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美术画面均衡感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3
/ 2

小学低段美术画面均衡感的培养策略

白生萍

新疆昌吉市第十小学 831100


摘 要:美术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学会利用工具、素材进行创作,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美术作品画面具有特定的含义,无论是留白还是填充处,都充分表达了作画者的设计意图。画面均衡能够将设计者内心感受通过视觉方式更好的表达。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力有限,同时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欣赏能力的训练,导致低年级学生画面均衡感缺失,美术作品构图较差。提高小学低段美术画面均衡感,是学生学会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下合理构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美术;低段;画面;均衡感;培养策略


美术作品构图是美术视觉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途经。创作者在设计画面布局时已将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内容组织归纳,使其能够达到各部分的协调、完整的状态。丰富多彩的画面能够吸引学生,小学生总是尽可能用很多内容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但是,如果缺乏合理构图,画作生命力减弱,表现力衰减,无法准确表达创作者的情感。

小学低段美术画面不均衡的原因

1. 智能设备泛滥,视觉媒介冲击大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对于手机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当代小学生已经处于几乎人人都有手机的状态。小学生,尤其是年级处于低段的学生,脑部发育不够完善,大量的网络素材在未经引导的状态下对学生视觉进行冲击,学生将会受到这些视觉媒介的影响。同时,流量时代,人们跟风严重,如抖音APP,多数小视频属于同题材,画面、剧本、演出方式等基本近似,导致学生在看到这些画面后在脑内不断重复这些内容,形成程序化的图案。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学生自然而然的仿照这些图案,扼杀创造力,导致学生无法自行对作品构图进行调整,提升画面均衡感的能力遭到破坏。

2. 教学过程中未对构图知识进行总结

以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为例,整个一年级下册包含了对光影的探索(如课程“影子游戏”等),对形状、对自然界的观察与了解(如“走近大自然”、“有趣的半圆形”等),涉及到了玩具、生活与想象,但是对于构图问题并没有专门的课时去进行介绍。学生在画图时,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怎么样画,而不会引导学生去思考不同画法的效果。既没有专门的课时对构图知识进行讲解,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引导学生对构图的思考,导致学生作品画面均衡感缺失。

3. 教师过分强调自由创作

现代人认为,艺术具备强大的创造性,一旦对创作者进行干扰,则会导致最终作品所表达的意义产生偏差。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过度死板的教学会降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所以,通常的美术课堂,教师对学生不进行限制,最大程度释放学生天性。这将会导致学生过度自由,在美术视觉、构图等方面没有系统的知识框架,缺乏系统学习导致学生在画面构造方面缺失必要的培训,无法判断构图的好坏。

提高小学低段美术画面均衡感的措施

1. 增加构图好坏的鉴赏内容

上述分析可知,小学美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构图知识的学习是极其缺乏的。由于课本没有专门设置类似课时,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相关知识的教学。如在“乘上大船游世界”的授课中,让学生画出内心乘上大船在世界徜徉的场景,随后,对于收集上的作品挨个查看构图关系,总结出学生常见的构图错误,在下节课新课开始前,教师对大船、世界进行绘制,展示不同构图方法下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多种构图方法下画面的均衡感的差异,增强学生对构图好坏的判断力。

2. 强调绘画主次层次处理

学会取舍,掌握画面构思是帮助学生调整画面均衡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注重对画面主体的分析,在带领学生鉴赏名家著作时,也应当随时强调哪些内容为主体,相对次要的内容如何简化处理,并讲解相应处理方式的好处。如在进行“各式各样的水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画出自己喜爱排名前三的水果,并且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层次关系来突出前三的排名次序,从而强化学生对于画面主次问题的处理手段。从平时课堂入手,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起作图主次的层次关系,启发学生使用衬托、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为学生整体构图的主次要求做出指引。

3. 用图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表达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故事。首先布置兴趣作业,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概括自己的故事,随后,协助学生将故事画出来。如在进行“我的老师”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画自己与老师之间发生的趣事。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观察和探索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故事,教师主动询问学生是否有合作的想法,帮助学生绘制其所需作品。在合作绘制过程中,结合实际渗透讲解构图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弄清层次关系,鼓励学生将大胆创新。为增强学生构图学习的方式增加更多可能性。

结束语

小学低段学生理解力差,对于多彩图画有极大兴趣,但是对于构图的意识较为缺乏。画面均衡感的培养是小学低段美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应当在鉴赏过程增强学生对画面均衡判断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环节,从各个方面对学生构图知识进行渗透,培养学生构图的意识;通过绘画准确表达自身经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对画面布局的要求。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绘制均衡画面的绘画技巧。


参考文献:

[1]徐江红.打造“绘”声“绘”色的课堂——浅谈如何将绘本有效融入小学美术教学[J].艺术评鉴,2020(04):142-143.

[2]郭文霞.让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浅谈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59.

[3]宗昱宏.小学美术学科中构图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