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

陈菲菲

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系统化接受文学教育的起始阶段,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字词和语句的讲解之上,而忽视了语文教材中蕴藏的文化教育功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拥有了不同的要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文学素养的渗透,以此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目前,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文学素养渗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所在。这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文学素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素养;渗透策略

1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文学素养渗透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经历教学革新以后,教学目标和以往有所不同,教学活动开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其中,文化素养是科学文化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蕴藏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文化素养渗透是符合新时期教学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教师教学观念革新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方式完善的具体方式,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1.2 有利于促进学生表达技巧的优化

一直以来,写作都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载体,是判定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重要依据。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文学素养的渗透,能够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当学生对文去章内容拥有了更深层次的影响,能够明白语言的运用,掌握足够的表达方式,就能够拥有良好的文学积淀,学生就能应用这些掌握的知识技巧进行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尚未正式形成,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正是塑造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场所。在语文课堂活动中,不仅仅需要向学生传递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语文世界的浩瀚知识感染学生,以便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同时,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也能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挖掘真、善、美,以此不断优化思想。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

2.1 挖掘语文教材内容中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精心挑选、认真编排的,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新时期的精神内涵,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文学素养,立足于教材,从教材出发,帮助学生正确领会和理解文章的重要知识脉络和要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相似情境的模拟进行文学素养的渗透。同时,教师还应该取材于生活,以便于加深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另外,小学语文教材并非仅仅局限于本课程知识,还和其他学科知识有所关联,比如历史文化等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教材知识,拥有相关的教学经验,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规划语文教学方案,以便于探寻出适宜的文学素养渗透的教学方式,以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实现良性循环。

2.2 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水平和专业能力

教师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文学渗透的重要践行者,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乎学生能够获得多少文学素养的熏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水平和专业能力。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还应该精通语文教学,拥有渊博的学识和高质量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操守,也是提高课堂活动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也是自我文学素养和文化魅力的一种外放。同时,在语文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束缚,革新课堂教学活动,在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在讲《草船借箭》这节课之前,先阅读一下《三国演义》书中草船借箭故事发生之前的事情,了解到为什么孙刘会联合抗曹,为什么会发生草船借箭的事情,课堂中可以讲给学生听,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听故事,注意力会很集中,当教师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时,学生将会更加信赖教师,也更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内心在充满敬佩之情的时候,也会更加愿意成为如教师一般的人,将会认真参与教学活动掌握相关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2.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文学素养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性持续性地进行引导培养。教师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通过几节课程的讲解是不能让学生的文学素养产生质的飞跃。而应该根据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高低进行相应的课外实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以此汲取书中的养分,成长自身。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推荐学生阅读相应的文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应该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教师的阅读偏好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同时,给予学生自我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当学生能够明白学习是永恒的,没有终点的,学生才能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从阅读和学习中获得足以受益终身的知识。另外,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实际性,能够和生活发生反应,能够具备文学素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领会相关知识。比如,在讲《剥豆》这节课的时候,这节课主要是想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放学回家后读一些简要版《鲁宾逊漂流记》、 《名人传》等书籍,让他们感觉受到,磨难与快乐同在,或者 夏天让学生 在家暂时关掉空调十分钟,体会一下没有空调的炎热,有空调的凉爽,这样学生更能懂得课内文章和课外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生活中存在苦,也存在乐。学生真正了解了,体会到了,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讲,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时间长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文学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文学素养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领会每一篇文章背后蕴藏的深厚情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把握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通过挖掘语文教材内容中的文学素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水平和专业能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措施进行文学素养渗透,实现新时期的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学活动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向雪莲. 浅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 教育(文摘版).

[2]颜其友.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 2019.

[3]温月娥.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