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信安专业产教融合的若干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关于高职院校信安专业产教融合的若干建议

刘亚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10000

摘要:本文就本学院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目前产教融合的现状,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以及针对该专业就业岗位的一些特点,提出了关于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若干建议,希望能对该专业和其他的专业后续的产教融合的进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产教融合


引言

高职院校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在经济发展、教育繁荣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的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侧供给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后,各高职院校也在探索适合自己学校专业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本文就本学院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专目前产教融合的现状,提出了关于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若干建议,希望能对该专业和其他的专业后续的产教融合的进展能有所帮助。

1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目前产教融合的现状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起来的专业,行业的技术要求日新月异,单靠学校的调研设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到毕业后输送出的人才与当时的市场需求进行衔接的时候有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更多的信息安全方面的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教育中,提供更多的可以实践的项目,学校从而实现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目前该专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仍然有如下问题:

1.1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目前院校与市场合作缺乏专门的服务组织部门,缺乏双向合作和流动的动力机制[3]。企业没有义务也没有精力去无回报的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的支持和技术的支持。企业一般想培训和发展确定会留在自己企业工作的人员,并不想无偿培训一些像学校提供过来的只是实习学习技能,并不能确定会在企业工作的学生。例如,很少有企业会主动来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实习岗位需要学院领导和专业老师自己去下企业联系,或者学院领导通过其他的组织活动去获取机会,现在学校单方面使力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比较艰难。

1.2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相关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的特殊性

因为它涉及许多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内容,一般是属于保密性的工作,如果只是单纯的短期实习或者产教融合,企业并不会将这部分的技术共享出来,这样学生其实学习不到真正的技术,没有接触到行业所需的技术,只能做一些技术含量比较的低整理文档或者行政方面的工作,会与当初的实习初衷相悖。

1.3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的培养周期的特殊性

像从事网络安全运维工程师、渗透测试工程师、反病毒工程师、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相比其他的行业从实习到真正持证上岗独挡一面,这其中是需要很长的培养周期一般为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一般学校提高给学生的实习期只有6个月,在这段时间很少的实习生是能够被培养到上岗的,这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企业与学生之间没有一个契约作为保证,双方都很被动,从长远来讲对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发展很不利,学生、学校、企业都无法从产教融合中真正获取到成长。

2 关于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若干建议

2.1从宏观方面,各级政府要助力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

针对目前企业对产教融合的热情不是那么高,配合度不是那么积极的现状,各级政府应该对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创造和提供发展环境,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和相关激励政策,明确企业的义务和权力,尽快建立产教融合的服务组织机构[4],让高职院校有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合作的场地。通过一系列的双赢模式,让企业对产教融合产生内部的驱动力和积极性,有效加快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的发展步伐。

2.2从学校方面,学校落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需要结合企业及行业需求对教学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并对双师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进行加强。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下企业加强与自己所教专业对应的行业的企业的联系,通过调研或者带着自己的学生参与项目开发,了解企业目前使用的技术和所欠缺的人才,合理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同时高校老师还要注重自己的职业技能培养,让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增强,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和进行创新创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提高企业对学生质量的满意度。

2.3针对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的特殊性,学校在开展产教融合的时候可以做如下的调整

建议在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大二的时候,学校及时引进信息安全相关企业走进学校开设行业需求讲座,让学生尽早了解行业的动态和需求,提前对信息安全相关的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有个大体的认知。同时学生通过与在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技术人员交流,可以发现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是否符合企业需求。对于学生和企业双方都有意向的情况,学校可以作为中间人牵头他们签订双向合作的协议,双向合作协议明确企业和学生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学校可以开放政策允许学生在不影响自己学习课程的情况下,可以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开始在企业实习,逐步参与企业的项目。这样做首先是消除了企业担心培养了人才又流失的情况,因为有双向合作的协议,企业可以更加安心的培养学生。与此同时,对于学生,也是一个保证,能够有机会参与真正的项目学习,可以实实在在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后续也有了获取工作的机会,这样企业和学生都可以从产教融合中找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能更好的推动学校的产教融合教学育人的发展。

总结:

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之路任重而道远,现在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本文通过阐述本学院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目前的现状,提出了几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去实事求是地实践,能切实改进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的教学育人模式,同时也为其他专业的产教融合提供一个思路,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让高职院校能培养出更多能和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永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出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0):263-264.

[2]赵凯,刘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5):98-99.

[3]蒋慧贤.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问题研究[J].长江丛刊,2020(24):126-127.

[4]周佳杰,王绍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冶金管理,2020(21):171-172+176.

作者简介:

姓名,刘亚 出生年月,出生于198711月 性别,女 名族,汉族 籍贯,湖南湘潭

工作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历,工程学硕士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

 邮箱:2019021@mail.hni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