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基于 核心素养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2020 年版) 》解读

林秋英

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 350000

摘 要:立足于中职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任务,以知识为载体,在思想、情感、观念上做好引领工作,指导学生自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语言实践提升自身的素养,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的。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出台后,中职语文教学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中职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需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顺利完成“学科本位”到“人本本位”的转变。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解读,论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以及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2014年,“核心素养”这一名词被教育部正式纳入教育领域,并成为了教育科研以及学业质量标准研制、课程标准修订的根本依据。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以及内涵基本敲定并正式发布了相关的文件,且着手修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语文也正是进入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时代。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为《中职课标》)正式出台,明确了中职语文核心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以及所要取得的教育效果、达成的教学目标,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一、突出课程隐性价值,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中职课标》的修订与出台,与《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密切相关,可以说《中职课标》产生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背景之下。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明确了新时代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中职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情感、审美以及文化培育中具有先天优势,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中职课标》明确指出,要彰显课程的隐性价值,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以及实施多样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得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所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为终极目标,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掌握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念,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掌握日常生活与岗位需要的语文技能。立足于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审美情趣以及文化积淀这四个关键点,中职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资源,将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转变为以人文、情感、情趣为主的课程目标,旨在加强对中职生品、能力以及价值观的培育,促进中职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例如,在《哦,香雪》教学过程中,由于这是一篇具有时代特点以及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为了实现育人目的,教师可以从人物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相关景物描写入手,指导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分析小说情节,结合课文内容促使学生从更深层次探究小说主旨,理解课文所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围绕“读完小说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哪些情节最能够打动你?为什么?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色?”这几个问题,感悟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实现思想、情感体验的升华。

2为“人人成才”服务,促进中职生发展

出台《中职课标》的目的,在于促进中职人才培养。基于新时代下“人人成才”的理念,无论哪一科、哪一种类型的教学,都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正和学生成长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促进人人成才。所以,中职语文要改变以往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的教学倾向,基于中职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与实施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职生基本上都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打击,大多丧失了学习兴趣,又没有升学的压力,缺乏学习内在动力以及外在的压力,这也是语文教学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中职课标》比对以往的普高课标,更为精准地认识到了中职生学习情况,降低了对中职生语文学习能力层级的要求,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改成了“语言理解与运用”,将“审美鉴赏与创造”改成了“审美发现与鉴赏”,将语文学习任务从以往的学科技能培养转变为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终身发展能力。虽然降低了对中职生语文能力层级的要求,但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中职语文教师要根据中职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降低语文难度的同时,彰显职教特色。换言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从中职生的成长和成才入手,根据中职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职业发展需求,围绕真实生活与职业场景,预设教学过程,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进而促进中职生适应社会环境、掌握职业技能、形成优良道德品质。

例如,在《合欢树》教学中,以往教学重在要求学生能理解“合欢树”的意蕴、感受母爱的伟大、运用类似的手法进行写作练习等,现如今更为看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语言理解,侧重于从课文对“合欢树”以及“母亲”的描述入手,从作者对“合欢树”态度的变化入手,对重点语句进分析。如,结尾处的“悲伤也成享受”,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使得学生能学会鉴赏课文,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三、依据学科质量标准,调整和反馈“教”与“学”

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后,明确指出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类型,无论是低位,还是作用,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国民也重新认识到了中职教育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中职课标》首次针对中职语文的教学特点与目标,编制了与之对应的学科质量标准,给出了毕业考试以及参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这也意味着,中职通过阶段考试、毕业考试以升学考试,调整和反馈“教”与“学”存在的调整,为语文教学改革把脉,树立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中职课标》的命题依据中,强调了三个原则——思想性、情境性以及综合性,要求中职语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命题中注重情境创设,设计典型任务,改变以往以知识点和能力为主的设计思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语文核心素养、未来职场情境中的思想、能力、思维与情感表达。鉴于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基于命题依据,重新定位自身的教学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将核心素养培育和立德树人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毕业、升学、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充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核心内涵与基本框架,确定课程改革方向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再依据“人本本位”,将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之中,基于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慧.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创新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196-198.

[2]柴文楷.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12):66-67.

[3]李德旺.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