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拼图式写作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小学语文拼图式写作教学策略

吴静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良安镇八一九年义务教育 四川 资阳 641511

摘要:在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中,小学生在语文写作学习之下难以形成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知,对于写作结构/写作逻辑和写作主体内容上缺乏有效的理解,造成了写作质量和水做水平得不到提升。因此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之中,小学语文教师便需要通过教学改革优化的方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进行积极的创新,通过拼图式写作教学方法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写作内容产生良好的理解,以此具备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本能力,克服写作过程中无法进行详细表表达的问题,增强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图式写作;逻辑思维

在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过于常识化和表面化,难以对学生对写作内容的个性化认知产生良好的引导,在学生缺乏基础素材和基础知识之下,便产生了生搬硬套的写作思路,造成了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写作素材不够真实的情况,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当下小学生语文写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使得小学生写作思维得不到科学化发展。而通过拼图式写作教学内容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写作之中完善从简至难的写作逻辑,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提升写作水平,克服在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一、运用逻辑思维化句成篇

相信大家都玩过拼图游戏,大部分人在玩拼图游戏的时候,都是从少数逐渐提升到多数,进而在挑战更多的片数,在这种拼图游戏的逻辑之中,一定是从简入难慢慢掌握拼读的规律和技巧,提升拼图水平和拼图效率。所以在小学语文拼图式写作教学引入之中,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引入拼图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在对写作内容理解层次上,由简入难慢慢的逐渐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进而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组合成一个真正的写作作品,完善小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一般属于过渡性思维,即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具体的概念思维到抽象的概念思维逐步过渡。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要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具体感知身边事物到运用抽象逻辑思维,通过汉语言文字符号表达身边事物来实现思维的过渡。

二、使用标点符号连字成句

小学生在开展作文写作时候,往往无法通过正确的标点符号进行断句,通常只会用一种句号来表达结尾,特别是当出现很长句子进行断句之时,小学生便会出现诸多的标点符号逻辑错误。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当下小学生并没有通过教师的科学化引导,掌握句子的结构和停顿技巧。所以在小学语文拼图式写作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说话的停顿标准,并借助句子结构的标准断句方式,来进行一句话的停顿,而通过标点符号拼图教学方法的引入,能够帮学生更合理的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运用,进而增强小学生作文写作内容的结构性。

拼图式写作教学建议以课标为依据,由易到难地加强学生在习作中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当学生处于小学低段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逗号、句号两种基本点号,熟悉使用问号、感叹号这两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辅助点号;当学生进入中段,则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顿号、分号、冒号这些在句中停顿时使用的辅助点号,熟悉使用引号、书名号等常用标号;高段学生则要学会在写作中正确使用多种标号和点号。

三、丰富写作素材

当下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与写作质量得不到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写作过程中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无法再写作之下通过素材开展相关的阐述,融入不了真实的情感表达,必然导致写作内容缺乏真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拼图式写作教学之中,应合理化融入拼图的基本思想,通过最小单位的引入来逐渐完善整个大拼图。对于小学作文内容而言,字是当下作文形式中最小的单位,也是最为基本的写作素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作文写作之中运用足够的字词来丰富作文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写作技巧,在相应的识字和写字训练过程中奠定学生良好的字体基础,完善写作的基本要素。

在小学语文拼图式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积累字词来丰富写作素材扩充心理词典。学生在掌握了足量写作素材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调动心理词典,并根据语法规则和写作要求对字词进行有目的地筛选、组织,从而为后续的写作活动做好准备。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组成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关键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关键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之中,语文教师应通过拼图式写作教学模式的引入,来完善当下小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思维,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之中,帮助学生逐渐强化基础写作素养,逐渐弥补学生写作不足之处,以此来提升当下小学生作文写作质量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14.

[2]A.J.哈罗,E.J.辛普森.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M].施良方,唐晓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51.

[3]箱田裕司,都筑誉史,畑秀明,等.认知心理学[M].宋永宁,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