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2

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刘莹莹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却堪忧,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创新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对于大学生更是一种磨练,要立足在这个社会必须要经历不断的磨练,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不断培养提高的,而且不仅仅是思维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必须要加强培养。本文章将会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障碍以及一些国内外的实例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前言:自主性和独立性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具有幻想、冒险、活跃和坚持的品质,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极其渴望对于未知事物进行探究,而且通常他们还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对于他们的问题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会被一般的困难阻挡,如今大学生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知识的增进,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所以大学生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1影响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障碍

1.1传统观念的羁绊和不加批判的学习导致的障碍

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倘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继承不批判,直接盗取别人的产物,不用提及自身思维会有发展和进步,更不用说会有创新能力了。因此,目前大学生应时刻保持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在汲取前人的知识时做到有批判的目地进行,正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说。批判就是主观地对事物进行新定义,有了新定义,就意味着创新活动的最新开始。尽管知识的多少和创新的能力并不成正比关系,但是两者有着内在的紧密关联,必要的知识储备对于当代大多大学生来说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同时由于现行的教育有着很大的一部分缺陷,传统的观念还是不能直接果断地进行改变,使之逐渐深入一些创新能力比较低的同学,造成普遍大学生都没有较为良好的创新思维,而是想着一些不尽相同的门路去抄袭他人的作品和成果。因而学习批判性思维只是创新的一个预防针,从古板、固执的头脑变为较为正常的创新思维的头脑,唤醒大脑深处的创新细胞。

1.2由于社会生活中看不到创新的内容而带来的障碍

社会实践通常指的是人们自主的去改变社会环境,人类的实践活动通常具有自主性,所以,当代的大学生应该要明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明白唤醒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应该要多参加社区的一些调查工作,实习活动和一些兴趣活动,如果有能力者也可以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等以。但是大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并不能广泛的盲目推举创新创业的思想,因为创新创业并不是适合所有人,所有的创新都应该是建立在对某个领悟的深入认知下的,在这些活动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思路都是研究,思考,模仿,思考,尝试,创新这个过程,其实用心的去了解的话,不难发现创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真正的正确的结果都是在经历过自身的实践证明之后得出的。而且,创新也是分等级的,如果你的能力不足,就应该学习现代的科技技术,理论,等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你有足够的能力的时候才能去接触高层次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

1.3培养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总结能力

大学生应该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经验越丰富的人资源整合能力越强,创新能力和创业的能力就越强,大学生想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主要受自身的知识能力,行业认知能力和所处的平台这三个方面,一个有利的平台环境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能力。当代的大学生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便是总结能力,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注重培养自身的总结能力,导致大学生对此方面的能力严重缺失,创新有一个归纳总结的必要过程,需要我们从过去的事物中总结经验,得到创新的灵感,然后才能进行真正高效的创新活动。

2我国创新的经历以及个人如何成长

2.1我国的创新成就和启蒙

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如果太把创新当回事儿的话创新出来的东西也并不会太新颖,也达不到真正创新的效果,创新其实是一种求精的工作过程,就比如一个真正出色的演员,在演戏之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断地去练习和实践,如果把工作比作一栋房子,那么创新就是房子上面一扇美丽的窗户,创新能力不能立马就培养出来,创新吸取了前人的经验,但不因循守旧抄袭前人,创新需要不断的实践,如果创新没有了实践,那么创新就成了无木之本,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在马克思理论下的伟大创新,它既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做法,又开创了世界史无前例的一个伟大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制度就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下的完美创新,是一个适应于我国的独特政策。

2.2我国教育和大学生创新的关系

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基本教育体系制度来看,创新人才的主要出口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当中,我国早期的研究生、博士生都想去国外的高校或者是科研机构发展,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领域的创新有着非凡的意义。从海尔集团的一个例子说起,这个现象让国人为之振奋,触发了海外内媒体对于海尔真相的深层探究,其核心领导者张瑞敏答的很简便,海尔靠的是创新和速度,激情持久不竭的创新以及强大的实践能力正引领着海尔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是创新这两个简单的汉字,让海尔集团跃居中国大企业竞争力500强第一名,创新正在创造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勇于创新实践是成功之路也是进取之路。倘若我们的教育在小学阶段现有的教育方式下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老师创新实践,培养孩子们开阔的眼界和异于他人的见解,同时对所有同学的见解适当性地给出批判性的评价,想必这样,将会涌现出更多成功而又普通的老师,得到的不仅是功成和名就,还有教育事业独有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大学生亦如此,坚持创新,勇于实践必将取得可人的成功果实!

2.3对自身的深刻反思的意义

保守是创新的庞大障碍之一,自身的保守将会是创新灵感的扼杀者。牛顿是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实验牛顿物理学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局限于亚力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学说,他花了十年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十年中被他人质疑、唾弃,由于挑战了当时不可挑战的神明,最终毫无所得。当然也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敢于大胆发声,提出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破坏了牛顿的经典时间和空间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新权威,再看普朗克,虽然有了新发现但思想保守最后带来的只会是束缚自己成人之美。由此看来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如果失去了创新精神的臂力,也会很难取得大成就。创新和实践是互相照应的,勇创新敢实践才是成功之路。

结语: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能够繁荣昌盛的重要能源。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故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为人师表,承担着为祖国教养育人的重担,倘若顽固保守止步不前,极大可能将造成人才缺失。所以作为人师,要树立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踏实的实践能力,用创新助我国教育事业生机勃勃,早日实现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郑豪.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宁:大学教育,2019(4):168-170,183.

[2]徐春霞.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研究[J].南宁:大学教育,2018(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