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新时期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的融合

赵文青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除了要培养学生应当具有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之外,还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课标中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展审美教育提出了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应当深刻认识语文学科特殊性,挖掘语文世界之美,利用恰当手段渗透美育教育,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融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无法媲美的审美教育功用与优势,紧扣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的品味、欣赏和创作,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活动。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赏析和品味。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培养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一般说来,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则审美能力也不尽相同,往往大多数情况下部分学生真正意义上感悟语文教材中写实或修辞的美感,其余学生对美感毫无认知。同时,由于教学方法越高效越能帮助教师启发学生自身审美能力拓展审美理解,大大增强审美创造能力,客观上要求语文教师秉持循序渐进原则,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及审美表达能力,尤其是重视审美阅读中不同词汇表达环节教学,不断丰富学生词汇量,帮助学生全面展现自身审美能力,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感受美或解说美。此外,审美能力培养无法脱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支持,侧重于指导学生感受生活之美。

2 培养审美能力的策略及途径

2.1 在严谨的汉字结构中发现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知汉字的形象美。”语文教材、语文素材都是由不同的文字组合而成,要想读懂文章,学好语文,学生首先要认识汉字、学会汉字。我国汉字发展历史悠久,汉字的一笔一画都饱含着美的色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审美教学时应抓住汉字这一教学重点,既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写字过程,让学生在严谨的汉字结构中发现美,又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演变美。由于小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很容易忘记写字的顺序,因此,我在开展汉字指导教学时,先让孩子们一起背诵写字歌:写好字并不难,课文楷书是典范。下笔之前先分辨,笔笔字字按照练。汉字歌中对学生如何下笔、偏旁组合、结构位置都给予了明确的指示。

2.2 通过批注,赏析文本之美

刘勰曾说过: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数文质兼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在阅读过程中、在自己感兴趣或者觉得语言文字美之处做批注,和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简洁、最行之有效的理解课文、感悟中心、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例如《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生长情况来描写,进而突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其中,有几句俗话“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特别有生活情趣及哲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批注,体会引用俗话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提醒大家“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用意之美。

2.3 斟酌字词开展赏析活动,培养学生鉴赏美

第一,开展文章对比活动对比美。学生在学习一个文章时能够对一类文章有所把握。为了实现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把握不同的文章类型,进而在文章对比中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可以搜集意境相同、描写方法相同、题材相同的文章进行对比教学。学生能够在分析两篇文章中发现文章不同的美,从而在对比美中更好地鉴赏文章。第二,推敲文章字词引导鉴赏美。诗人和作家在写作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为让学生能够在推敲字词中提高语感,获得美的熏陶,在鉴赏文章时,教师就要抓住特殊的语句,让学生感受字词的独特美感。再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琢磨文章中富有个性的对话,从人物对话中让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如在《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句话看似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实则又包含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凸显了指导员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2.4 探寻魅力意境

通常情况下,意境指艺术描写对象与艺术家自身思想情感相融合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换而言之文章作者思想情感依靠文章意境完成传达。同时,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诗词散文,其语言凝练且意境优美,蕴含深刻的寓意,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文章中思想情感发展脉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作者主观情感世界领会作品意境美,例如:以小学4年级语文《江雪》为例属于著名诗人柳宗元的名篇,教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诗中8个组合意象,分别为“大雪、寒江、渔翁、孤舟、行人、万径、飞鸟及千山”,再感知意象组合的美感提出讨论问题。

2.5 拓展阅读,展现个性之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对自己现阶段学习有帮助的书籍。有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弱,教师可以推荐通俗易懂的课外读物。有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完全可以阅读《小学生文言文阅读》《古文观止》《论语》和原著版本的四大名著等。如: 教师可以引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四大名著,阅读沈石溪笔下的描写动物的小说,阅读我国古代的文质兼美的古文。在阅读时,教师不能让学生停留在了解故事情节这一层面,还应当给予学生引导及训练,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故事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进行理顺归纳。同时,教师可以阶段性地开阅读汇报会,鼓励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与阅读收获,明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展现个性之美。

2.6 开展趣味多彩语文活动,促使学生表达美

第一,在酣畅淋漓的写作中创造美。语文审美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而表达美能力又立足于感受美、理解美等能力的基础之上。写作作为学生创造美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呈现在文章中,能够通过优美语言文字呈现出自己的心声,这是学生对美的表达,对美的创造。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开展写作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写出真情实意的文章,让文章能够成为学生表达美的重要途径。第二,在生动的故事表演中领悟美。表演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思想,还能够让学生化身为主人公表达属于主人公的独特的美。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属于自己的表演舞台,给予学生表演自主性,鼓励学生“变身表演”,让学生在表演舞台上倾吐情绪,从而领悟美。

结束语

总之,美在语文世界随处可见,美充盈着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语文教学中点点滴滴的美,在教学的环节进行有效渗透美。只有这样的语文才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学生才能在感受美、想象美、鉴赏美、理解美、表达美中走近语文世界、走入语文世界,在提高语文学习有效性的同时提升自身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晓楠.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回归[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2] 李萍.简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