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嵇鼎毅 王玥薇

武警海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1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通信技术类专业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科专业特点和用人单位需求入手,确立办学定位,探索建立全面、客观、公正、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学科建设,对接工作岗位,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评价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区别于本科教育,特别是研究型本科,高职教育尤其是通信技术类专业办学定位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设备操作使用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最主要的特点是保证学生毕业以后能马上与工作岗位相衔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保证学生拥有一定的学识功底,为他们工作后的自主学习、进修提高打下基础。

虽然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教学评价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好的教学评价可以对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起到诊断、反馈和调整的作用,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还能从正面来引导、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整个院校和专业发展的长远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特点及岗位需求

(一)高职通信技术类的专业特点

1.技术更新快

当今社会通信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光纤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宽带接入技术都不断取得新突破,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因而每一次通信新技术的变革和应用,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紧跟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地更新完善。

2.同相关专业紧密融合

随着公共网络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通信技术同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的融合促进了网络功能的重建,加速了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所以,通信技术类专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专业背景,还要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3.与工作岗位密切衔接

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其职业性,也就是与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相衔接。对于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应具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通信设备使用、通信设施安装、计算机操作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二)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的岗位需求

用人单位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最大要求是来了就能用,能马上发挥作用。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较强的实操能力

动手能力强,善于实际设备的操作,是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特点,这是由他们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所决定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能更快适应岗位,更容易获得能力提升和晋升机会。

2.较宽的理论基础

前面也提到,由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通信、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融为一体。所以说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应该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它的教学规划不能仅限于一个点或者一个面,而是要面向工作岗位的全方位知识。其理论功底不一定要很深,但一定要广,相关专业知识都要涉及和了解。

3.一定的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不仅仅是研究型的岗位需要创新,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并不希望接收到的学生只会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能够以发展的目光来看问题,以创新的理念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单位的发展。所以,院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思维灵活、眼光独特的毕业生才是用人单位的首选。

二、现阶段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模式比较固化

多数高职通信类专业的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非常被动,这严重削弱了他们学习通信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教学内容与通信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准确对接。通信行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技术的更新速度都非常快。在这种形式下,部分高职院校和专业还将通信技术的教学重点定位在模拟通信、GSM等“古老”的技术上,没有紧跟新技术的发展,脱离了社会的需求,既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也不能对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三)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现阶段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还徘徊在十几年前,将通信技术作为一门以理论为主的学科。在评价过程中最主要的关注点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分数为基础进行量化的考核。老师在考核中过于重视考试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而且考试内容基本都集中于教材知识和课堂讲解,没有体现出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因而无法提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不利于他们的持续发展。

(四)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从整个体系而言,不仅仅是高职教育,大多数学科专业的教学评价往往立足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没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导致评价结果可信度不高、缺乏客观性、没有说服力,不能够有效地改善和促进学科建设。

三、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评价应该立足实际,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培养目标中任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要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保证教学评价过程客观、公正、合理。只有在公平、有效、可持续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才会更高。

(一)提升实践实习的地位

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所以实践教学评价在整个体系里面应该占据比较重要的份额。实践教学主要涵盖了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中,理论与实践课程往往采用的是类似的教学评价标准,所以应加紧建立针对实践教学的专门评价体系,从而对实践教学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二)采取多元化、差异性评价方法

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因人施教”,那么在教学评价中,也应该提倡“因人而评”。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学习水平不一样,有的学生理论底子较好,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所以教学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差异性。针对通信技术专业的不同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评价。横向评价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查找出不同学生的突出方面和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纵向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成绩是进步或者退步及其程度,为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培养人才既要着眼“才”的提升,更要注重“德”的创立。高职通信技术类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使评价更全面。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思想和表现,比如学习是否主动,与教师的交流是否积极,能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吃苦耐劳、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其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思想政治素质也是重要的评价内容之一。拥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才能在工作单位和整个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将用人单位纳入评价体系

院校和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要多调研。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院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培养地好不好,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可以说工学结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分割的人才培养模式。用人单位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等契机,将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纳入高职教学评价体系之中。高职院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组成评价小组,从双方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来制定评价标准。用人单位和带队教师通过学生在实习阶段的表现,以岗位需求的角度,全方面考查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吃苦耐劳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对比学生综合能力与用人单位标准之间的差距,对他们的总体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毕业或分配。

四、结论

不断发展的通信技术,深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产生深远影响。用人单位对高职通信技术类的人才需求也大幅提升。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要,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从人才的培养过程来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学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现实课题。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学科专业建设。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有效地促进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也有利于院校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