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4

军校学员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

杨念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0213

摘 要:时间管理倾向的调查研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上所热门的一个时代课题,黄希庭教授等编制并发表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之后掀起了阵阵讨论热潮。现阶段研究针对军校学员这个群体的研究有所忽视,军校学员是一个特殊群体,首先是“军”军校学员是个军人,履行一个军人的义务;而后才是“校”他们也是大学生,要完成一个大学生所完成的学业。其时间管理能力不仅关系到军校学员成绩好坏,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以及部队建设未来发展。军校学员要在院校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下并完成普通大学生的大量的文化学习,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会不会影响其时间管理倾向的发展。所以本研究通过发放量表的形式来调查军校学员与地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来探讨军校学员时间管理倾向的总体状况;通过研究军校学员中不同群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来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军校学员,地方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

军校学员要在院校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下并完成普通大学生的大量的文化学习,两者之间是否会冲突,这是值得研究的。其时间管理能力不仅关系到军校学员成绩好坏,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以及部队建设未来发展。在新时期,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中学生的在其学生时代生活也会随之收到相应的影响,军校学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军人又是大学生,这有着双重身份的群体其时间管理方式也是会异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军校生对于自身的时间管理规划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一是缺乏积极的管理时间的意识;二是不会设立明确的目标,欠缺未来规划的能力;三是有严重的拖延症,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四是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欠佳,不会培养课外业余爱好;五是反思的意识薄弱,欠缺合理的方式方法等问题。

时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却又和我们自身相伴。然而时间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的默默付出积极奉献或原地踏步碌碌无为而停下前进,他是你一直拥有却又千金难求的东西,但却又是人类社会中最宝贵的资源,它是不可逆的。然而,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忙碌一生却又一事无成,又有人能够有条不紊稳步前进达到预设的目标,成就事业,这与他们自身能否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时间对任何人都不是公平的”如此可见人如果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的话,就能把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这样的话个人就能让时间充分的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1]

对有关时间的心理现象的正式研究,早期主要是对时间态度[2]、个体时间经验[3]、时间知觉[4]的研究。之后,有关时间心理学的研究得到重视,有对时间结构[5]、时间认知[6-7]、时间透视[8-9],但没有提出时间管理的概念及结构。

时间管理倾向指个体与时间使用相联系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最早出现于零星的诗词哲学中,之后出现于企业的管理中,但是在心理学中出现的时间很短。中国学者黄希庭与张志杰[10]于二十一世纪初期在之前研究基础上,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指出个体的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是一种人格倾向。目前研究显示,人的身心健康与时间管理倾向息息相关,其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工作业绩,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于积极性,甚至与人们的价值观和幸福感、生活品质、劳动生产效率等都有大大小小的相关性。

社会上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涉及到军校学员少之又少,根据已有的研究发现,军校学员的培养方式具有定向性以及其军事训练与文化学习兼顾的特性,所以该研究对于军校学员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军队是需要良好的时间管理的群体,每名官兵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从而达到军事训练的有效提高以及对官兵的日常生活水平有明显帮助。军事院校主要担负着培育素质优良的学员,向全国各大部队输送优秀的军事人才的任务,来应对平日的突发事件和面对未来一切未知的军事威胁和能打胜仗的必胜决心。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宗旨,对于学员本身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为其干部生涯的第一步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由于军队院校的任务就是源源不断地向各基层部队和全国的军事机关岗位输送青年指挥干部,所以军校学员的培养对于军队日后的发展是有决定性和先导性的。关于军校学员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是为了帮助学员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学习训练效率,有利于军校学员能够适应军队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能够克服常见的心理问题发生。为了军事院校探索创新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利于学员的学习训练生活环境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结果,探讨出适合于军校学员的时间管理措施,正确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以达到提高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为其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 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样本如表,其中军校大学生来源于某军校,地方大学生来源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项目

类别

频率

百分比

年级

是否骨干

是否独生子女

生源类型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骨干

非骨干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地方大学生

青年学员

部队学员

100

100

100

100

85

315

264

136

200

139

61

400

25.0

25.0

25.0

25.0

21.3

78.8

66.0

34.0

50.0

34.8

15.3

100.0

合计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施测对象进行测量,其中有三个分量表。记分方式为:一、时间价值感(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1、3、5、6、9、11、16、31、28、39;二、时间监控观(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2、4、7、8、10、12、14、15、17、19、21、22、25、26、27、33、34、37、38、40、41、42、43、44;时间效能感(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13、18、20、23、24、29、30、32、35、36。每个分量表的每个项目均按 5 点等级分别记分(其中9、17、27、30、41题反向计分)。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军校学员时间管理倾向的总体状况

表2 量表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时间价值感

10

48

34.01

5.161

时间监控观

24

115

83.18

9.841

时间效能感

10

48

34.78

5.171

量表总分

44

211

151.97

17.573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军校学员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项目均值为3.45,比理论中值3分高。三个维度的项目均值分别为3.40、3.47、3.48均高于理论值3分。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军校学员拥有较高的时间管理倾向。

2.军校学员和地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整体差异

为研究军校学员与地方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是否存在差异,在量表和三个维度得分方面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3可知,两者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三个维度得分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军校学员与地方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其三个维度方面得分不全相同。

表3 不同生源类型的大学生得分比较

变量

地方大学生

青年学员

部队学员

F

P

时间价值感

31.83±4.49

36.89±4.88

35±4.29

51.01

0.000

时间监控感

77.77±7.98

90.47±7.86

84.54±8.65

103.04

0.000

时间效能感

32.39±4.71

37.88±4.33

35.51±4.54

60.45

0.000

量表总分

141.99±13.29

165.24±14.14

155.05±13.53

112.68

0.000

对不同生源类型的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总分及三个维度方面得分进行LSD事后检验的多重比较可知,青年学员在量表的总分及其三个维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部队学员,部队学员在量表总分及其三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地方大学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军校学员的时间管理倾向整体水平好于地方大学生,且在其三个维度上都明显好于地方大学生,特别是在量表总分和时间监控感上表现最明显。根据观察和社会经验可知,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拥有高时间管理能力的青年更加愿意选择报考军事院校。在新时期,通过新媒体的大力宣传类似于影视作品和网络公众号的信息传递,部队纪律的严明、严格的管理的形象已深入人心。随之而来愿意参军入伍、到军事院校学习的青少年往往都是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的人,有着高时间管理倾向,他们的时间管理方式往往对军事院校的管理方式更加适应,在入伍即入校之后能够主动的接受军事化管理模式,不会出现抵触心理,并且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自身时间管理能力。但是具有低时间管理倾向,生活随意自由散漫的人往往不会选择入伍,他们自由的生活方式往往与军事院校的管理相抵触,该方式往往更加适合地方大学。所以从学生的类型来讲,军校学员时间管理倾向整体优于地方大学生。

第二,长期生活于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环境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是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然而人格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下是可以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军事院校具有军事化管理和知识育人的双重职能,在这样高要求高标准的大环境中所有的学员都要按照部队的条例条令和院校的规章制度实施严格管理。军校学员不仅要求落实一日生活制度要求每个学员具有严格的时间观念,要求开饭,起床,操课必须集合站队等,全时要求统一的行动,甚至生活起居内务设置也要做到整齐划一,叠被子需要细心打磨按照要求叠成“豆腐块”,毛巾、枕头、漱口杯、牙刷朝向的摆放上的细节都有极其严格的标准,以此来培养军校学员严明纪律性。军校学员的时间管理倾向在这种严格时间管理的环境当中会一直得到强化,管理时间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地方大学现在虽然也在宣扬“学部队,抓管理”系列措施,但是较之军事院校的军事化程度来讲还是表现得较为宽松,在生活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相对会自由,不会受到环境带来的过多约束。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军事院校的特殊的教学环境对学员时间管理倾向高低水平有着非常明显影响。

第三,成功动机的激发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1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军校学员努力程度和吃苦耐劳程度。部队有着“现身使命,崇尚荣誉,争优创先”优良传统,由于军事院校拥有着特殊的文化氛围,军校学员作为一名军人都具备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军人使命感崇尚“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抗”精神。其次,在学员毕业分配时有着明确的量化排名,对于其日后的军旅生涯发展以及生活有严重影响。另外再加上学业上有补考留级制度以及寒假留院战备值班的政策,这些情况都可造成军校学员拥有强烈成功的动机,追求进步,不愿被其他学员甩在身后,成功动机的激发作用促使学员形成高时间管理倾向。

第四,工作的定向培养方式所决定的。一般大学生毕业过后,一般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对应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然后再择业。军校学员的毕业后工作有着职业定向性,这是因为军事院校中严格的军官定向培养导致的,实施严格意义上的指令性分配任职。军校学员在毕业之后就是在各大部队工作,就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几乎不会从事其他行业。而部队管理与军校的军事化管理是大相庭径的,都要求所属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军人素养、服从命令、严守纪律、严格管理方式。所以军校学员如果想在毕业分配之后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在校期间除了要努力学习专业课的知识之外,还必须在与之同时要掌握部队的业务知识,从而要点滴之间提高自己时间掌控的能力和信心,需要培养较高的时间管理能力,来适应即将面对的工作环境,谋取良好的发展空间。

军校学员时间管理倾向总体上要好于地方大学生,不管是在量表总分还是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都差异显著,说明军校学员具有良好的时间计划和时间分配能力,具有较高的时间管理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军事院校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的制度和部队化的文化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建议,军事院校必须要秉持着合理运用时间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角度出发,通过新一步的院校改革创新,来达到军校的日常教学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石伟.时间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3

[2]Calabresi R, Cohen J. Personality and time attitude.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68,3:431-439

[3]Wessman AE.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tim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973, 37:103-114

[4]黄希庭,张增杰.5 至 8 岁儿童时间知觉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79,

22(2):166—174

[5]Bond J M, Feather N T. Some correlates and purpose in the use of tim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8, 55(2):321-329

[6]黄希庭.时距信息加工的认知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3,18(2):207-216

[7]黄希庭.人格心理学.台北:台湾东华书局,1998,52

作者简介:杨念(1985-),女,重庆人,武警警官学院政治工作系讲师,毕业于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与心理教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