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慧课堂下的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探究智慧课堂下的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教学

邰婧吉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510700

摘要:本文讲述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智慧课堂的载体对于在数学的分析这一类统计学问题中,创新地教学过程的探讨和研究。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

关键词: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智慧课堂教学探究。

引言

“智慧课堂”是我们所熟知的“翻转课堂”的进化版本。在很多教师推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局限性。在信息发展的现在对于学生和老师渐渐不再“满足”于视频的预习功能。如何能够在教学中也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大数据”时代带给教师们的便利,就是“智慧课堂”逐步解决的问题的方式,也是“智慧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更多地呈现学生们的课堂效果。

  1. 明确教学内容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是数学人教版初二第二十章的内容,作为小学和高中统计学的衔接,这一部分内容在小学时已经进行了粗浅的解释,但是对于加权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没有太多的介绍和感知。这一章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比比皆是,在新中考的环境下,对于数学更多的是如何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来。

  1. 课程设计

第一个问题设置的是书上习题为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但是由于我们班是有一位同学叫罗蕊,她是一名优秀的体操运动员,为了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和团结,以及让同学们体会到运动员的不易。所以我将题目改为了体操运动员,将题目进行肢解,从少数据到多个数据。即从2个13岁和4和14岁,再到8个13岁16个14岁运动员,再到最后的8个13岁,16个14岁,24个15岁,2个16岁。进行抢答提问,在学生抢答的过程中,询问计算最快的学生用什么方法能够快速的计算出答案。也就是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相对简单的加权平均数的公式:5fbe2137b26ae_html_a75998b0ad99b033.gif 。让学生初步感受“权”的含义。

由于课程的难度相对较低,相对实际生活较为联系紧密。所以本节课的例题决定是以学生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表述相关内容和问题。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也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生活紧密结合。课程的一开始,由学校最近比较热火的话题“歌唱比赛”导入。由学生当下关心的话题出发,更容易让学生进入课堂。对于一场比赛,如何决定两个班级的名次,到底是如何进行计数的,这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就是学生在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这一个简单问题就是学生在小学时候曾经接触过并且能够快速的得出这就是小学时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算术平均数的具体详细概念,接着给予算术平均数的公式5fbe2137b26ae_html_a4497a2c0f8300d2.gif 。引导学生达到了增强学生对于本节课的信心以及降低学生对本节课的畏难情绪。由于初二前一章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相对较难理解的一次函数,所以这个时候本章节也是一个能够让孩子们可以找回对数学学习的自信的最佳时机。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自信也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起始点。

紧接着将难度稍微提高点,将两个班级的评分标准进行调整由原本的1:1核算最终分数晋级的方式发现两个班级的分数相同,并且无法抉择两个班级胜出的调整为服装统一和声音动听两项比例为2:3的话,情况是否有变化?我们该如何进行选择比较符合要求?

接下来我们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对于问题的简单思考,初步建立对加权平均数和算数平均数之间的区别。智慧课堂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方向各有特色。其中在国外的研究趋势中有一个方向就是Rania Albalawi的研究则是希望能够通过移动终端的有形交互模式,帮助孩子发展学习和社交能力。我又希望能够满足智慧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等能力,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班级小组的团结和讨论氛围,我将每一个小组都取了名字共计八个,分别是:秘书部、销售部、后勤部、财务部、采购部、策划部、市场部、生产部、研发部,也方便接下来的进入下一个情景教学。课本中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书上112页的思考题只是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但我想让同学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实际应用。作为一个求职者,你面对不同的公司要求,你会如何求职?如果你是公司的HR,你又会从哪个角度去招聘职工?通过对于职位的变化,让学生感受“权”在数据中的重要性。为了学生能够理解,我设置了一个情景教学。所谓的情景教学就是我提前根据班级的情况提前找了三位学生。这三位学生在班级属于人缘比较好,相对幽默爱表达的学生,能够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在课前可以让他们协同理解例题进行解释和帮助他们对例题进行提问,制作成小视频进行提前推送。情景模式教学是想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首先我就能够保证表演的几位同学可以提早的进行预习教学内容,并且因为情感记忆是最让人难忘的,并且我想让孩子们通过更多的这样的方式将数字记忆尽可能的转化成图像记忆。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对于课堂知识点的兴趣,才是高效率课堂的关进。小组分类是为了后续进行小组抢答做准备的。学生尝试计算的时候就是他们开始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新时代下的教学希望学生们可以不仅仅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在课堂中更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社会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在备课是思考如何能够在一节课堂上帮助学生完成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教学,也更多的希望学生们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以及更多的感受社会生活。从而总结出加权平均数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5fbe2137b26ae_html_5af6122221663b6.gif ,深刻的领悟到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最后设置课堂反馈环节,这个环节是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做到即时反馈评价。我选择了几道选择题,根据班级同学选择题目准确的情况,掌握班级的学情分析,可以精准教学,更加便于课后习题的选择。

  1. 课程实践的反思

对于这样一节课程,整体教学下来实际上的时间是超时的想要以情景剧的情形展示,但是学生确实是水平能力有限,需要老师去帮助呈现。并且在情景剧这里我们可以更好的更大胆的将问题交给学生。最后对于教学反馈需要做到分层教学,个性化作业,也就是准确率高的同学推送拓展题,锻炼他们的思维,对于准确率低的同学继续跟进简单题,让他们巩固训练加强记忆。

  1. 课程推广

当下有很多微课教学视频,比如洋葱数学、数学大师。那么我们也可以制作属于本班级的“数学剧场”,从三个演员到全班四十个演员轮番上阵,将教学内容提前下发,学生自行组队,也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也让学生们对于数学产生了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这样也会督促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大数据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学生也可以成为别样的主播。学生更懂学生,也更容易制作学生喜欢、接纳的话题和方式。

  1. 总结

智慧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前采集学生的数据,也就是学生的学情,通过推送微课的手段达到学生资源共享,学习协作分享,一系列的课程设计例如小组评比等是为了让学生团队协作,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后根据课堂实时反馈做到个性化作业,让每种数学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做到符合自己能力的锻炼。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对于老师和学生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制作教学视频,成为大主播,不再是梦想。

参考文献:

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 2016

李瑞.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