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学会观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

赵文燕

诸暨市浣江小学教育集团行知小学

古人曰:“一言兴国,一语丧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些,都说明了语言表达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人们之间的横向联系日益频繁,开放式的社会结构要求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才会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就像发不出声音的留声机,徒见转动,不闻其音,不能适应高速度,高效率,繁杂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四方面中,说是写的基础,要能“下笔成文”,首先必须能“出口成章”。因此,从这几方面来看,口语训练实在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发展学生说话能力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发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个人认为,观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引导学生观察作为一把金钥匙,来打开发展学生说话能力的大门。

一、观察自然景物,训练说话的完整性。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朝霞,夕阳,潺潺流水,滚滚波涛,春风拂面,柳绿桃红,月光如水,星星闪烁……等等,学生在大自然中直接实地观察、感受,不但能很快地理解掌握有关词语,同时身心也受到陶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

(1)从整体到局部

比如:在带领学生去公园郊游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说话。在要求学生说话之前,教师可以先设计几个“点面结合”的问题:公园坐落在什么地方?周围的环境如何?这是一个怎样的公园?公园里有那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公园里的哪些景物很有特色?哪一处景物最吸引你?你游览了这个地方有一些什么感受?并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有了教师的提示,学生在介绍这一处景物时就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比较完整。

(2)从局部到整体

比如带领学生去爬山,学生开始领略到的风光都只是这座山的一部分,只有到达山顶所见到的才是这座山的全貌,要介绍这座山的风光,只能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根据自己一路观察到的,先介绍山脚的风光,再说说在山腰看到的,最后再说在山顶看到的这座山的全貌。这就是教给了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说话方式。

所以,只要教师多带学生接触大自然,并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强化这种模式,一旦遇上类似情景或心境,学生就能脱口而出,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描述周围世界或内心感受。

二、观察活动,训练说话的顺序性 。

社会环境也为锻炼说话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语言本身就是在社会中,在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要让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1)观察学校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充实的内容过程的学校活动,比如:拔河,广播操比赛,大扫除,等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清晰的印象,达到深刻的理解。有助于训练学生说话的顺序性。例如:我让学生在参加学校广播操比赛时仔细观察,看看赛前,赛时,赛后同学们的心情怎样,各有怎样的表现。在比赛结束后以《一场精彩的广播操比赛》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2)观察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与学校生活相比,对于学生是比较陌生的,通过对社会活动的观察,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获得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对活动本身的描述,强化说话要有顺序的要求。比如:带领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按照活动开始前,进行时,结束后来描述这一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

通过对活动的观察,一方面可以使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很有好处:在说话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两次说话内容,或者同一次活动的不同描述进行比较,挑出说得最有条理的,找出说得有条理的原因,学生就会得出结论:描述一项比赛或活动,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或者应该按照活动开展的步骤来叙述,这样才能做到说话时有条有理。有了这样的结论,学生在写类似的作文或是描述类似的比赛时,就不会有颠三倒四一团糟了。

三、观察图片,训练说话的综合性

学生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要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图片这一直观手段。

(1)观察单幅图片

如《司马光杂缸》一课,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准人物之间的关系,看准图片所要体现的主题,细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之后,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说话时能抓住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展开情节。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课文的理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说话的能力。

(2)观察多幅图片

多幅图片指组画和连环画,一般情节比较丰富,人物处于活动中,环境也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学生要在说话之前进行深入思考和仔细观察,找出故事的线索,将一幅画一幅画所反映的内容连接起来,说清楚人物的活动和环境的变化,要注意画面之间的连贯性,把情节发展讲得层次清楚首尾一贯。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锻炼学生说话的连贯性,又可以体现说话的层次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达到表述能力的逐步提高。

四、观察文学作品,增加说话的艺术性。

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丰富的词汇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文学作品则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是综合了的,典型的生活。文学作品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佳词妙句,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另一方面,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观察,可以使我们获得不少的综合性的知识,来丰富我们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幽默和漫画作品,大多有着深刻的内涵,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感受,细心地体会,就可以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学习其中的语言艺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增加说话的风趣,幽默感。使说话更具魅力,使思维更加活跃。

五、观察情境,加强说话的实用性。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适当的语言环境,除了应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语言训练以外,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结合课文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感情,做到说话有感情,并能适合当时的情景。比如在教《小猴过生日》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进行不同的情境表演,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表演,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小猴不收老鼠的礼物,也知道了朋友生日,应该祝贺他生日快乐!再创设不同的节日情境:教师节到了,你该对老师说什么;新年到了,该怎么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祝贺新年;看望病人,应该和病人说些什么等等,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把说话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增强了说话的实用性。

六,观察别人说话,增强说话的说服力。

说话,可以分为独白体说话和会话提说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的更多的还是双向性的会话体说话。比如说交谈,辩论,讨论等等。要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应该重视对别人说话内容,说话形式,说话艺术的观察,只有认真听别人的讲话,仔细进行分析,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扬弃其中不正确的成分,来逐步使自己得到完善和提高,才能是自己说的话更准确,更有魅力,也更具说服力!

观察,是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眼睛;观察,是学习语言,发展表达能力的金钥匙;让我们不断观察,不断发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