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美”课程建构与实施——以打造机幼•渔村小镇主题乐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玩 ·美”课程建构与实施——以打造机幼•渔村小镇主题乐园为例

江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 防城港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538000

[摘要]:本文以我园正在建构和实施的“玩•美”课程为例,阐述了环境如何支持课程,课程如何结合本土文化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玩•美”课程;本土文化;构建;实施

防城港市山海兼备,四季如春,古迹、古貌、人文景观众多,海洋文化历史遗存丰富,边海渔家风情浓厚,是一个“活态”的海洋文化博物馆。防城港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就坐落在这座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依托着市内资源丰富,机幼“渔村小镇”主题乐园就应运而生。

一、打造渔村小镇 突显本土化特色

机幼·渔村小镇主题乐园设计理念来源于“播撒健康自信的种子,收获快乐成长的果实”的办园宗旨,利用本土文化符号,增加滨海主题场景、设施、互动体验项目, 使本土文化与幼儿活动相融互生。这里没有太多的奢华、富丽,这里质朴、和谐和精致,充满童趣、舒心和艺术,在学前教育的发展浪潮中保持自我。

渔村小镇主题乐园主要包括金滩乐园嬉水区、1号游轮建构区、盛隆街角色扮演区、滨海夏日运动操场、渔家农场劳作区、儿童工场艺术区、战地越野探险区、魔幻森林科探区。只要踏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就是盛隆街,是防城港的步行街部分街景缩影。是由废旧集装箱回收改造而成的小屋,具有地方特色,低碳环保。根据主题及幼儿的意愿创设小屋情景及游戏内容。目前创设了海鲜餐厅、金花茶馆、京族儿童剧场、萌萌屋、摄影馆。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实践操作。1号邮轮建构区是码头工作场景的再现,码头堆叠的集装箱,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是我们防城港滨海城市独有的一道风景,充满生机和美好。幼儿在此区域里利用各种积木材料进行搭建,创建桥梁、搬运货物、建筑高楼……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现实的丰富的材料,主动获取学习经验,体验劳作的乐趣。

总之,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都在乐园里娱乐、体验、研学、创作,互动、开智、健体、动手,获得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感受海洋文化,感受“边陲明珠”的魅力。

二、构建“玩美”课程 促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体系,是构成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幼儿园课程和中小学课程具有明显的差异。其目标具有全面性、启蒙性;内容具有生活性、浅显性;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美”的阐述

我园以渔村小镇主题乐园为基调,结合园所实际的思考与教育理念的追求,提出了“给孩子一个完美童年”的育人目标,开发和构建了“玩•美”课程。

玩——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从情感角度解读为孩子对课程的兴趣;强调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以“游戏”为基础,在师幼共构中,彼此成就,共同发展。

美——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然而,美不仅是指艺术之美,它涵盖生活美、人性美、自然美等多种元素之美。因此,我们强调,园所环境达到“一步一景,一景一陶然”的效果,在拥有美的情景中,再强调幼儿和教师对形式美的感知,关注经验的丰满、持久与完整;从而进一步强调美的创造,与真善美的融合,让儿童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美”的核心

我园提出的“玩•美”课程综合了主题式教育的核心思想及审美的原则,强调课程应体现 “慧玩” “创美”的宗旨。所谓“慧玩”,指以科学求真的态度、游戏的形式探索世界万物,体验生活、增长知识,自然发展的生活态度。所谓“创美”,指以发现美的眼睛洞察世界,培育美的心灵,开阔艺术视野,享受美好创新的生活品质。因此,“慧玩” “创美”作为“玩•美”课程的核心目标,指向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环境、儿童与社会的关系建构,并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框架见表1。

表1“玩•美”课程目标

主要目标

核心能力与品质

慧玩

自然、健康、活动、发展生活态度

健康的意识和习惯、沟通能力、行动力、积极心态

创美

美好、快乐、独特、创新的生活品质

多元化的视角和包容、创新能力、美感、表现力

美”的实施

明确了“玩•美”的课程目标,结合本土资源,以儿童发展为主导,通过主题活动、特色活动、区域活动等不同的课程组织形式,支持幼儿在主题学习、自然感知、游戏探索、生活体验等活动中的获得整体发展。

1.“慧玩”重在认识、感知,通过游戏参与实践,在过程中了解乡土风味、了解独特饮食、了解劳作方式、了解捕捞演进、了解海洋科普。

爱国教育方面。利用东兴国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教育;耕海牧渔:了解海洋渔业发展史,感悟渔民辛勤劳作;渔业大港:了解防城港市渔村的渔业生产、加工等情况,体会城市发展成就。

海洋科普方面。海洋生物:标本学习、制作,海洋生物知识了解及其美丽的民间传说;本土特色食品:越南卷粉、风吹饼等特色餐饮了解和制作;气象知识:通过参观气象台,了解相关气象知识;地震常识:海洋地震防震知识学习。

体能拓展方面。特色早操:渔帽器械操、哈哥哈妹韵律操;民间体育游戏:旱地龙舟、高跷捕鱼、撒网拉网、京族竹竿舞; 趣味体能大循环:从走过金滩乐园的沙滩、跳上1号游轮、爬上集装箱、再搬运货物、爬过草地、钻过山洞、穿过深林等再返回沙滩。多种形式的体能活动的相互结合,促进幼儿身体整体、均衡、协调的发展, 发扬渔民勇敢、坚强、有毅力的精神品质,同时使户外体能活动更系统化、科学化和趣味化。

2.“创美”在传承本土文化过程中,接受多元文化世界。了解非遗文化,饶有兴趣地学习和创作,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受生活美好,促使身心健康成长。

美术创作方面。布艺手工:用绳线编织各种鱼形的港口鱼编、京族服饰的创作、多彩渔网的编制;陶泥沙画:陶艺造型学习、利用模具动手制作的各类海洋生物模型、沙雕创作;小木工:朽木化鱼、沙滩独轮车的制作、自制钓鱼竿等。通过完成一件制作、从事一个任务、形成一样作品、进行一项设计、举办一场艺术展、用作品装饰环境、成就环境等形式展开活动。幼儿动手与动脑结合,现实了亲自观察与操作的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及操作体验。

非遗传承方面。园内组织开展具有特色得京族哈节、大板瑶阿宝节、疍家节庆。感受、欣赏和创作大板瑶服饰、京族服饰、防城彩石雕刻技艺。了解和感受防城採茶戏、京族独弦琴艺术、企沙山歌。参与和模仿上思“舞鹿”,品尝和了解京族得鱼露。从本土实情出发,充分利用本土地特有的教育资源,针对幼儿社会实践的需求以及参与和体验的活动特点,精心梳理和合理整合,让幼儿能够富有收获地参与实践体验。

让渔村小镇承载我们提出的“给孩子一个完美童年”的育人目标,让“玩”和“美”相互协同,创新幼儿自主游戏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秋.《幼儿园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从游戏走进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2](美)爱德华兹.(美)甘第尼。(美)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 李季湄.冯小霞.《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