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提升:校本研训助力学校高品质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2
/ 3


强基、固本、提升:校本研训助力学校高品质发展

张衍标

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江苏省 常州市 213002

摘要: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尊重、信任、团结、赏识每一位教师,始终将引领教师发展并以此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重要使命,持续强化校本研训实效、夯实科研强校路径、创新打造校际共进联盟,切实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助力学校高品质发展。

关键词:田初中 校本研训 科研强校 基地带动 品质发展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田初中)是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学校、江苏省校长培训基地学校、江苏省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基地学校,学校现有在职教师7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3人。学校以教科研基地建设为引领,着力建设一支“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诗”的青果魅力教师团队,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助推学校高品质发展。

一、强基:强化校本研训实效

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尊重、信任、团结、赏识每一位教师,始终引领教师科研水平提升并以此助力学生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是学校工作的基础,两年来,田初中多措并举持续建立健全校本研训体系,切实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一)健全研训体系。一是搭建平台。系统思考研制学校课程规划、学科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管理评价细则等制度文本,建章立制,制度化推进课程建设。搭建走出去学、引进来讲、站起来说、提起笔写等多元研训平台。新设“青果学堂”,定期(每学年不少于2次)组织干部教师开展专题研修;新设“青果讲坛”,定期(每学年不少于4讲)邀请专家来校专题指导;新设“青果论坛”,定期(每学年不少于6讲)组织教师开展专业发展经验分享。二是借助外力。依托中央电教馆、华师大C20慕课联盟、国家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相关培训项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形成特色。细化“在线预学课内生成”“资源引领个性探究”“平台检测即时反馈”“ipad操作自觉建构”的授课模式,研制学科课堂观察量表和课堂评价细则,校园网开设专栏,上传教育教学微视频、数字学习资源,力争建成覆盖主要学科的“田初中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库”。研制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标准和规范,探索引入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二)强化科研引领。一是全员参与。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青果智库”建设,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提升校本研修能力。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设置专项绩效奖励,以评促改,鼓励改进教研组工作方式,引导教研组职能转向专业取向、科研取向。尝试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二是全程设计。将“从优质到品质”作为学校主动发展的总领方向,学校层面设立总课题,跨学科跨年级共建共享资源,教研组、年级组建立研究共同体,设立子课题,以学术化的标准来提炼研究成果,每个教师开展微观层面的教学研究和特色鲜明的个性化研究。学校将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逐年增加教科研经费投入,把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专著等形式表达出来,扩大成果的辐射和推广范围,逐渐形成科研品牌。三是重点推进。推进数字化教学研究,尝试通过网络教研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微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课程与学习形式的研究和实践。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学科关键能力、教学过程、数据库建设、非学业评价量表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形成“田初中课堂行为观察量表”。加强对考试形式和内容的研究,开展课后作业形式创新研究,持续优化教法学法指导。

(三)健全保障机制。一是完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开展教师生涯规划评选,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定期组织教师成长经验分享会,开展优秀班主任、科任教师、教研组评选,引入学生、家长,社区、专业机构等多元评价主体,切实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定期(每学年不少于8次)组织教案书写、案例书写、论文书写、课题研究等显性评比。二是成立学术委员会。分管校长牵头谋划课程设计,教研组长牵头学科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实施,骨干教师引领教育教学案例研究,增强主动发展专业性、可行性、实效性,学术委员会意见将作为教师职称评选等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三是组建专家顾问团。依托田家炳基金会,组建由高校教授、教研专家、行政领导、本校名师等组成的顾问团,论证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点发展策略、评估发展实效、推介发展成果。

二、固本:夯实科研强校路径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学习和学术研讨的重要平台,是浓郁教研氛围、提高研究效果的有力抓手,做实各项课题研究是推动学校品质发展的根本。田初中课题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课题研究成果明显。国家级课题《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批准号160378)尝试翻转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模式运用,改进“教”、促进“学”,重塑新型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力。课题组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开设公开课50多节,在全国范围内经验推介30多次。出版了2本专著,《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以初中数学教学现实为例》以现代教育与学科融合创新为背景,用“互联网+教育”来推进课程教学的变革,聚焦学生的学习,为新形势、新背景下实现翻转教学提供鲜活经验;《解读自觉数学课堂—“以学习为中心”理念下的教学现实》以关注学生的“全人成长”为视角,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以“学科体系逻辑结构为教学设计中心”的思维方式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移,力争让学生学得更有效,学得更幸福。

(二)课题研究维度多元。全国课题子课题《基于“青果在线”环境下的“自觉课堂”教学研究》、省教研室课题《数字技术背景下的“自觉课堂”教学研究》于2018年6月顺利结题。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在英语人文悦读中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研究稳步推进。疫情期间田初中所有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居家隔离的过程中履行自身职责,线上教学、线上研讨、线上教研成为常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促进自觉性学习有效发生的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在线上相聚、网络开题。未来研究中,全体课题组成员将在课题的引领下,提升学生自觉性学习的有效性,将课题研究落在实处。

(三)课程研究有所突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教师专项课题《部编本初中语文学科EED课程群建构与实施》立项,课题将整体架构“青果语文课程群”,形成部编本初中语文阅读主题教学的校本案例,重构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内容,探索部编本初中语文学科活动探究课型的校本实施路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第五批课题《<青果印象>校本课程群建构及实施研究》立项,课题将统整“品格提升课程”“非遗传承课程”“田校特色课程”三大序列的校本课程,丰富当前有限的“校本课程群”学术研究成果,弥补初中学段校本课程群研究和青果巷文化资源校本课程转化研究的空白,探索“校本特色鲜明、学科交叉融合、知行和谐统一”的实施范式。

三、提升:强化基地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端名优教师逐年退休,如何强化教科研基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扩大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等中坚力量,提升课程实施效能是当前要直面破解的问题。

(一)校内项目创新启动。首次启动校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研究,聚焦教育管理与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展开分析、探索、实践、概括与成果推广。一是研制章程。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制定项目管理章程,加强对项目科学管理与有效指导,促进项目组的高效运作与健康发展,保障项目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二是组织立项。经过教师个人或团队自主申报,经专家盲审,《初中语文三年一贯式写作教学体系建构及实践研究》《初中英语拓展阅读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研究》《初中生科技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初中物理“高品质课堂”概念教学改革与实验》四个项目最终确定并集中启动。未入选的2个项目定为“培育项目”。三是经费保障。核拨项目经费,项目经费由业务活动经费、奖励经费及主持人人工作补贴三部分组成。业务活动经费暂定每年5000元,奖励经费视项目价值(产生的效果影响等情况)决定。主持人工作补贴为每月300元。业务经费将用于项目组的各项业务活动,如项目组添置书籍、资料费、印刷费、数据采集费;研究性办公经费;课题研究、专题研究经费;聘请专家的授课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与研究工作有关的考察交流费、差旅费等。四是精准考核。制定项目考核办法,项目组运行期内,每学期项目组依据项目研究目标与任务进行自评汇报,每学年组织专家对项目组进行评估。在终期评估中,会对项目研究优质成果予以推广,对成绩突出的项目组及其主持人人给予奖励,受到奖励的项目组主持人在下一轮申请时予以优先考虑。对组织运行不力、成果不显著的项目组及其主持人,酌情处理。

(二)基地引领抱团发展。校级层面为42位青年教师搭建锻炼自己、积累成长、展示风采的发展平台——青果智库。从2019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培养,期间每位学员撰写三年成长规划、年度目标、以及达成度分析,建立自己详实的成长档案,形成教师队伍梯队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培养分以下四个模块:全脑学习——提升青果智库成员的理论素养、知识视野、教育智慧,培养“三心二意”(工作能静心、做事有恒心、比赛有信心、教书有创意、育人有情意)的新时代青果教师的匠心精神,激发成长的原动力。青果悦读——每年度精读3+1本,既要让阅读看得见,还要依托《青果园》进行“悦读分享”,让阅读真正“发声”,更重要的是要让阅读与教育实践相关联;一日研修——每学期开始校级(校际)公开课至少一节,每年一次本学科研修微讲座,三年中开设市级公开课一节;千果竞秀——定期组织青果论坛,演绎在青果园的教育故事,给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展示搭建多元平台。校际层面由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潘建明和特级教师李军校长领衔,田初中、丽华中学、勤业中学、正衡中学等市区初中开展区域共研。

(三)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田初中协同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初中部(以下简称东青实验)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享、活动共享,建立起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有效提升合作学校教师的行政领导力、课程领导力与教学领导力。一是力争课程共享。田初中帮助东青实验梳理课程框架、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改善课程评价,如有必要,可支持其开发课程,帮助其引进教师或进行课程教师培训。二是确保一体研修。田初中邀请东青实验参与每月1次的主题研修活动,共同参与课题研究。以数学学科为试点,建立数学学科工作坊,坚持以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两校共同开展数学教学研究。语文组和化学组建立两校联合教研组,立足教学常规,加强集体备课、共享校本研修,提升教研组建设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实现一致提升。田初中立足省前瞻性项目《“自带设备”(BYOD)促进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基础,围绕“信息化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进行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及研修。在李军校长、潘建明老师两位特级教师的带领下,两校构建合作命题小组,以各科试题命制为载体,达成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的整体推进目的。

近年来,学校以科研为引领,持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效显著,田初中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也连续三年(2016-2018)被评为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单位绩效管理和综合考核优秀单位。

在取得坚实发展基础的同时,田初中未来教科研工作仍需直面、研究、破解以下问题。

首先是名师群体发展力度仍需强化。学校现有在职名特优教师数量较少,未来三年,随着名特优教师逐年退休,学校五级梯队尤其是学科带头人以上将出现断档,为适应学校高品质发展,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质量的需求,学校要花大气力强化科研基地校的正向引领作用,加强对名师群体的培养力度。

其次是青果VIP课程研发能力有待加强。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师生能力与水平最有力的证明。学校要在原有VIP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青果课程体系,挖掘校本(教师、教研组、学生、家长、社区、校史、地域等)课程资源,建设高品质、有特色、多样化的学校“学科课程群”,增强学校特色课程的辨识度。

第三是现有部分管理制度尚待完善。学校管理中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潜力和特长,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和奋斗目标。随着学校的发展,有些制度已严重滞后,不利于激发教师的干事创业热情,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切实将学校工作的重心置于科研引领下的教育品质提升。

5fb9b8f576d52_html_e796821e66513c27.gif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