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称形 》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2

《巧用对称形 》教学设计

车舒

黑龙江 省佳木斯 市桦南县曙光小学 154451

【名称】:《 巧用对称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谈话法、引导法、观察演示法、体验法、示范展示法

课标要求与分析:《巧用对称形》与美术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设计·应用”领域“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尝试,学习水平是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前提条件是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

第二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学习,学习水平是是运用水平,学习内容是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

第三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感受,学习水平是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教材分析《巧用对称形》是人美版四年级上下册第六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通过巧妙地设计应用对称形,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与审美能力。学生在二年级的美术课上学习过对称剪纸的方法,在数学课上也学习过中心对称和轴对称,所以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用剪刀剪出对称的图案难度并不大,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运用对称形,感受对称形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美化能力。教师还把本课内容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到,剪纸制作方法中就有利用对称形来制作的。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在二年级学过剪窗花,有一定的基础。对本课的内容很有趣, 劣势:相框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的局限性,他们接触或看到的相框样式较为单一,对于设计制作既新颖美观又实用牢固的小相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教材分析中指出:通过巧妙地设计应用对称形,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与审美能力所以,通过课标分析和教材分析,确定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 通过观察、回忆生活中哪里有对称形,以及在自然和生活中的体现。了解他们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对称形作品。

课标要求:“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学情分析中指出:由于生活的局限性,他们接触或看到的相框样式较为单一,对于设计制作既新颖美观又实用牢固的小相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通过课标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能大胆运用不同方式创作出对称美的装饰品。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对称形的图片,学生知道对称美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运用对折画,对折剪的方法,学习制作对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2. 学生通过学习对称式的装饰方法,学生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作品。

板书:巧用对称形

设计对折画、对折剪

流程

一、组织教学,游戏导入(预设时间5分钟)

做游戏-----找对称形的“朋友”。 让学生拼摆我准备好的不完整图形,然后组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二、讲授新课

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巧用对称形。学生找出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组成整个图形。 观察整个图形,找出对称的特点。以美的作品感染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形的美,利用作品创设情境。明确本课意图。 讲授学习什么是对称?(出示对称的含义)

出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对称的图形我们生活中、身边、大自然中有没有?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通过图片欣赏,看一看对称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风景中的对称图形

动植物中的对称图形

建筑中的对称图形

④家具用品中的对称图形

⑤服装中的对称图形

⑥艺术作品中的对称图形

⑦课本中的对称图形。

大自然就是一个能工巧匠,为我们雕琢出无数美仑美奂的作品。对称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光彩,你最想把它装饰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并回答。

欣赏认识对称形的应用及其所具有的装饰美。

教师演示,深入探究(预设时间4分钟)

展示吊饰,师生共同分析吊饰由几部分组成。

演示制作完整吊饰的全过程。

三、布置任务,作业要求(预设时间1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件吊饰,装饰我们的教室,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小组合作,构思制作内容,完成作品,进行装饰,明确本课实践目的、人物、以便学生顺利完成制作。

四、学生实践,教师辅导(预设时间23分钟)

教师巡视,巡视各族制作进度,鼓励学生大胆构思,设计出新颖的图案内容,分组合作的形式,利于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后记

优点: “讲授新课”环节能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资源和有效地媒体手段为学生增加感官,感受对称的美。通过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能认真观察这些信息资源,感受、感悟对称的美。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多谈自己的想法,多听别人的想法,让学生达到交流的目的,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帮助,从而更深刻的感悟。“学生实践”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和提出作业要求,能认真、合作的完成制作。大多数同学做的比较好,少数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缺点:点评环节时间没留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