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方法与课程思政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马克思主义方法与课程思政建设

满忠卫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马列教学部教师 天津 300350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方法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重要的思政元素,应将其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另一方面,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发挥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指导作用,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指导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 课程思政、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内容构成的完整理论体系。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这种指导作用更加凸显。马克思主义方法是按照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它包括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以及辩证思维方式等内容。在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育界同仁往往侧重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重要性则经常被忽视。为了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必须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方法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方法本身作为重要的思政元素,可以与专业课程充分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初创阶段,课程思政建设也需要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理论指导,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和掌握课程思政建设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是重要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在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 “三全”育人的效果。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由于任课教师挖掘的思政元素过于单一和牵强,大都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的内容,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尚未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仍存在相互割裂的现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方法纳入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中,从马克思主义方法的角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对于自然科学类课程,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比较困难,更适合从方法的角度去挖掘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方法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方法,对于自然科学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客观真理,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解释科学真理的研究过程、发现过程,总结人类获得真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同时,马克思主义方法还具有科学的预见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对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些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给予方法论的指导,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研究思路。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科学地解释社会历史现象,开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野,探索人类社会历史领域的运行规律。

从方法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通,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坚定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指导课程思政建设。

辩证思维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中的运用,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主要应用以下辩证思维方法:

首先,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是在思维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分析是以具体的内容为根据,而将那显得不重要的特殊的东西抛开,通过抽象作用,揭示出普遍的定律。[2]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托每一门具体课程,将授课内容中的每个章节、每个模块进行详细分解,逐个分析每个授课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找到二者在立德树人方面所具有的相通性,尽最大可能挖掘出每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此同时,还需要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所谓综合的方法,就是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于课程思政突破了传统知识的分裂性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框架,在育人这一个更高目标实现了统一。[3]因此,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总体上对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研究、综合考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握好思政元素内容的授课时长和切入点,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分析与综合作为科学的思维方法,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互相渗透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4]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用分析的方法还是综合的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灵活使用分析和综合两种方法,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

其次、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历史方法是研究事物历史发展过程的思维方法。逻辑方法是为了揭示历史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线索,以逻辑的方式呈现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法,一方面,坚持唯物主义,做到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另一方面,从逻辑上对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修正,在理论上总结历史发展的进程,科学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历史的方法,重视各个学科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尊重每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规律。要根据学校、学科、学生的专业背景等具体情况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应坚持逻辑的方法,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理论总结。以概念的形式反映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思想。

第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抽象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在思维中的反映,它作为逻辑的起点表现在思维行程中。具体是指思维对事物各方面的本质规定的完整的反映。[5]课程思政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以思政元素为逻辑起点,围绕高校思政工作总体部署,出台相应的制度和举措,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把课程思政建设具体落实。对于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研讨,开展专题研究,反复进行教学实践,深化对课程思政特点和规律的把握和运用,最终对其认识达到理性具体的层面。当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进程,也离不开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每门具体课程中总结一般规律,同时也要注重从一般性结论出发,来指导具体课程的思政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17.

[2]黑格尔.小逻辑[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412.

[3]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2017,(10).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1.

[5] 覃正爱.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的逻辑建构[J].广东社会科学,2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