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压力及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7
/ 4


高校教师的压力及应对

王 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0

摘要:人们往往羡慕教师工作,却不知其中的酸甜苦辣。本文详细分析了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并从高校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压力的应对策略及释放途径。

关键字:高校教师;压力;应对措施

一、前言

教师,是一直受人尊重的职业,求职者往往认为工作稳定、体面而首选。成为高校教师,更是让人羡慕:他们工作环境好、科研经费充足,还悠闲,课余时间可自己灵活安排,易中天不是到处在讲课吗?!

然而大学老师们自己的感觉又怎样呢?调查高校教师生存状况,显示:八成高校教师“压力山大”。

二、高校教师的压力

高校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工作、生活、家庭、育儿、养老…等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最大压力是“缺钱”

“缺钱”是高校教师压力大的首要原因。调查表明:47%的本科教师和52%的高职高专教师都表示有经济压力。被调查的本科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73%,高职高专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 88%。仅有21%的被调查教师表示除了工资之外,有其他收入。

也就是说,与发达国家相比,高校发给教师的工资在学校总经费中的占比偏低。我国高校教师待遇急需提高。

2工作量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作时间长

教师工作是超负荷的。他们工作时间长,要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线上线下教学、科研……无休无止。工作根本没有上下班的区分。看似不坐班,悠闲自在,其实随时满脑袋想的是工作。

2018年麦可思对大学教师生存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教师平均每周工作48小时。每周按照5个工作日计算,则日均工作时长近10小时。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88%的大学教师感到工作带来中重度压力,

(2)来自学生的教学压力

高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来调整自己的工作,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反映在其上。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很大。学生的素质也相差很大,极个别的学生不仅不学习、旷课、迟到,甚至在课堂上吵闹、恶作剧,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往往需对其进行反复教育、家校联合教育。这样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耐性、始终保持极高的工作热情。教师身心遭到摧残、教学压力超大。然而付出的劳动和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

(3)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引发的压力

高校教师都有量化的科研和论文发表要求。一旦完不成任务,就面临高职低聘、减薪降级甚至解聘的风险。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科研和论文发表要求”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压力来源(70%)。

高校教师也都有量化的班主任工作要求。当班主任是职称评审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科的专业人才、还要成为一名心理专家、管理专家,随时解决学生以及家长的心理问题。

青年高校教师还硬性要求得参加各种的活动,如:说课比赛、我说专业、我说课程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等等。

(4)自身素质缺陷引发的焦虑感

传统的教学在教室使用黑板、粉笔、教鞭、书本,现在上课采用投影仪、幻灯片、自制教具、多媒体、机房、网络的线上线下等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使用、制作多媒体课件,掌握各种教学APP的使用,会利用网络进行线上教学。

职业教育还要求教师都成为“双师型”(即: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复合人才。

可见,时代的发展对高校老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当然,可以通过自学、参加培训来提高自己,但一蹴而就是决不可能提高和锻炼素质的。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就有“跟不上形势之感”,并由此而产生无助感、焦虑感。

3面临结婚、生子、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社会问题压力

教师也是社会中人,也要处理生活琐事。如:交友、恋爱、婚姻、教育子女、照顾父母等等。只不过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侧重不同而已:青年老师侧重于交友、恋爱,中年教师侧重于婚姻和子女教育,中、老年教师侧重于照顾父母。

教师扮演着众多的人物角色,他们既是授课者、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孩子的父母,同时又是学习者、父母的孩子。他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这需要我们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还有非常重要但常被人忽视的情绪调控能力。

在大学校园中教书育人并不轻松,教师承受的压力也会反映在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上。压力带来的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让人更易疲倦。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工作时,本科教师的9%和高职高专教师的8%每天都有“精疲力竭,甚至害怕工作”的感觉。本科教师的15%和高职高专教师的14%每周类似情况会反复出现几次。由此看来,高校教师除了关注学生需求,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压力情况,社会也应为高校教师及时提供疏导途径,帮助他们减压。   

三、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及释放途径

给高校教师减压,需要管理者和高校教师两方面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呼吁社会、高校管理者采取适当的策略,更多地关心我们的教师,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但更重要的是高校教师应采取方法进行自救。对于自救,我认为应采取的策略有:

一)正确认识压力 

各行各业都有压力。高校教师工作有压力,是正常的。辩证地看,压力对人有弊也有利,它既能引起消极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也能激发人的积极行为和情绪反应。我们要掌握好这个度,要正视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要学会自我减压。当出现悲观情绪、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时,表明压力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应马上自我调节。

二)正确认识自己

扬长避短,才能事半功倍。高校教师应理性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工作能力及所承担的各种生活角色等,客观地评价自自己,然后从实际出发,依据自己的学识能力和精力,设定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目标。免当超人,不与别人攀比,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

制定一个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心情就会越来越轻松。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扬自己的个性优势,从容面对挫折。

三)保持一颗平常心

知足者常乐。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得失,不与别人比收入、比待遇。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就不可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我们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上,体现在自己的科研成果上。

为了追逐名与利:提高教学成绩、提升教学排名、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等,有的教师急功近利,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对待犯错学生,心情上表现为浮躁、迷茫、焦虑、失望、患得患失、疲惫不堪。偏离了纯粹的教育理念,自己精神疲惫,学生的灵魂被扼杀,激化了师生矛盾,有百害而无一利。

别人当了官,我们不羡慕。别人得了奖,我们不眼红。不急功近利,一切顺应自然,以学生发展为己任,才能摆正心态,才能脚踏实际,淡泊从容。

让我们教师放飞自己的心灵,过上清贫但充实、忙碌但享受、疲惫但快乐的美好生活。

四)舒缓情绪,释放心灵

各行各业都有压力,压力是避免不了的。负面情结绪会在压力下滋生,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压力是可调整的,可控制的。那如何才能做到呢?我认为应掌握如下几点:

(一)“事”与“情”要分清

首先了分清引起自己烦燥、焦虑、愤怒、害怕等不良情绪的事情和情感。事情作事情处理,情感作情感处理。不能混作一团。

(二)避免认知曲解和思维错误

我们知道“法官的儿子就是法官,贼的儿子就是贼”是错误的,但生活中还有许多错误的认知,如:“一洗车就下雨”、“离婚了,我的人生完了”、“身穿黑色队服更容易被判犯规”、“丈夫不爱自己了,自己没本事”、“吃肝脏能变宽容、吃狐狸肉能治气喘……吃什么补什么”……

错误的观念会产生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会误导出错误的结果,伤人伤己,产生不必要的压力。认真检查自己生活中还有哪些认知曲解和思维错误,去一一纠正吧,让我们的理智更理性。

(三)合理适度地表达

现代人除了向最信赖、最可靠的人倾述自己的烦恼外,还可以通过发朋友圈、写微博、QQ的说说等来交流自己的情感。千万不要闷在心里,不说出来。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听亲人、朋友的分析、劝解,往往就豁然开朗了。敞开心扉、开启心灵是消除烦恼、痛苦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四)舒缓压力

消除不了的压力,那就来舒缓它。

(1)采用辩证法消解压力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应该辨证地看待它的“好”与“坏”。不能眼晴只盯着灰暗面看,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有背阳面,必然有向阳面。

(2)采用直接行动法

即先行动再思考。因为事情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时候,你越思考压力越大,不等你考虑清楚,你已经被压的喘不过气了。为了减少压力,没有等问题想清楚就要行动。高校教师在接到自己的任务后,集中资源,粗略考虑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可着手工作了。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这意思。

(3)通过放松宣泄压力

放松的方法有很多,有行为放松、自我催眠、冥想等等。下面推荐几个常用的方法。

唱歌可以释放压力,这个方法往往年轻人采用得多。压力太大的时候,去KTV里面怒吼一顿,管他好不好听,吼出来就可以释放压力。这个方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有效的。

大喊大叫。在僻静处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哭并不可耻,流泪可使悲哀的感情发泄,也是减轻体内压力的一种方法。

适当的运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等,都可以有效的缓解压力。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体会释放出多巴胺,多巴胺可以调节一个人的情绪问题,所以当你压力过大的时候,不如选择运动一下,而且还是零成本的。

呼吸训练:能够缓解压力的呼吸方法是使用腹部肌肉呼吸。也就是说,在呼吸的时候保持胸腔肋骨不动,通过腹部的肌肉运动来呼吸。通常所说的深呼吸其实是胸腔和腹腔同时扩张,也能起到快速缓解压力的作用。

肌肉放松:这是主要的一种放松方法。让自己静卧在椅子上或者床上,然后从头到脚放松每一块肌肉:比如先放松额头,使额头舒展,肌肉都不紧张了,然后放松颈部肌肉,让头完全靠椅子或者枕头支撑,脖子不能用一点力。这样连续的放松身体的大部分肌肉,最后就能达到减压的作用。

(4)转移注意力

压力大时,切不可钻牛角尖。我们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例如:

读书看报。读书可以说是最简单、消费最低的轻松消遣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可使人增加知识与乐趣。

听听音乐。轻松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如果你懂得弹钢琴、吉它或其他乐器,不妨以此来对付心绪不宁。

眺望远方。一旦烦躁不安时,请睁大眼睛眺望远方,看看天边会有什么奇特的景象。既然昨天和以前的日子都过得去,那么今天和往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安然度过。

当然还可以通过散步、外出旅游、购物等来缓解压力。

(5)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不应过于挑剔他人行为,不要对他人期望过高,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应看到别人的优点。世上没有完美,可能缺少公正,因而要告诉自己,能好最好,好不了也不是自己的错。可能就有好的结果了。

(6)学会自我欣赏

学校不仅要开展教学工作,还有各种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布置给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压力也就紧随而来。我们要在逆境里保持自信:分配这工作是因为我能力强,是领导、同事对我的信任,只有我能干好这件事,其他人干不了……正所谓:人生贵在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欣赏自我,鼓励自我!

我们教师要学会自我鼓励、自我欣赏。我能行,在绝望时也保持这一信念,咬牙坚持,成功就向我们招手了。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压力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

高校教师首先要多与学生沟通,不能上课来,下课走。课程都结束了还不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多与他们谈谈心,多一些同情与理解,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他们相处久了,你会发现自己也有了一颗年轻的心。

人是社会的人,怎能脱离别人而独立存在呢?与同事、邻居、朋友、学生家长也要多交往、多接触,加强人际关系。通过别人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同一事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同时也降低了来自别人的压力。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相互间坦诚、信任、尊重彼此的人格,互帮互助,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基础。高校教师还要不断提高沟通技巧。与社会保持永远不间断的交往,融于朋友中间,保持身心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五)改变行为,塑造习惯

有病治病,当然需要。可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燃。改变行为习惯,就是这一措施。

(1)树立保健意识

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检,全面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多看养生保健节目、树立健康意识,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制定一套锻炼方案,并长期坚持。

(2)注意体貌

体貌的感知会强烈地影响到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自尊和心理幸福感。所以要穿戴整洁、举止自信。

(3)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每个人每天都在吃饭。但是,如何吃饭,也是大有学问的。正确的饮食习惯,对健康大有好处。要做到饮食六宜:宜早、宜缓、宜少、宜淡、宜暖、宜软。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要多吃苦食。苦味食物不仅含有无机化合物、生物碱、萜烃类,而且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的必需物质。苦味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帮助人们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松弛下来,缓解由疲劳和烦闷带来的恶劣情绪。苦瓜、咖啡、苦菜、慈姑、茶叶、巧克力、啤酒等苦味食品含维生素B,有强大的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当然也要做到三餐有别:早吃好,午吃饱,晚餐适量。

(4)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锻炼身体使体质增强,有利于学习与生活,有助于培养意志品质。不要拘于锻炼的方式,现在很多小区或者村子里都有健身体育器材,可以进行锻炼。通过锻炼,出身臭汗,发泄一番,是减轻压力的一个好方法。

(5)养成管理时间的习惯

要知道,没几人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时间管理的目的是做成事情,高效率达成你的目标。做不好时间管理,工作越积越多,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具体时间管理的方法不重要,只要能实现你的目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6)优化外部环境

在优雅、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身体会无意识地放松,能缓解我们的压力。带上一棵植物吧!植物不仅可以作为你办公桌上的装饰物,还可以作为减压器。一项研究表明,办公室里的植物能立即降低血压,甚至提高生产力。

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决定好人生。

四、结束语

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教师职业价值重点体现在精神上。保持心态平静,是获得心理健康的基础,同时还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遇事不要太固执、死板,尽可能顺其自然。既要有原则性,还要有灵活性。热问题学会冷处理。作为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充分激发生理的能量,为国家教育、科技事业作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晓娇.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韧性关系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5(4)

[2]马琼芳. 青海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投入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1)

[3]陈红, 姜帅良. 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3)

[4]秦琴.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以武汉高校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