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识字教育运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民国时期识字教育运动研究

曾晓彤

辽宁省沈阳市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 110000

一、识字教育运动的历史回顾

(一)识字运动的发展

说到识字,在中国识字教育运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千百年前的西周就已经开始了早期的识字教育的运动。从流传下来的教材来看,西周宣王时太史籀所著的《史籀篇》是最早的识字启蒙教材,被称为我国的“字书之祖”。到了秦代,识字教材主要为由《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三书合并成的《仓颉篇》,共收入3300字,成为后世编撰识字教材的典范。汉代的《急就篇》和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由于其结构简单,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一直广泛流传。到了宋代,《百家姓》以其四字一句,隔句押韵的特点被人们广为传颂,对识字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到了近代,1923年清政府为了练习运用通常的语言文字,引起人们的读书趣味,涵养性情并启发人们的思想力颁布了《小学国语课程纲要》,由简单的会认字到会写字、写好字的发展趋势,对以后识字教学的改革影响深远。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说到教育,在夏代就出现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叫做“校”,到了商朝称作“庠”,到了周称为“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败,礼崩乐坏,私学逐渐代替官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家各派积极地宣传自己的教育主张,并互相辩驳,促进了思想的发展。到了汉代,汉武帝为了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系统。到了隋唐时期,教育的地位更加重要,科举制度兴起,人们只有凭真正的才学才能参与政治。然而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取消,改行八股取士,内容死板,格式严苛,束缚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对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倒退。到了近代,一些具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效仿日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良,被称为“维新运动”,严复的“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时期这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普通民众的教育问题并意识到要通过教育启迪民智了,虽然维新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思想对以后教育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

二、民国时期识字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识字教育运动的萌芽与初步发展时期(1928--1933)

1、政府的努力

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只有效法西方,取长补短,才有可能改变中国现状。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中国人一直不断地探索,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地提高,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中国人做出了前所未有地突破,在这些有识之士的主导与推动下,清政府也意识到启迪民智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地采取措施,普及教育,推行识字运动。1927年后,国民政府也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社会大环境相对稳定,教育事业才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重视。南京国民政府早已认识到“民众的识字与否、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到训政能否成功、三民主义能否实现,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发展”,于是在这一时期开始颁布教育政策,教人识字,启迪民智。

此后,识字教育运动的内容不断被拓展,方法不断被改进,识字教育运动也被赋予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意义,识字教育运动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但是即便国民政府如此积极的推广识字教育运动,全国不识字的人民仍然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可见识字教育运动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扫除文盲的任务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

2、民众的努力

1932年2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其中明确规范了各地民众教育馆,督促民众教育馆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当地民众识字的措施,自行推进识字教育运动,做到因地制宜。据国民党的官方数据统计,扫除文盲总数达一千万余人,在这些年的努力下,识字教育运动已取得了相对可观的成绩。

(二)识字教育运动的积极推进时期(1934--1936)

在识字教育运动的初期,国家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费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稳定,识字教育运动进展的十分顺利,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扫除文盲,提高国民素质,1936年,规定根据当时环境,六年内肃清全国文盲。虽然从结果上看,这一规定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国民政府显然没有正确估计出扫除文盲的困难,但是国民政府为实施识字教育运动所做出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短短两年时间扫除文盲一百万余人,可见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识字教育运动逐渐发展至顶峰。

(三)识字教育运动的衰落时期(1937)

就在识字教育运动取得明显效果,应该加大力度推进的时候,扫除文盲人数却不增反减,其原因不言而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人民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场保卫国家的战争中,识字教育运动也因此被搁置,扫除文盲的力度被削弱,这场声势浩大的识字教育运动逐渐走上了衰落。

  1. 识字教育运动评析

(一)识字教育运动的闪光点

1928年至1937年,在“教育救国”的思潮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地识字教育运动,该运动经历了近十年的洗礼,虽然最终走向了衰落,但是仍然有许多值得后世借鉴的地方。首先,识字教育运动的效果其实是十分显著的,近十年的时间共计扫除文盲的总数达到三百余万,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提高了国民时期的识字率,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贡献。

(二)识字教育运动的弊端

国民政府为了推进识字教育运动的发展制定了大量的政策,但是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教育环境十分不稳定,文盲人数巨大,想要彻底地扫除文盲,根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政策实施的艰难性可想而知。然而面对这样的背景,国民政府却并没有及时应对的方法。

总结

民国时期的这场识字教育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与此同时,它失败的原因,它的不足,也正是可以促进以后的的识字教育运动发展的地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