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主动——情感激发,活化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培育主动——情感激发,活化课堂

律岚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高职英语教学也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再加上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课堂上玩手机或睡觉现象屡见不鲜。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高职英语教师普遍面对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换言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从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和课堂配合度来判断是否在认真听讲和积极思考,并有意识地去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活化高职英语课堂,使高职英语课堂成为有趣、好玩、有意义的快乐课堂。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活化课堂的方法提出个人的一点浅见。

一、 重视第一节课,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充分利用第一节课,给学生呈现一个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师展示的不仅仅是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需关注教学方式能否被学生所接受、所喜爱,是否让学生对这节课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首先,教师的穿着应整洁得体, 与学生交流时热情而不失威严;其次,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主动和学生交流,尤其是关注那些听课专注度不高的学生;再次,下课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出客观评价,并对本门课的授课方式等给出建议。为打消学生的顾虑,可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

二、认真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教学环节设计既能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就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法做出至少两种预案。例如,导入环节的设计可以根据单元的主题和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导入语创设学习氛围:描述一幅画面,或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身处其中,尽快进入教学的主题;也可以通过视频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甚至采用歌曲导入等。总之,导入方式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其它教学环节设计也应按此方式进行。

三、丰富教学语言与表情动作, 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热烈的课堂气氛离不开教师的调动,而点燃学生热情的往往是教师热情洋溢、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辅之以略显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讲课时声音适当变化,为引起学生注意偶尔停顿,为配合讲课内容而调整语速等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充满激情,这样才会产生感染力。例如,教师朗读课文时声情并茂,然后让学学生大胆模仿,教师可以把握时机模仿学生的朗读,既提醒了学生的错误,又不失幽默,从而达到非常好的预期效果。

四、信任、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美国大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关爱、尊重和信任。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例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不应一味地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这也有助于帮助部分思想开小差的同学集中注意力;同时,和学生要时刻进行目光交流:鼓励哪些因胆怯而不敢回答问题的同学,警告部分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赞许正确回答问题和认真听课的同学。面对个别表情冷漠的同学,需要想办法感化他们,可以课下与其聊天,向其他同学了解这些同学的兴趣所在,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等等;其次,避免当众批评不守纪律的同学,以免伤害其自尊心,而对老师敬而远之。

五、挖掘学生潜能,师生共建参与式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比如当我们讲授词汇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可以安排学生轮流讲授单词,对讲课效果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加分奖励。课前五分钟交给学生支配,由学生自己创意,朗诵、短剧表演、演讲等均可,使他们有机会参与课堂,展示自我。教师可以在课前单独与即将汇报展示的同学沟通交流,然后做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每个月对学生的展示作一次集中总结,邀请表现优秀的同学分享经验等。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师主宰课堂”,进而形成“师生共建课堂”的喜人局面,真正体现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

总之,课堂教学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当今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适时地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兴趣,有效地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实现单位课堂收效的最大化。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高职英语课堂定会展现出喜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芙蓉. 浅谈情感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教书育人, 2007(15)

[2] 刘颖.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