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班级人文建设,构建良好育人生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3
/ 2

重视班级人文建设,构建良好育人生态

杨成文

四川省攀枝花市南山实验学校 617000

摘要:人文环境是隐藏于班级本体中的无形环境,也是能够对初中生的情感于品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初中班级管理中重视对班级人文环境价值的探究与发挥,是我们构建良好育人生态,实现无痕德育、有效德育目标的重要方法。而要想优化班级人文环境,我们就必须明确人文环境的构成因子,用好激励期待策略、竞技互助策略、现实刺激策略和良性累积策略,从情感、氛围、制度、文化、成员关系等多个角度入手,营造一个能够化人于无形的班级德育空间。最大限度的隐藏教师的德育目的,消除初中生在接受德育引导时的抵触心理,提升班级德育质量。

关键词:初中德育;育人生态;人文环境;策略


真正有效的德育不是机械的说教,而是真实的感受。而要想让初中生们能够在班级生活中接受德育熏陶,让德育以可感可触的面貌呈现在初中生面前,我们就必须重视对班级人文环境的建设,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

一、初中班级人文环境的德育价值

班级人文环境是班级内外文化的结合,包含态度、情感、观念、信仰等多种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能够在无形之中对个体的行为与情感发展产生影响,具体独特的德育价值。

(一)关照学生特点,消除学生抵抗情绪

初中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若我们还以“敦敦教诲”机械的教育他们,不仅起到应有的德育效果,还会激发学生叛逆心理,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而以优化人文环境的方式实施班级德育,就可以在削弱德育的说教性与理论性,强化德育的实践性与生活性,让学生们能够在活动参与中,自觉的接受德育的熏陶,消除学生的抵抗情绪。

(二)升级德育方法,实施多维德育

与说教法不同的,将德育因子渗透于人文环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隐藏德育目的,让在学生参与活动,主动与班级人文环境进行自由对话的过程中获得品德感悟。这是学生个人生命体验、思维想法与现实活动引领的主动融合过程,也是一个个性化德育效果的生成过程。在该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感知的环境因素不尽相同,生成的德育感悟也不尽相同,常常会出现“意外惊喜”。所以,与传统德育方式相比,将德育因子渗透于人文环境之中,可以营造多维德育空间,是对单维的德育方法的升级。

二、如何优化初中班级人文环境,构建良好育人生态

“析其理”是为了“践于实”。既然优化班级人文环境会产生十分可观的德育价值,那么我们就需要积极投入到对班级人文环境的优化之中,以优化人文环境的方式构建良好的初中班级育人生态。下面,我将结合实践经验,对如何实现该教学构想进行具体论述。

(一)激励期待:强化学生自信

教师的激励与期待是一种极好的心灵养料。[1]在班级人文环境构建中明确班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并给予拥有不同生命潜能与发展轨迹的学生不同的成长激励与期待,班级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精神面貌也会变得更加积极、阳光。

比如:我们班有这么两类学生。一类学生很有责任心,交给他的任何一件事他都做的很认真,做事态度满分,但做事效果却不是很好。另一类,非常聪明,但做事却马虎、潦草,大方向正确,却总是在小细节上栽跟头。对于这两类学生,我给他们分配了不同的班级职位,并对其提出了不同的成长期待。

对第一类学生,我分配一些繁琐小事,并告诉他们:“老师很欣赏你的认真,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再认真的基础上,提升效率。”;对第二类学生,我则分配了一些比较灵活的小事,并告诉他们:“我很欣赏你的聪明,但希望你能将每一个创意都做到极致。”

就这样,班级学生在我有意安排下各司其职,在岗位责任履行中不断强化了优势品格、增强个人自信。并在我的激励下逐渐弥补劣势,向着“完美”靠拢。

(二)竞技互助:强化学习优势

竞技与互助是催生向上心的有效方法。在初中班级管理构建团队性竞技评比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形成积极、好学的班级氛围,而且也能让学生们在感受竞技过程、接受团队荣誉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喜悦,在团队协作交流互动中养成协作意识和亲社会型人格。因此,组织竞技互助活动,也是我们构建良好育人生态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我实施了小组周评计划——

在每个学习周结束之后,我都会对各小组成员在一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估,依据各科老师的小组课时学习情况记录和小组每日互评记录,从小组凝聚力、组内互助情况、组内学员成绩、情感、态度、品格变化等多个维度入手对各小组进行排名,并颁布优秀团体和进步团体奖章。

以班内评比,强化组际竞争,增加小组成长过程中的外部压力,以外部压力倒逼小组成员进步、小组制度改革,有效的强化小组互助与竞争,提高了学生的上进心、团体责任感、团体竞技意识与互助意识。

(三)现实调整:用好环境刺激

物质环境对学生的行为有刺激、提示作用。[2]正如蓝色让人冷静、红色让人振奋一样,不同的现实环境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心理提示。而班级环境是初中生密切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要想优化班级育人生态,我们就需要以优化班级物质环境的方式来助推班级人文环境的优化,发挥物质对文化的影响作用。

比如: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我除了采用了增设绿植,以好养、耐活的盆栽来辅助学生感悟生命,实施生命教育;张贴条幅、海报、名人画像,以带有学习激励性的物品来传递学习品格等传统性的人文环境构建手段之外,还在班级里装配分贝仪,并以带有现代科技气息的分贝仪为依托对班级进行动静分区。

在上自习课时,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要进行的学习活动需要的安静程度,自由换位,并按照区域分贝要求从事相关学习活动。超出区域分贝后,分贝仪就会报警提示,而“罪魁祸首”也会接收到来自班级其他学生的“责备”。

在分贝仪的影响下,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和谐共处,也学会如何根据自己需求进行教室区域选择。分贝仪的安设不仅极大的改善了班级自习课堂纪律,发挥了同伴约束对学生行为养成的促进作用,强化了初中生的自律意识,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助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四)良性积累:做好师生交互

一个优质的班级人文环境是在一点点的良性累积中形成的。[3]因此,在初中班级德育管理中,我们应该重视每一天、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与交谈,以尊重、鼓励的心态面对学生,做好师生交互,让师生情感能够在良性累积中日益亲昵,让班级人文环境能够在亲密师生关系的影响下更上一层楼。

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我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我都会以宽容、平和的态度去鼓励他——

我曾给班里“课堂秩序扰乱者”以小组合作纪律监督员的职位,以委以重任、发现亮点的方式,助力了其个人行为约束能力的提升;曾给班里的“后进生”以“刻苦之星”的称号,以持续性关注辅助其度过成绩提升困难期等。

此外,我还根据学生性格不同的德育实际,开启了心情电子邮箱、班级知心信箱、师生对话专线等多种师生交流互动渠道,及时的倾听并回复学生的信息,帮助学生解问答疑,成为了学生心中的“知心人”。

这样以来,德育活动就成为了师生交互的活动的衍生品,德育过程就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双向互动过程。

综上所述,优化班级人文环境,是构建良好班级育人生态的有效方法。要想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完成人文环境优化任务,我们就需要充分关注班级人文环境构建的各个维度,从管理理念、方式方法、物理环境优化、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入手,隐藏自己的德育目的,将德育理念融入到班级文化环境构建日常。

参考文献

[1]丰成华.初中班级管理中关心型师生关系构建刍议[J].山东教育,2017(18):13.

[2]朱世清.创新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7(21):79.

[3]邓大圣.新时期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效力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