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简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简介

杨玉红

大理州财贸学校 671003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与他的“双元制”模式密不可分。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也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通过学习先进的德国“双元制”模式和教学方理念是促进中国职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 “双元制”

2019年10月5号,笔者有幸成为了2018年云南省地方公派项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法出国留学项目的一名学员,启程赴德国慕尼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学学习,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双元制”学校的实践观摩,学到了许多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也近距离地感知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一、德国教育体系简介

德国的教育体系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职业教育在整个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一直延续到继续教育领域。基础教育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属于义务性教育,学生小学毕业后,依据综合评价、教师推荐,和个人兴趣爱好等选择进入中学阶段,即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或文理中学学习。多数小学毕业生进入学制为5年的主体中学,以全日制的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学校培养的职业技能以零售业,美容美发等为主,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弱;实科中学的学制为5到6年,它是应相对高等的职业教育需求而生,成绩中等的学生一般进入到实科中学,毕业后学生可获得中级文凭,并具有许多选择发展的可能: 可以选择较高等的职业发展,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也可以继续升学,进入文理中学,从而向高等教育体制迈进。学习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小学生才能进入学制为9年的文理中学,比例只有30%左右。“双元制”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目前,德国约有40%的适龄青年人上大学,那些不能或不愿上大学的年轻人则去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其中又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主(约为70%),他们是德国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

二、“双元制”的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方面要在非全日制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的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教育, 另一方面要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 进行实践。企业与受训学生首先要签订培训合同,接受其为企业的学徒工,然后安排到职业学校学习,最后还要接受行业协会的考核。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和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根据学校性质有不同的安排,一般在校学习时间三分之一,在企业工作的时间为三分之二,我们观摩的三所学校也不一样,慕尼黑市立金属机电一体化学校在校学习1周,企业实习2周,媒体职业学校和弗莱新职业学校在校学习三周,企业实习三周。学生学习结束后,将由工商协会与职业学校共同组织毕业考试,学校的考试主要是理论考试,在企业的考试主要考察实际操作能力。考试合格后,学生将获得两个个证书,一个是由职业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另一个则是由工商协会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双元制”的“双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两个培训产所:学校和企业。学校解决“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而企业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在慕尼黑媒体职业学校观摩《舞台灯效调节原理》这堂专业课时,老师告诉我们虽然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已经掌握如何在舞台上调试灯光,但他们更应该了解这些调试的原理,因为这样,学生才能更专业地去操作机器,而且避免操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危险。而学生也告诉我们,在具体的舞台调光的过程中,也有专业的技师对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互学,理实一体”。

两种教材:理论教材和实操教材,理论教材由国家主编,实操教材由企业或教师主编,这是一本指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的行动手册,上面会注明学生所需操作的各个流程和操作指令。在慕尼黑机电一体化职业学校的操作课堂上,学生的实操桌面上会有一本类似于行动指南的工具书,这本指导手册把学生进行的每一步操作明确化,指令化,图片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按照这本手册完成相关的操作步骤。在观摩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该操作手册是由授课教师编制的,我们也感叹于德国教师的专业和敬业,编制这样一本操作手册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他们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

两类教师: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两类教师在课堂上相互配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发现,在理工类更强的机电一体化职业学校,几乎每个教室都有两个教师,他们有时会有分工,一个在讲台上讲理论,而另一个在教室里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有时会同时辅导学生。通过和他们的沟通,我们了解到,不管有没有分工,老师们都具有教授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的能力。

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从考核方式上则分为书面考试、面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三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所学行业的技术工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点,经过几年实际工作后,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更高的技术职称,或者进入更高学历的学校深造,成为高级人才。

三、“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两个突出特点

(1)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学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德国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均参与职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德国政府利用国家财政资助职业教育发展,各职业学校全是公立性质,学校建设以及各类型理实一体化的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德国,这些都是政府积极支持的。此外,为使职业教育内容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德国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所,其主要成员由联邦、州、工会和雇主四方代表组成。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各类专家的意见、跟踪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拟定培训条例和教学大纲草案,最后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及其他各专业部门共同对草案进行审核并通过。德国教育事业主要是各州的权限,但职业教育立法却是由国家来制定的。

(2)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

双元制培训大多数时间是在企业实现的,企业代替学校成为了职业教育的主体。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提供职业培训,一般情况下,提供培训的企业必须拥有符合国家要求的培训师,他们也必须通过资格考试取得培训资格,这样才能够传授国家培训条例所规定的培训内容。没有能力单独提供全面和多样化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或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学习的是企业目前所使用的技术,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立即投入工作。至于学生毕业之后是否必须留在培训企业工作,这个是我们比较关心的话题,在和学生交流之后,我们了解到,培训企业不会强迫学生留下来,不过学生一般都会愿意留在培训企业工作,企业也乐意接受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

四、结语

德国职业教育世界领先,但由于国情不同,体制不同,作为学习者,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只有结合国家和学校实际,才能找到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

[1] 张碧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职教通讯,2018(17):74-79.

[2]薛瑗.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启示[J].职业教育,2017(5):9-10。

[3]乔龙阳,吴教育,陈上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17(7):124-128。

[4]刘涛,余玉龙.德国双元制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6(11):53-55。

[5]张彦霞.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探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66-69.

[6]季靖,李玉珠.德国双元制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及启示[J].职教论坛2017: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