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

苟盛萍

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校

摘要:音乐是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与文化活动,其包含的艺术性与文化性都极其丰富,所以在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设立也有助于学生们完成对于自身音乐修养的提高,提升综合文化素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习中外优秀歌曲,提高与同学们一起歌唱的能力,增强歌唱表现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练习

合唱是音乐类别中的一大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多声部音乐,是音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形式。并且,在合唱表演中,每一个人的表现能力与歌唱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歌唱效果。由此,合唱对于每一个表演者的音色、音准等方面都着严格的要求与标准,只有将个人的歌唱与音准水平提升到标准位置,才能使整体的表演效果达到完美。所以,在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紧抓对于学生们的音准培养工作,力求提高每一名学生的音准,加强学生们团体合唱能力。就此,本文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展开分析探究,从存在问题中找出解决方法,以期提高合唱教学的工作质量。

一、小学合唱教学中学生出现音准问题的原因

1.不同学生对于乐感的个人差异

合唱虽然与其他的音乐表演形式一样,都是通过发声来完成演唱者的音乐表达。但是,合唱在艺术特点上却大大地区别与其他表演形式。合唱因为是由个人组成的团体,所以需要每一名演唱者都有着稳定的歌唱水平,强调对于音乐艺术的共性与均衡,使每一个演唱者通过共鸣来抒发每一首合唱歌曲的情感表达。因此,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学生们多多少少会存在对于音准学习的个人差异,有的学生天赋较强,有着天生的乐感,而有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或许资质平平,缺少对于乐感的体验,这就造成每一个学生对于音准学习的差异,导致合成时出现问题。

2.气息不足或气息不稳

音乐的演唱无论是合唱还是其他形式,良好的气息支持是前提也是基本保证。尤其是在合唱中,追求的是每一名表演者的协调一致,以达到完美的合成表演效果。如果,其中存在气息不足或气息不稳的问题,就会很容易丢失音准,从而在合唱中出现明显的问题,就好比整齐的砖瓦排列中因为基础没打好而裂了条缝隙,突兀而且影响整体。而在小学的合唱教学阶段,由于学生们处于生理上的发育时期,没有经过训练的话就会容易出现气息不足或不稳的问题,导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从而使团体合唱的一致性大受影响。

3.学生自我心态的调整

在进行合唱表演时,年龄小的学生们难免会出现或紧张情绪。明明在练习时什么都没有问题,但是一站到台上,或者是面对教师同学们的围观,就因为紧张情绪导致发挥失常,出现走音的情况,在合唱中出现了错误。虽然这对于小学生们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问题,但是,合唱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们的歌唱能力与表演能力,更是在于培养学生们勇于表现自我的能力,让学生们在合唱表演中建立自信心,敢于在学习生活中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们养成积极向上,健康开朗的性格。

二、如何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准

音乐的学习,是一个陶冶艺术情操,提高听觉享受的过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们在合唱教学中的音准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们自然的打开合唱学习的大门,通过有效的课程学习来提高对于音乐的音准的把握能力,能够在合唱中发挥个人能力,为团体的合唱表演做出贡献。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1.多听多唱,培养乐感

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们是一个大的整体,在合唱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尤为重要。想要让整体获得合唱表演的成功,就要让每一个个体来发挥出其最大的能力。虽然不同的学生们对于音乐乐感的把握是存在差异的,每一名学生可能天生对于音乐的体验就有强有弱。但是,这绝不代表着处于弱势的学生就是“无药可救”。身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地对每一名学生负起责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听多唱多练来培养学生们的乐感。

当然,多听多唱并不是单纯的要学生们反反复复的进行聆听与歌唱练习,这样做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只会适得其反。这里的多听多唱指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让学生们通过听与唱的结合,让学生们这一过程中进行歌曲的赏析,去试图把握歌曲的情感。通过听来感知音乐的韵律,通过唱来感受音准。比如去学习《蜗牛与黄鹂鸟》,教师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仔细的聆听这首歌曲,全身心投入其中,用心去感受这轻松活泼的儿歌,之后要指导学生们用活泼自然的情绪来进行演唱,让学生们在互相欣赏的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音准,培养基本的乐感。

2.通过气息训练,提高音准的稳定性

小学的学生们普遍没有音乐学习的专业基础,缺乏对于气息控制的意识,也缺少气息控制的技巧与经验,在进行歌曲演唱时,全凭胸部呼吸,而这样就会导致前期用劲十足,而到了中后期就会逐渐失去气息的支持,从而渐渐地跑调。这就是小学生们在进行合唱时常见的存在问题。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气息训练来强化学生对于气息控制的意识与技巧,让学生们能够提高音准的稳定性。

气息是支撑学生们进行音准调节的基础,人在呼气与吐气之间,形成的气息流动规律,就是进行歌唱练习的保证。比如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经典曲目的歌唱学习时,教师要首先立足于学生们的气息控制练习,要训练学生们对于气息的控制能力。在开始歌唱练习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们通过标准的训练动作,进行气息练习。如,双手叉腰,保持自然站立的姿势,抛弃胸部呼吸的旧习,学习“腹式呼吸法”,用更健康更科学的方法在一步步的练习中扩大肺活量,从而使学生的气息更加稳定。之后,学生们就能够自由地掌握气息的控制方法,在歌唱时游刃有余,不再提不上气。

3.拓展练习活动,克服情绪问题

学生们如果在歌唱时产生紧张等种种情绪,很容易就会失去气息的控制,丢失对于音准的把握,从而导致合唱的失误。所以,在日常的合唱教学之中,教师要及时的改善这一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更加大胆,更加自如的进行合唱的表演。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们拓展更多样化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们一步一步的学会调控自身的心态的情绪,把握住对于音准的控制能力。

小学的学生们往往会缺少许多上台面的观众的机会,也缺乏实际的演出经验,在进行合唱时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立一场合唱表演赛,让学生们结成合唱小组,选择小组成员都喜欢的音乐曲目,通过结合课上与课下的时间进行排练与学习,准备好上台进行合唱比赛。当然,对于小学的学生们来说,面向教师的台上比赛是很有压力的。然而,只有让学生们克服这种对于上台的恐惧,才能让他们在舞台上,以及往后的各种比赛活动中有着更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活力,建立自我肯定的信心,并且学会调节的心态与情绪,学会在合唱活动当中调控自己的情绪,完美的把控音准,顺利的去完成每一首合唱曲目。

三、总结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实践中,合唱教学虽然具有难度,但是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音乐水平方面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合成学习中,可以逐渐树立起团体意识,培养协调团结的集体精神。并且,合唱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们了解更多音乐形式,学习丰富音乐知识。所以,教师们要勇于解决合唱教学中常见的音准问题,培养学生们对于音准的把控能力,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参考文献:

[1]崔爱莲.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J].神州,2018,000(001):76-76.

[2]潘亚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8,038(022):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