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林淑珠

漳州市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省漳州市, 363200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可以从创建模式、发挥作用、彰显效应、博弈魅力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探讨,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创新、发展,真正由外而内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共同体;建设

随着新课改的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独立的自主探究往往很难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因此,生生或师生之间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些不足,在合作交流、倾听提问的过程中,激发新思想,蹦出新火花,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浅谈几点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一、相遇: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模式

所谓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基础水平等以灵活多变的方式组成的非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合作小组。可以是本班学生或师生组成,甚至跨班组成的学习合作小组。学习共同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构数学学习共同体。学生不受基础水平,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和班上的任意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这样的组合气氛轻松、自由,学生的思维也转动的更快,对思考数学问题有很大帮助。

(二) 兴趣主导学习共同体

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往往能够配合更默契,做事效率更高。因此,在创建数学学习共同体时,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愿组成学习共同体。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了一定的新知后,调查班级学生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并将喜欢同一种运动的学生组成一组,小组讨论计算其所占班级比例,绘制扇形统计图。

(三) 基础主导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布置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时,不能“一刀切”,而应将学生按知识水平高低分成不同小组,并分配不同任务,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P42例7的工程问题时,对于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只需布置学生思考例题中较为简单的已知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求合作时间。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如果一队先修3天,剩下二队修,又该怎么求时间等类似问题,达到效果最优化。

二、对话: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焦点”。80%的时间都是教师一直灌输,学生被动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机械回答到积极思考、提出质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良好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

(一) 制定规则,共同遵守

无规矩不方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规范的班规纪律。同样的道理,一个班级成立的学习共同体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努力融入,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建构良好的数学学习共同体时,必须制定规则,努力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共同维护好学习共同体。

(二) 具体实施,发挥作用

当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共同体建构完成后,教师就要设法将其发挥出最大作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总是很详细的将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展现给学生,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几乎没有。而学习共同体则是要求教师要“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更多强调学生的思考,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互相激发各自内在的学习潜能,从被动听到主动学,从而突破学习瓶颈,真正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三、冲刺:彰显学习共同体的效应

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就是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学生组成一定的学习共同体后,他们在互相倾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真知。在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连带效应。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需要有思维想象能力的学科,在数学课堂中,单纯的师讲生听,或学生单独的思考,很难获得深入学习。而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创建能够让师生或生生彼此之间有进一步的交流,他们倾听彼此的想法,引发思考,共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在氛围融洽,平等自由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好的同学的带动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应。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P39例3为例,打破传统的教师讲解,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前,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将学生分成6个学习共同体,每组4名学生。教师让每组学生面对面坐,合作思考:将2.5kg油放入瓶中,需要几个瓶子?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每组都会出现6个和7个的不同答案。这时,教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小组的学生再次探讨6个和7个瓶子装分别会出现什么结果?最终,通过讨论得出,需要用进一法得出7个瓶子,而那些原本得出6个瓶子的学生也知道自己错误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方式明显比传统的效果更好,也更受学生喜爱。

四、挑战:博弈学习共同体的魅力

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不单单只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能更深层次的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涵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特别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数学,而一个良好的数学习惯的养成、良好思维能力的训练能让他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受益终身。构建良好、高效的数学学习共同体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一种全新的时代挑战。而正是这种改革和挑战才能更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彰显学习共同体的魅力!

时代在与时俱进,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让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身处教育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们,应当用一种发展的、动态的、先进的眼光看待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努力建构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突破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创新、发展,真正由外而内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振华.关于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8(05):104-105.

[2]张爱民.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J].教书育人,201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