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寓剪于乐——小学美术剪纸趣味性教学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略谈寓剪于乐——小学美术剪纸趣味性教学的方法

黄玉涵

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 民大小学 530000


摘要剪纸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有非常高的传承价值;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工艺,它又有着容易入门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小学阶段教授给学生们,一方面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培育他们的审美和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在小学中进行剪纸教学呢?本文认为趣味性教学是最佳的切入点。本文在概述小学剪纸教学实践后,对教学方法进行阐述,为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关键词剪纸教学;小学美术;趣味教学

前言剪纸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不论是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启发小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和热爱的角度来看,在小学阶段进行剪纸教学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要想教好剪纸,作为教师,不能重技能轻知识,即不能仅仅知道某一个样式的剪纸如何折、如何剪,还要了解剪纸文化,才能在讲授中,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融合现代元素,带领学生欣赏、临摹和创作剪纸作品。

一、小学美术剪纸教学实践概述

剪纸属于一种雕镂剔刻的民间艺术,虽然叫做剪纸,但是其制作方法不限于剪,可以通过撕、挖、刻等方式创造出各式剪纸作品。在过去,剪纸常常与传统节日、习俗和宗教一同出现,装饰在瓷器、门窗等物件上,剪纸搭载着人们对他人的美好祝福、对先人的悼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与愿景。剪纸艺术在表现事物时往往是通过捉住事物最鲜明的特征,将该特征夸张表现出来。剪纸艺术与谈及美术后常常被人想到的素描、水粉、油画不同,它不在意光影、不强调透视,甚至比例也会因为夸张表现而与实际不同,这样的美术作品适合并未收到过专业美术教学的小学生进行尝试。大多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并不成熟,剪纸恰好是更为注重平面展示效果,对透视等绘画技巧要求不高,学生能较易接受相关知识,并独立进行剪纸。另外剪纸对工具的要求不高,只要有纸,甚至不需要剪刀即可进行制作,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容易等达到的条件,有利于课程的开展。比如,当学生忘记携带相关工具,用一张普通纸张即可,然后通过手撕的方式来完成剪纸作品的制作,几乎不存在由于工具不足,课程无法开展、部分学生被迫呆坐一整节课的情况。

但剪纸教学也存在一个需要教师去克服的困难,那就是如今剪纸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已经少了很多,小学生们平时较少接触到剪纸;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发展,一些常见的代表喜庆的剪纸作品可以通过机器制作,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较大的打击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若着重强调剪纸作品的实用性来引起小学生们的兴趣,成效会较低,为此,作者认为应该将剪纸教学的重点放在欣赏剪纸作品、创作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以及在剪纸过程中的愉悦上面,做到趣味教学更佳。

二、小学美术趣味性剪纸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剪纸教学的生动性

随着我国各阶层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和财政资源的拨出,如今大多数小学课室都配有电脑、投影仪等教学工具,为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剪纸提供了设备基础。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譬如可以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展示介绍剪纸的动画短片、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展示与剪纸相关的纪录片、将剪纸课程录制成Vlog短视频并展示每一位同学的剪纸作品,这样能提升剪纸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这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如播放介绍剪纸的动画短片,比教师在讲台上用语言复述要好得多,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又如拍摄Vlog短视频,让学生重视课堂、让家长了解课程教学,而Vlog短视频甚至能作为学校文化节等活动中的宣传展示材料,丰富剪纸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性,提高其学习热情,最终做到寓剪于乐。

(二)利用歌曲的元素,渲染剪纸教学的开放性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选择某一个节日、某一样事物作为某堂课的教学主题,当学生们囿于节日或者该事物的某一特征,但又希望能有所创新时候,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歌曲,能渲染剪纸教学的开放性,唤醒学生们对于这一节假日或者这一事物的记忆,帮助他们发现在创作过程中那一点灵光闪现。并且在音乐中剪纸,还能渲染一种氛围感,丰富了剪纸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容易沉浸在对相关节日或者事物的剪纸创造中,音乐与联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小学生们对于作品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美,发现美,再创作美,而这也是设置美术课程的目的之一。

(三)课堂组织剪纸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趣味教学很常用的方法是在课堂上设置游戏和比赛,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有着极强的好胜心,并且希望能得到来自他人的肯定,因此,组织剪纸比赛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剪纸中来,并且更加认真对待他们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更愿意向老师学习更多的技巧,剪出相对而言更好看、更复杂的作品来赢得胜利,这样既有利于老师课堂教学的推进,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教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们也更能由此体会到剪纸的魅力,让剪纸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希望也会因此变得更大。

(四)多多积极评价,维护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增加他们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就是让他们在这门学科上能获得成就感,对小学生而言,这种成就感的来源有剪出自己满意的剪纸作品、获得同学们的羡慕或崇拜,以及老师的积极评价。作为老师,可以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鼓励学生动手去剪纸,不要害怕犯错,鼓励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剪纸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帮助和提醒,关注但不干预学生们的剪纸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在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时,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询问他们剪纸时有无遇到困难,询问他们创作时的想法,多交流后的积极评价更能维护他们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在培养小学生审美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而小学生学习剪纸也对剪纸这门传统艺术的传承有莫大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两个目标,趣味教学、寓剪于乐是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因为只有以学生为本,注意对其兴趣的培养,他们才会认同这样的审美,并且有去主动学习并且愿意传承这一门传统艺术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林爱琴. 略谈寓剪于乐——小学美术剪纸趣味性教学方法[J]. 当代家庭教育,2019(34):125-126.

[2]戚金美. 小学剪纸教学实践成果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王莺茵. 略谈寓剪于乐——小学美术剪纸趣味性教学方法[J]. 新课程(上),2017(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