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2

浅谈大学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张立

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在现阶段的大学地理教学中,增强人文精神方面教育也是尤为关键的,这也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大学时期的地理教学针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也有很强的优势,根据这些优势,本文提出在大学地理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大学地理;人文精神;培养途径

  1. 大学时期的人文精神

大学是学生建立稳定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人这一生中有着重要意义。但现阶段,有很多大学仍然生存在追求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想上,并不重视社会、学校的事物,也不喜欢团结身边的同学,个人主义现象普遍存在。

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在对人的尊严、价值、追求和关切,以及遗留下的多种精神文化现象的极为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肯定及塑造。人文科学是注重人文精神,注重人文价值和精神表现的教育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成为万物的神灵,在于人文及其自身的精神文化。

二、大学时期人文精神教育是现阶段发展的要求

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文教育对于创建和完善现代社会发展的规范性也至关重要,也是现阶段教育的组成部分。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改革中也提出:课程的改变过于重视知识转移的趋势,并强调了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因此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学习和设定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转变,对于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清晰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景和能力,运用良好的信息时代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有着强大的优势

学习地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关于世界的地理知识,地理在全球竞争、环境呵护、国际问题分析中具有强大的地位。在澳大利亚国家,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社会正义、南北关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多样性、人权和两性平等等内容也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还有在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会把环境教育和地理教学相互结合,渗透环境伦理与道德以及环境素养等概念,并扩大地理教学领域。

基于90年代间的联合国环境和开展大会的圆满成功举行,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以及人口问题作为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将成为各国家地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对于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中,地理教学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形成了“尊重自然”、“尊重环境道德”、“资源道德”等良好的道德意识,都能展现出独特作用。在科学观点的培养下,地理教学也承担着让学生具有科学化的人文观、资源观和环境观的重任。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能开阔学生的胸襟和眼界,使学生对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能产生极大的兴趣。

随着现阶段人口的增长速度迅速,人地关系也属于对峙状态,这也表现在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和生态环境退化速度。为了打造优质的生活环境,人类一定要和大自然环境友好相处,这也是当代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

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也在发生转变,从过去对自然的崇拜到人类不断的改造自然,人们和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扭转恶化,大自然在赋予我们生命和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得到我们应给的尊重和爱护。大自然也用很个别的方式给人类在敲响警钟,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在不断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干旱、洪涝、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自然灾难也在日益加剧。从这些角度来看,现阶段人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人口资源问题,不单单是发展的问题,还是道德问题。所以,在大学地理教学阶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树立环境观和西苑管,不但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性。所以,想要培养地理人文精神就需要结合以下两点来探讨了:

(一)重视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结合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析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对学生现阶段的好奇心要充分满足,尽可能去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内容,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就能学习到地理知识,从中体验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这样可以加倍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也会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更加关注。

  1. 重视国情教育,提升民族责任感

在地理教学过程时,要辩证地介绍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学生进行有关国情和国家政策的教育。民族自豪感,民族信心和国家责任。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同时,注意引导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要了解范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方面的世界,将土壤置于国际环境中并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建立全球意识。

地理教学的内容具有较大的空间范围,较大的时间范围和较强的包容性,这使学生无法体验和见证大多数地理对象和现象。需要充分利用特定的图像,使地理信息栩栩如生。它将帮助学生塑造科学的地理概念,以拓宽学生们的地理视野。

(三)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教学语言也属于一种教育行为,语言是民族的灵魂和魅力。教育语言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的口述语言,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必须要用较为专业化的语言,语言是老师将知识转达给学生的目的性桥梁。教师的语言不是教师话语的霸权,而是与学生交流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基础。老师的教学语言反映了对学生的尊重。另外,老师在大学地理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各方面精神需求,让学生充分施展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并得到有效发挥。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多样式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念,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在学习地理只是中收获充实和快乐。

(四)加强学生实践和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行为习惯。

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社会实践,这是大学生有效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目标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风格,这对于形成更平稳的心理也起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

作为地理老师,我们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学校气氛和老师自身素质等各个方面都要及时改进和创新。地理作为大学阶段的教学科目,更加需要加强去培养人文精神。在现阶段资源缺少、人口迅速增长的现实环境之下,只有重视培养人文精神,才能使地理学科走的更久远,更好。



参考文献

[1]刘葵萍.浅谈大学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 读写算:教师版, 2014(36):17-17.

[2]陈磊.试析地理教 师的技 能与素养 [J].中国校 外教 育,

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