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1

元认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体现

刘爽

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

摘要:在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的现代教学中,元认知学习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一个带有前瞻性的教学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能是否能够充分地被发掘,因此它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教学课题,并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开拓和发展。

关键词:元认知理论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研究  中学物理

  1. 元认知的概念

“元认知”一词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认知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我们平时多说的认知,其活动对象是客观世界,而元认知的活动对象则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的过程本身。简言之,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正如弗拉维尔所说:“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多一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元认知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自我意识是对自我以及自我与周围关系的意识,而元认知则是自我意识中涉及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因此,也有人把元认知视为“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1. 元认知策略

(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学习者首先要对自己或他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认识。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个方面:①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例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认识自己的学习观和知识观等;②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例如,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种种差异;③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例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

(2)对任务的认识

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学习者应当认识到,材料的性质(如图形材料与文字材料)、材料的长度(如一段短文与一篇长文)、材料的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与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结构特点(如论说文与叙述文)、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听觉呈现与书面呈现)、材料的逻辑性(如有组织的材料与无组织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在有关认知目标和任务方面,学习者应当知道,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例如,要求回忆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忆该文章的准确词序的任务困难得多。

(3)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三、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就是主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体验的认知,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的西德或教训的认知。常言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里“经一事”是认知体验,而“长一智”是元认知体验。课件认知体验是特体认知活动中客体加工的具体体验,二元认知体验则是个体对此认知经验进行反省而获得的更具概括性的体验。

教学只有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元认知理论也是一样,它受制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的限制,学生的元认知思维达到什么样的知识,还有哪些缺陷, 如何才能激活学生的元认知思维,这些教师都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在激活学生元认知思维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 也受到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经验的限制,要有效地培养元认知能力, 除了要确定儿童现有的元认知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知识、经验的当前状况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使得元认知的培养有依据、有目标地进行。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想象在一个水平上,那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有的学生可能吃不了,而有的学生可能不够吃。所以基于元认知理论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我们就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考虑到他们元认知的水平不同 ,要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让他们解决。当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时, 我们再调整教学策略。这样,通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长处来解决相关学习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再不断地丰富他们的元认知系统,这样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元认知水平的发展,让学生的元认知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总之,元认知理论可以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 习过程当中来。我们只有深入解读元认知理论,寻找到元认知理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契合 点,才能让元认知理论可以更好运用到教学领域 。

参考文献 :

【 1 】 张雅明.元认知发展与教学f M .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 2 】 (美)大卫·迪绍夫 ( D a v i d D i S a l v o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 M1 .机 械工业出版社,2 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