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思路探讨

石亚楠

中牟县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451450

摘要:“安全”,一个令人警觉的字眼,是社会稳定的保证,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学校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承担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安全防护;安全隐患

引言

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如何建立有效的校园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也是当前各地中小学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普遍反映的问题。结合法律法规以及在各地培训讲座调研的实际,笔者认为,校园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一)1.有助于减少校园违法犯罪现象

针对小学生开展系统的、有效的安全教育,提升安全素质,掌握必备的安全防范技能,当小学生们都具备“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不伤害别人,保护别人不受伤害”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时,当小学生对于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都主动关心和主动处理时,可以预防和减少高学校中违法犯罪对小学生不法侵害,对校园安全、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二)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校园安全

小学是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小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还需提升自己的安全素质,关注他人和社会的平安。小学阶段的安全教育可提升学生对安全文化的认知以及学生的安全素质能力,充分地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为他们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

二、小学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1.教师责任层面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及组织者,有责任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行为特点,缺少对课堂纪律的维持,学生容易脱离安全运动范围,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同时,部分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如忽视课前热身运动、忽略学生个人身体素质、教学方案设计不合理等。

(二)2.学生学习层面

小学生行为能力还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体育课堂上难以保证自身安全。学生之间经常发生追逐,极易导致腿部、胳膊受伤。同时,部分小学生不听从教师安排,在体育课上穿皮鞋等不利于运动的鞋子与牛仔裤等紧身衣物,一定程度上造成安全隐患。

(二)3.体育教育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教育模式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措施改革,将各种安全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在很多体育教学模式中,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融入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在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连接,使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习各种安全知识,或者参与体育锻炼。这影响了安全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体育教学方式,在体育锻炼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各种安全隐患。

三、合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1.以专题培训“消化”安全管理要求

专题培训不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具有完整的系统性。传统的专题培训不仅能集中培训者的注意力,更能促使培训人员及时了解、消化培训内容,为工作实践夯实基础。为此,镇教育联络组大力倡导各校采用传统专题培训的方式进行,以此将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学校安全工作方面的重要指示、要求及时传达给每一位教职员工。

为了提高专题培训的实效性,要求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参与全员性。校园安全牵涉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担当,一起发力,所以说安全专题培训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加强专题培训的管理与考核,确保100%的教职员工参与培训。二是解读清晰性。专题培训的目的是让全体教职员工深入理解校园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做法等。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坚决杜绝“念书”的培训方式,要求主讲人员先备课后培训,可以通过学校安全事件来阐述、解读文件精神,努力使培训做到“精准”“透彻”;三是方式多样性。“一言堂”的培训往往带给培训人员的是视觉、听觉疲劳,收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因此,为了激发参培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必须从教职员工的心理出发,采用轮换制、抽签制等方式确定主讲人员,也可以采用视频培训等方式,以此优化专题培训的效果。

(三)2.创建安全活动环境

为了创建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学校应针对安全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防护工作的保障,利于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体检,直观了解学生身体状况,体育教师则可以根据检查结果,为学生量身定做体育教学计划,便于掌控体育训练的强度及内容,能够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有关安全防护活动,如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让安全防护思想充满整个校园。在体育活动及体育器材方面,校方有责任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活动环境,杜绝出现凹凸不平的体育场地及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体育器材。相反,应购进正规厂家生产的体育器材,逐步替换老旧且存在安全隐患的运动设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老旧器材的管理,避免在体育活动中投入使用。学校在采购器材时,应合理规划资金的利用,做好对教师及学生的调查工作,作为购买计划的依据,购买贴合教学内容并符合学生喜好的相关器材。

(三)3.校园空间布局规划

小学规划结合用地现状分析进行学校的总体布局,充分考虑校园区内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人流集散特点、内部交通组织、使用主体差异等要素,进行合理地规划与设计,使师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交流氛围。采用现代化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在建筑功能空间组织上及建筑细部装饰效果上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让校园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充满文化气息的学习乐园。

(三)3.(1)出入口设置

上学和放学是校园人员流动最为快速和密集的时间,为了方便幼托与小学上下学的人流管制,因此小学设置两个出入口、幼托设置一个人行出入口,便于安全集散。主入口以原有入口为主,入口处进行拓宽,方便学生家长进行接送;同时新增门卫室和临时停车位,便于对进出车辆及人员进行管理。次入口由人行通道进入,起到分散主入口人流的作用。

(三)3.(2)交通线路

校园内部道路宽4m,与各个出入口相通,形成闭环。为保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平常时间禁止车辆在教学区域通行。车行道两边采用梯步人行便道,一方面确保师生出入方便,另一方面与车行路分开,保障学生安全。

(三)3.(3)停车场

校园中总共规划了两个停车场。考虑到学生人身安全的因素,均在环形道外侧,与教学区和学生活动区分离。较大的停车场设置在食堂和教师住宿区旁边,方便教职工与校园工作人员驾车出行,同时,停车场离学生主要活动区域有一定距离,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另一个规划在车行出入口处的停车位,供车辆临时停靠,同时新增门卫室,对进出车辆及人员进行登记与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对校园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可以有效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为以后的事故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家校和谐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汤灿.基于小学生行为特性的校园环境创意设计———以张家湾小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8(16):106~107.

[2]康馨予.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视角下小学校园建筑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7~68.

[3]杜宏武,唐云,王擎.安全视角下英国中小学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J].南方建筑,2019(1):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