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桥,我们是认真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造桥,我们是认真的

金佳菲

上虞鹤琴幼儿园 浙江 绍兴 312300

  1. 活动起缘

上学期我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与付出后,最终在鹤幼曹娥江上成功建造了木板桥、竹编桥、梯子桥、小拱桥、竹筒桥。四个月后,当我们再次回到幼儿园,一进门,就准备满怀激情地再去看那几座心心念念的桥。表面上桥还是风雨不动安如山,果果说想要去走走由她外公参与编织的竹编桥,可她一脚踏上去,桥就发出了断裂的声音,果果只好马上收回了脚:“唉,这个桥已经不安全了。”此时,我看到了她失落的表情。原来我们精心制作的小桥在经历了风吹雨淋后已经变的不牢固了……

二、即时思考

在探视过桥后,孩子们把沮丧和担心写在了脸上,桥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分量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用竹子、木板这些易开裂、易腐朽的材料做常年放在户外的桥梁是不适合的,那么我们进行了一次大讨论:“什么材料最适合做桥梁?”此时,孩子们纷纷回答是砖块桥。《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务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要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对喜欢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等。要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于他人合作分享。在认识周围事物时,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与人们之间的关系,这些为我们制定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探究之旅

下面就跟我一起走进我们的造桥工程劳动吧......

(一)尝试造桥

幼儿园的曹娥江边又变得忙碌和喜悦,结合上学期曹娥江的水泥工程经验,孩子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搬砖,有的搅拌水泥,有的垒高砖块……,最基础的台阶桥墩孩子们完工了,孩子们满满的自豪感。

活动花絮:

案例一:台阶的高度

在砌砖建造桥的时候,每个台阶要多少高,成了孩子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再提议:幼儿园里的台阶很多,有楼梯的台阶、平台的台阶、木头桥的台阶,这些台阶幼儿园的每个孩子每天都在行走,应该是适合所有孩子的能力。嘻嘻说:那我们就去测量这些台阶的高度。于是孩子们自主分组,测量幼儿园台阶的高度。

汇总发现:1.有的台阶高度只有5cm,这种台阶的太低对于小小班的孩子子来说,如果走得太快反而容易绊倒。

2.其他的台阶一般都在15cm 左右。

3.当确定了台阶的高度后,元宝还想到:那台阶的宽度是不是要根据小朋友的脚的的大小来定呢?

反思:每一个活动在进行时,因为教师对建造知识的不完全掌握,确实没有考虑到台阶的宽度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庆幸我们的孩子在不断完善自己建造工程计划时,能够以自己的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所以元宝说:幼儿园里大班孩子最大,脚也应该是最大,一般激励臭大哥的脚长作为台阶宽度的依据,肯定会适合全园小朋友上台阶的舒适度。

案例二:水泥未干

建造桥的主体过程是漫长的,在第一次泥工建造台阶桥墩后的第二天,孩子们发现未干水泥上面有小朋友的脚印,孩子们宽容地接受:可能其他班的孩子们欣喜曹娥江多了一座桥,迫不及待地试一试。所以在此基础上再次建桥,孩子们把表面水泥摸地更光滑。但是第三天查看工地,还是留下了小朋友的脚印。这下急坏了孩子们,必须要让其他班的还一起一起爱好我们建造的桥。

孩子们商讨:为栏杆、画禁止标志、悬挂注意事项、广播循环播放:水泥未干,请勿踩踏。

(二)护栏的畅想

经过第一阶段尝试造桥的实践探究,孩子们已经完成了桥墩、桥面的主体建造。近阶段孩子们忙着商讨扶栏的策划方案。扶栏的造型以及扶栏的高度是孩子们重点研究和解决。

1.扶栏的造型

幼儿园的曹娥江已经养殖了很多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孩子们觉得在桥上欣赏动植物是最佳位置。那么问题就来了:桥需要扶栏,幼儿园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和大班的哥哥姐姐身高差距大,怎样的扶栏造型能够满足不同的孩子的观景需要?

讨论方案一:成成说:楼梯栏杆式的造型。倪仲恒反驳说:因为要观景,小小班的弟弟妹妹万一把头伸进栏杆里,这不是很危险吗?

讨论方案二:郑穆清说:跟幼儿园前楼的走廊款式,墙体里可以有圆形的造型镂空,然后装上玻璃,这样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就安全了。但方云出又反驳到:这样看出去的景色的会很局限的,就下井底观天。孩子们被方云出的说法说服了。

讨论方案三:元宝说:可以造成城墙的造型,高低错落,适合不同高度的孩子。贝贝说:这个的主意好,但是高和低的具体尺寸怎么办?

反思:通过对扶栏造型方案的探讨,老师们看到了孩子们对于工程劳动的热情。当碰到问题,孩子和家长能积极主动的调查、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同时对于不同方案,同伴间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真正能将问题解决策略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劳动是劳力之上的劳心,生活及教育。

2.扶栏的高度

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对扶栏高度的统计,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到医务室收集了大班和小小班的第一学期身高测量。因为是手写版,对孩子们阅读资料会有一定困难,全部打印成电子版,规范数字的写法,同时对于一些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如:110.6,132.2,这类数据太过于细小。再次,组织孩子进行了百数表的游戏,认识、会读150以内的数据。探究112.5等数据中小数点后数字的意义。最后非常精心设计孩子的记录表。

反思:统计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老师给与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感知一个班级的数据,去观察这么多数据怎样一个不够地统计,去探讨怎样的记录方式能够清楚有说服力。因为第一次尝试数据统计工作,孩子观察注意分配的能力有待于锻炼,所以每组的合作都会出现一些小的遗漏。允许失误,允许出错,孩子获得是在统计过程中的那种精密观察的能力。最安全的护栏位置:在人胸部的位置;最终扶栏的高度:高处80cm,地处60cm。

有了孩子们的统计数据,我们还邀请班级的家长跟孩子一起把数据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记录图。

(三)绘画:桥的美化

桥体基本竣工,孩子对事物的追求总是美好。因而要美化我们建造的桥,又成了大家的工作重心。熙熙说:桥的美化可不是随随便便的,需要有一定的寓意。

经讨论梳理了美化的要求:

1.要有安全提示作用。2.色调要符合“一江两岸”的景。3.美观大方。4.希望是大家都喜欢的。

在桥的美化之后,我们还进行了桥的命名——毕业大桥,也进行了“桥之迷问”。

桥的工期?桥的材料?桥的承载?建筑队?……由于大班毕业在即,还有“毕业大桥”的落成典礼,与中班弟弟妹妹的交接仪式遗憾地没有进行……

结语:《指南》精神指出:生活即教育,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现,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毕业大桥》整一个活动,我们都是基于儿童的视角,追随儿童的兴趣开展的工程项目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