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龋齿患儿给予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对小儿龋齿患儿给予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潘雅滨 徐宇琛 杨珍珍

永春县医院 福建泉州 362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龋齿患儿给予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龋齿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就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咀嚼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儿疼痛、咀嚼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龋齿患儿开展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与传统治疗技术相比,在提升疗效、改善患儿咀嚼功能方面的价值突出。

【关键词】小儿龋齿;改良非创伤性充填;疗效;咀嚼功能



龋齿是小儿较为常见的病变,患儿主要以患牙疼痛为常见表现,正常进食会受到一定影响,而若未给予及时治疗,继发牙周病变、牙髓炎等的风险较高,将会对患儿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有研究[2]分析了小儿龋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刷牙习惯、饭后漱口、性别、饮食偏好(嗜甜、嗜酸)等均为本病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而小儿龋齿的发生主要与牙齿发育不良、链球菌感染等相关,牙齿硬组织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治疗以充填修复为主,常用有窝沟封闭术,但受修复材料影响,对牙体组织存在一定损害,远期预后效果欠佳。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患儿开展了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本文主要结合部分临床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龋齿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龋齿共66颗,男女患儿分别41例、19例,年龄2~9(4.62±0.8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对照组(n=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组标准

1.2.1、纳入标准:经由口腔X线、牙体硬组织等检查确诊者;未接受过相关治疗者;根管通畅者;龋齿根尖孔发育正常者;患儿及家长对治疗配合度高者。

1.2.2、排除标准:病变累及根尖、牙髓组织者;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感染性病变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依据患儿敏感度选择局麻处理,利用高速磨除器械进行患牙内外层龋坏牙本质,制备洞型,利用无菌干棉球隔湿处理,消毒处理后给予光凝单组分复合体进行腔体填充。

研究组患儿给予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采用挖匙进行患牙龋洞、窝沟的手动处理,将龋洞内的腐败性物质进行彻底清除,并于患牙涂抹清洁液,用生理盐水冲洗,利用无菌干棉球吸尽冲洗液并隔湿。制备玻璃离子粘固剂,并取适量置入龋洞中压实,多余填料利用器械清除,调整咬合。


1.4、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估:显效:治疗后患牙表面光滑,视觉效果满意,自觉症状消失,未见龋齿复发;有效:治疗后患儿表面较为光滑,患儿自觉症状显著减轻,部分充填物脱落;无效:充填失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于治疗前后进行患儿患牙疼痛情况的评定,分值范围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剧烈。同时进行患儿治疗前后牙齿咀嚼功能的评定,分值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咀嚼功能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c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3.3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30

21(70.00)

9(30.00)

0(0.00)

30(100.00)

对照组/30

12(40.00)

13(43.33)

5(16.67)

25(83.33)

c2




4.319

P




<0.05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咀嚼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咀嚼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咀嚼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儿疼痛、咀嚼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咀嚼功能比较(分 `x±s)

组别

疼痛情况

咀嚼功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30

6.03±1.15

1.30±0.17*

61.20±5.28

90.48±1.28*

对照组/30

6.25±0.95

2.74±0.43*

59.77±6.31

81.10±3.25*

t

0.239

3.572

0.421

5.126

P

>0.05

<0.05

>0.05

<0.05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小儿龋齿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病变,未及时治疗细菌积聚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牙痛症状,同时继发各类炎性病变,增加牙齿异常脱落的风险[3]。临床针对小儿龋齿的治疗,以充填修复为主,传统修复技术利用高速磨除器械进行龋坏组织的清除,并制备窝洞,而在器械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刺激等会导致患儿出现惧怕、逃避、抵抗等不良情况,同时窝洞制备过程中,可能会损伤正常牙体组织,影响患牙的整体功能。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则能够有效弥补上述不足,首先手动器械能够缓解对患儿的刺激,减少患牙创伤。本研究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疼痛情况、咀嚼功能的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须确保龋坏组织的清除效果,同时在填充物调制与填充时,须严格遵循无菌规范,避免污染影响填充质量。

综上所述,对小儿龋齿患儿给予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情况,改善咀嚼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杨春霞.窝沟封闭术配合多乐氟治疗小儿龋齿远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931-933.

[2]李聪,林荣烈,胡秋荣,等.小儿龋齿发病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4):8-10.

[3]古卫红.非创伤性充填修复对龋齿患儿充填物脱落及继发龋发生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1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