升和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关键途径。

二、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情境

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是推动学生感知未知文化、挖掘未知空间、探索未知领域、提升个人实力、展示个人魅力最好的老师,而教师开展差异化的教学设计研究,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的最佳措施。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就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将过去的历史与现代的科技充分融合,为学生构建出丰富、多彩、形象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感受历史思想、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时,就可充分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走进历史、走入课本”。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先将与该堂课程内容相关的纪录片资料进行剪辑,制作成多段式的PPT教案,在课堂中依次播放。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第一阶段的纪录片资料,并为学生分析该段历史中所发生的具体事件。在学生观看完该阶段的历史素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并彼此展开交互,交换自己已获取的相关信息和遇到的困难。在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时,教师要仔细聆听并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过分干涉学生的具体讨论内容,更不以消极负面的态度评判学生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同时,教师要综合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遗漏部分或偏差信息,并将重复率较高的问题综合成班级统一性问题,在课堂中后半段着重分析。接着,教师要带领学生观看第二阶段的历史素材,并以教材为出发点引导各小组成员探究该段历史事件对世界发展和个人发展造成的影响。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为其循环播放与该段历史事件贴合的音频资料,带领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环境”。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以上两段素材为载体,综合讨论结果,将该堂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则根据各小组思维导图中的不同内容和班级中的统一性问题,带领学生探究该节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以此完善学生的思维导图细节,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历史思维

进入初中阶段展开学习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其能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渠道获取多元的学习资料,并从中挖掘出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丰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掘更多样、更立体的历史学科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比如,教师在开展《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的教学设计时,就可充分结合历史游戏活动,开展“历史知识分享大赛”。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先将该堂课程内容中的主要部分和核心信息以“视频分析、文字展示、图片辅助”的形式发布到班级交流群中,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该资料内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知识或历史故事,并将与其相关的地图、模型、影音素材进行整理,作为辅助资料加以佐证。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随机邀请一名同学展示自己带来的趣味历史信息或新鲜资讯,并根据不同的素材内容进行讲解。在某一同学进行展示时,教师要结合相关内容提出相应的疑问,展示同学则根据问题进行剖析,必要时教师可鼓励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予以帮助和补充。在该同学完成个人展示后,教师则要根据学生准备资料的完整程度和阐述效果为其评分,并将该分数作为裁判该次游戏活动优胜者的重要参考。在班级学生均完成个人展示后,教师则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感兴趣的历史信息进行二次探究,并加入个人观点再次反馈给班级同学。在课下,教师要将该堂课出现的优秀言论或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并以视频的形式再次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展开反复学习。

(三)重视个人特点,落实差异教学

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领域极为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自主成长,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就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挖掘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落实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有意识地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使每位同学均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2]

比如,教师在评价历史思考能力、感知能力相对欠佳的学生时,就要充分分析学生该阶段所受到的主要障碍,如:学习热情不高涨、信息分析能力不足、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等等,并与其共同探究调整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在在现有的知识上不断深化历史基础类知识,进而稳扎稳打地向上突破和攀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识。针对思考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就要推动学生切实将历史发展与个人发展建立紧密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更丰富、更多元、更深刻的历史信息,从而感知历史、分析历史,传播历史,往更具有大爱和大义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阶段开展多元化、创新化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尤为关键的。故而,初中历史教师就要在传授学生丰富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形成更直观、更立体、更清晰的历史框架,强化学生的历史探究意识,从而推动学生更加自主、更加积极地展开历史知识的挖掘,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效率佳,教师教学质量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慧.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J . 科学咨询,2019 23.

2]谢标华. 论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 . 考试周刊,2019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