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武建胜

合肥市肥东县第三中学

内容提要:初中阶段农村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八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这一分化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分化、原因、解决方法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分化现象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八年级,针对这一明显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1、农村教育的落后。

(1)教育思想观念的落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输,出现两种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现象。首先一些辍学学生外出打工挣钱,导致一些家长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反正都能吃到饭;其次是父母外出打工,导致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无人管或管不了,长期以往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惯,严重的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农村学生认知层面上的落后。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课程改革的推动,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素材都具有现代社会的特点,对广大农村孩子而言有的甚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让他们感到困惑、不解。

2、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我们学校曾经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全校284名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直接兴趣的有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约有85人,占5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有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有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有118人,占42%。调查发现,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生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强,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掌握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而言,初中的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过程,导致学习分化。

4、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八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是盲目地、片面地切割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淡化直观形象思维对抽象逻辑思维的承托作用。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逻辑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

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技法不活,力度不强,渲染效果不大。

很多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极少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即使渗透,在技法上亦极为粗糙,通常采用“走过场”的形式,根本起不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减少数学学习的分化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

(1)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设悬起兴法:教师上课时将一块完好的三角形玻璃当场打破,设下悬念,从而引入“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学习。教师问:若带I去,大家知道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吗?若带Ⅱ去,若带Ⅲ去呢?这是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深思和讨论,并为学生学习“角边角”公理奠定了基础。

(2)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增强自信力,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生也是如此。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梯级式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顾利完成本梯级的学习任务,此时教师应进一步改革考查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培养学生的自信力。达标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巩固。这样,教师可继续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通过这样帮助他们消除怕学、厌学,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

2、重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擦出积极思维的火花。

(1)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根据他们个体的心理特征,对待运用直觉思维得出结论的学生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维护他们心里那微弱的“光”。笛卡尔都认为“在数学推理中的每一步,直觉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好似我们平时打篮球,要靠球感一样,在快速运动中来不及去作逻辑判断,动作只是下意识的。而下意认的动作正是在平时训练中所产生的一种直觉。”

(2)让学生在思考的“冷场”中擦出积极思维的火花。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实践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3、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策略,增强渲染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肯定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呢?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素材,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潜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涉及到圆周率的使用时,可以加插一段小插曲,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奉献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一定可以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素材。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知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某老师而放弃他教的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开展,农村人才的培育工作愈来愈紧迫,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严峻问题,必须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探究育才良方,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在建设社会义事业时更好地尽其所学,贡献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