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培育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教育创新,培育人才

涂紫阳

湖北省洪湖市万全中岭中学 433209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相对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成了第一资源;相对于人口数量,提高人的素质成了第一要务;在人的素质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其重点。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当要努力贯彻教育创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施教育创新,在学生心中埋下创新教育的种子,为学生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一、教育创新的意义

无论是科技创新、知识创新,还是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在学生的成长启蒙阶段,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因此,教育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灵魂。

教育创新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这些都是教育改革创新的结果。但是,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只有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二、教育创新的实践

教育创新,核心是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教育活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是其内容、方法和手段。要实践教育创新,就是要在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上下功夫,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创新首先要做到理念上的创新,其次要做到方法上的创新,最后要做到内容上的创新。

(一)教育理念创新

教育理念的创新主要是教师理念的创新,教育理念的创新不是喊喊口号而已,而是需要教师的认可和实践。教育理念的创新需要教师改变过往陈旧的教学观念。要坚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学相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取得进步的过程。容纳学生的小错误,鼓励学生的进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教育方法创新

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与学生相对立的教育者,更应当是少年全面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激励、教学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言教和身教相结合,教师要注重用自己青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启发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在实践活动中消化融合文化知识,培养锻炼动手能力。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性工作的乐趣。

)教育内容创新

教育内容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课题。虽然教学内容受到教学大纲约束,但是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开放的学习心态和创新的教育意识。教育内容创新要充分吸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把学生引导到当代科学的前沿。事实说明,用陈旧、过时的知识不可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创造性人才。要开掘教学内容的文化底蕴,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结合,发掘和发挥科学教育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和功能。深刻反映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科学探究、发现的方法和求实创新精神,以及自然科学中的人文社会精神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增强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充分体现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三、展望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育创新是指推行新的教育观念和体制,促使教育发生进步,近年来,频繁讨论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等理念实际上就是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民族转型的动力,是国家与民族创新精神发展的基础。需要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基层教学工作者在莘莘学子心中埋下良好的教育种子,等待它开出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创新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力,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技术层面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见多识广,创新能力需要一定的外在刺激更需要内在驱动,只有在学生拥有了足够的知识奠基同时打好了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拥有创造、创新的品质,知识才能内化为推动学生的动力。只有这样,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循环,学生的创新之路走得长远。我们才真正实施了教育创新,为祖国培育了合格的现代化人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