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建设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4

高校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建设探析

邵广 宋一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6

摘要: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基础上,构建高校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有效发挥纵横交叉优势,把支部的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加强资源整合,提升组织生活多样化效果,提高研究生党支部战斗力。

关键词:组织结构;矩阵式党支部;研究生党建

一、矩阵式党支部建设的理论基础

1.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

矩阵式组织是指在一个机构之机能式组织形态下,为某一特定目标而成立项目工作组,项目工作组与原组织配合,在型态上有行列交叉之式,称为矩阵式组织。它在原有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职能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由职能部门和项目管理小组通过纵横交叉,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目标,从而实现单一组织形式的改变。其优点包括加强了组织内平行联系,能够实现组织内的资源共享,确保组织活动更加灵活,可以互相激发,相得益彰。但也显示出不完善性,包括组织内成员位置相对不固定带来的成员职能交叉、目标不明确。

2.矩阵式党支部概念

矩阵式党支部,是指参照事业部式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特征,依然以原有的垂直形态组织形式的党支部为基础,再增加一个横向的支部领导系统,建立矩阵式交叉模型,共同完成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在矩阵式组织结构下,我们就可以打破原先高校内单一的垂直形态党支部架构,按照年级和专业两条线进行纵横交叉。在纵向上我们继续沿用已有的年级垂直形态党支部,在横向上我们再增加以专业为主的党支部,按照矩阵式组织结构,进一步加强组织内之间的平行融合。党支部在纵向上重点发挥日常管理监督功能;在横向上重点发挥培养教育功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确保学生党员之间能够互相激励、相得益彰。

3.矩阵式党支部的特征与优势

矩阵式党支部有利于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矩形式组织结构下,学生党支部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和目标,有效发挥纵横交叉优势,把支部的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发挥年级党支部工作经验和优良传统,又可以借鉴专业党支部丰富的专业能力,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做到优势互补,使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得到夯实和优化,确保党建工作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矩阵式党支部有利于组织生活多样化、提升教育效果。在矩阵式结构下,广大学生党员更加积极主动参加党支部组织活动,激发党员用专业创造性思维去丰富组织活动,确保党支部工作能够良性循环。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党员的参与,由于专业学术水平较高,带头作用明显,其专业性更能发挥团结凝聚作用。同时,矩阵式结构也提升了学生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无意识当中更好地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矩阵式党支部有利于党建经验和专业特色的继承和发展。按年级垂直关系设立的党支部往往都是在新生入学时成立,毕业时解散。在此情况下,由于年级支部的整体断崖,原有好的经验和特色文化得不到继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支部组织工作得持续良性发展。而在矩阵式党支部结构下,由于打破年级界限,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党员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党支部。高年级的党员可以把工作经验和特色文化传授给低年级党员,低年级党员也可以在组织活动中,充分体验,保证了支部工作的顺利交接和经验文化的延续发展。

二、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现状

1.外部环境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全国各大高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改进和调整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创新研究生党支部组织活动的方法。吸引了更多优秀的研究生党员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加砖添瓦。

迈入新时代后,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不同思想言论给高校研究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境界带来不同影响,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伴随网络信息渠道的不断丰富发展,研究生党支部也需要因势而新加强线上建设,在有思想有内涵的平台上开展活动,鼓励研究生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党员们的政治热情。

2.内部环境

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研究生党支部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树立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发挥显著优势。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员们不仅专业知识水平强、思想敏锐、思维灵活、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高,还有新时代的时代感和强烈的可塑性。

但由于研究生组成成分的多样化,导致了研究生的思想理念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且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时间比较零散分散,不利于研究生党支部组织活动和集体生活的统一开展。研究生在校期间对科研创新、学术成就最为关心,难免忽视了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支部开展的组织生活,大部分存在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老生常谈、缺少创新性的问题,导致许多学生党员被动接受教育、被动参与活动。综上原因,导致了研究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削弱,学生党员活动缺乏活力,政治热情得不到激发。

3.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现状

相对于党建有规范管理体系的本科生来言,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任务相对艰巨。不少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普遍重视理论基础和科学研究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党员考察培养时间较短。入党后,教育管理难度大。高校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更是具有分散性、个体化,不方便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引导。研究生党支部的执行力度不高,支部工作不够到位。许多党支部建设工作流于表面,没有深刻挖掘思想内涵和注重实际情况。没有对线上党建工作进行有效的推广与宣传。

基于目前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建设矩阵式党支部。充分关注研究生个体合理发展的需求,加强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实践,强化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管理效率和水平。

三、矩阵式党支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为例

1.党支部矩阵化结构设置

本文构建的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的实验探究以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现有研究生党支部改建形成的矩阵式党支部为实验对象。由于该对象所在单位的博士研究生大多隶属教工党支部,故在本研究中的提及研究生党支部主要包含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支部间交流途径主要体现为师生党支部共建。

对象原有党支部结构以纵向党支部为主,2019级硕士新生入学后,按年级成立两个横向支部,总体呈现横纵结合的党支部布局。原有研究生党支部按照年级与专业两个维度矩阵化后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显示简洁,图中未列出全部研究生专业。

5fe2ab674fc96_html_b7b5b176144737c2.gif

图1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结构示意图

常规党支部活动与党员培训教育上,依托线上组织生活开展优势,打破原有横向、纵向党支部结构限制,搭建优秀组织生活共享平台,主题党日活动仍按照矩阵中原支部组织生活模式开展,借助直播和网络会议平台向矩阵内其他支部的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同学开放,实现优质主题党日活动共享参与。各支部定期将支部主题党日计划及共享方式公布到支部书记交流群,由学院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整理通知。矩阵内研究生党支部党员与积极分子同学仍以本支部组织生活为基础,此外可自选参与其他支部的组织生活。

在矩阵内各党支部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管理中,结合平衡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各研究生支部成员间打破专业和年级限制组成项目组,并自行建立组内管理结构,由矩阵内相关支部书记共同监管。跨支部的交流合作更利于党员思想多元化交融。提升党员研究与实践的学习实效。

2.矩阵式党支部模式实践成果

2.1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

在疫情防控阶段的线上学习期间,数十名研究生党员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各研究生党支部在组织生活中邀请志愿者亲身讲述经历见闻,并在学院微党课创作大赛跨支部组队围绕防控工作中的先进人物事迹创作党课,借助矩阵支部间的共享平台让研究生党员与积极分子进一步了解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力量。

矩阵式党支部初步构建完成后,学院党委先后为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邀请学院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交通运输部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交通运输部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及“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分享工作经验,强化高校“全员育人”理念,切实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各研究生支部整体工作水平与效果的提升夯实基础。

2.2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升

在矩阵式党支部模式评价机制的引入及支部外党员与积极分子参与到本支部组织生活后,研究生党支部日渐形成更加完善的组织生活监督机制;党支部组织生活更加透明,改进意见来源更加广泛,党员活动形式趋于规范的同时也丰富了多样性,有利于党员与积极分子学生探索兴趣,从而全方位地掌握理论知识。有力筑牢党员理论防线,扎实党员培养教育。

此外,矩阵式党支部模式在研究生党支部间试行后,矩阵内党支部的结合注重兼顾纵向党支部利于党支部特色文化传承与积累的特点和横向党支部内部同年级便于沟通的优势。依照专业方向纵向结合,除便于开展日常学术研究活动外,学院党委还多次邀请党员教师为相同专业的各年级党支部党员学生讲授专题党课,党员教师将专业科研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立足专业领域,聚焦行业发展,引导研究生党员肩负起努力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新贡献的青年担当。

对于各同年级党支部党员的能力提升,各年级党支部横向结合,着力凝聚高年级学生榜样与校友资源,通过党员与党支部为载体对各年级学生开展了“全过程”的个性化的学业与就业指导,协助学生明确方向、科学规划。

2.3党支部共建模式推广

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积累了一定矩阵化共建模式经验后,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还继续探索了与教工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及企业党支的共建模式。

一方面,研究生党支部主要按专业方向与教工党支部开展师生支部共建,通过联合开展学研活动,有效发挥教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建立研究生带动本科生党支部的机制。部分研究生党支部结合依托本科专业性社团,指导本科生党支部学生参与科创类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助力本科生扎根实践、走近科研。形成了无间隙的朋辈教育环境。同时,与行业内特色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共建党支部,实现学生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之间的良性沟通共建机制,通过实践活动共建有效提升学生的行业认识与自主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思维与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矩阵式党支部运行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围绕兼具横、纵向党支部二者优势的高校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模式建设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试验性实践积累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工作模式的运行经验,探索加强与改进高校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模式的对策,为此,对于高校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的评价体系不可或缺,本节将对试行期间的指标体系进行介绍。

除了常规党支部管理中涉及的党支部规范设置、“三会一课”制度中的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小组会及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党员谈心、党支部工作请示报告、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档案管理工作等常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指标外,针对高校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模式运行的特点,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着重考虑了矩阵式支部共建模式下的特征指标建立,以完善常规评价体系在矩阵式党支部模式下的适应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指标观测点

1.制度完善

1.1党支部党课讲授情况

党支部每季度至少上一次党课,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上1次党课,党课内容党员思想和学习工作有针对性,有感染力。

1.2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群众关心帮扶机制,积极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周围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队伍建设

2.1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情况

每学期支部层面至少开展两次覆盖本支部全体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活动。

2.2党员参与共享主题党日情况

各支部党员每月至少参与一次矩阵内其他支部共享的主题党日活动

2.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情况

(1)党员带头落实“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要求,学习生活中敢于亮出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支部在优良班风、学风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3.活动组织

3.1重要节点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特定的慰问、学习、纪念等活动。

3.2开设共享主题党日情况

各矩阵支部每两个月至少开设1次对外开放的共享主题党日活动,由党员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各矩阵支部间的共享计划分布。

3.3支部共享活动打分情况

按照其他支部成员参与本支部共享活动后的评分情况核算支部每次共享活动的平均得分。

表1 矩阵式支部特征评价指标体系

经过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模式与矩阵式党支部特征评价体系的试行,实验对象矩阵中大多数党支部均能在矩阵式党支部模式下实现更多样化的活动开展和更广泛的党员合作交流,长远来看,结合横纵向党支部优势的矩阵式党支部模式将更有利于积累党支部建设工作经验并形成矩阵支部间共享的特色文化气候,对党员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在试行中存在一些党员人数较少的专业或年级党支部党员规模与均衡水平相差较大,日常支部活动开展收到一定限制。本文对矩阵式党支部构建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初步得出高校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的构建及全局的高质量运行应基本具备以下条件:

(1)各个矩阵单元支部的规模不宜过小,7人以上为宜;

(2)各个矩阵单元应注意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3)各个矩阵行间(以年级划分的各横向支部间)与列间(以专业划分的各纵向支部间)规模差异不宜过大,列数(专业数)不宜过多;

(4)上级党组织与党员管理服务机构管理有力,对于矩阵支部的总体管理能够做到协调有序。

四、结语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与“矩阵式”组织模式的结合能够实现党支部与党员的多维深度共建与支部间共享交流程度的大幅提升,在管理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灵活动态性,通过共享式的组织生活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开展研究生的培养教育。

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运行模式不仅能为党支部增添活力,同时也搭建了更多样化的学习实践平台以锻炼提升学生党员自身的辐射作用与影响力,从而不断凝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青年,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纽带作用,继而不断推动组织育人创新,深化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楠.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J].法制博览,2020(06):30-31.

[2]周彬.矩阵式党支部育人机制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报,2018,38(06):196-197.

[3]何珂,夏景林,赵阳,卢清,李磊.高校党支部“协同创新”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矩阵式支部共建为例[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03):108-110.

[4]朱华.高校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探究[A].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2014:5.

[5]陆瑜.矩阵式组织结构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应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35(05):162-166.



本文为“2019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高校研究生矩阵式党支部构建的思考与探索+2019GXDJ—QN001”研究成果之一。


邵广,硕士,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