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段伦英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感情,拓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求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知识的有效积累、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以及语文独特的思维方式,都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文学修养、文化底蕴才能得以提升。我国语文教学大师于漪老师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在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辅助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激发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在实际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场景的引导教学,以第三人称旁白的方式,结合微场景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小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场景学习,就可以快速脑海中构建相关的文章意境,从而更好的激发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主要是书写和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现在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书写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发展更是贯穿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掌握正确的书写,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有助于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我们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所以除了语文课上要求孩子掌握的生字,词语,孩子必须熟记和认识,回家,家长也应当督促孩子每天练字,避免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其次,小学生每天养成1-2小时的阅读习惯。孩子的阅读认知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有助于孩子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为作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助于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见闻和感受。除了学校内的晨读,诵读,孩子还应当利用课下时间及节假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1. 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要想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必须要将其与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 全面推进,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1、使用“说读”方法,提高表达能力。“说读”, 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就某一篇教学文章,认真研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全班同学切磋交流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必须经过仔细阅读,把握重点,才能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地说出所读的内容。通过此举,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课文,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听写”练习,强化听说能力。“听写”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只侧重考察学生对拼音、汉字的掌握情况,而缺乏全面的知识考察形式。教师应多形式、全方位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考察,如采用听写词句、听后复述、写出听后感、歧义句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听写”能力进行多方面考察。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也是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要通过“读”、“听”、“写”来共同作用于“说”, 逐步使学生在倾听中学习“说话”、在阅读中享受“说话”、在书写中理解“说话”,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听说能力教学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学生综合语文核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思路、 方法和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为着眼点,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充分体现和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1.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经常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合在活动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实际操作的能力。实践出真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还可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而这些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所以理解更为深刻,运用起来灵活自如,这样培养了学生自学自育的能力。实践活动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外知识。使得学生不仅养成了探索学习的习惯,还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实践活动是开放性的,不仅有学习实践,校园生活实践,还有社会生活实践。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自觉感受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关心社会,从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开展“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学生不但要查阅相关资料,而且要走出学校,调查研究,了解社会,采访社会人士,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我是小保洁员、我是小宣传员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应当为社会作出贡献,不能危害社会,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地发展,社会成员才会幸福地生活。

  1. 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延伸语文实践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在作业布置中,应尽量减少或不布置机械抄写类的作业。抄写词语时,尽量不超过三遍,倘若有些课文生字较少、字形简单,干脆不做抄写。在学生自学生字词后直接听写,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写对的学生就不用再抄写了,写错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科学识记,然后改正三遍就可以了,这样抄写的时间就省了下来。学生语文素养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在大量阅读、积累、迁移、训练的过程中积淀出来的。如何积累感悟?我认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去读、去背外,还应把这种以学生为主、 以读为主的积累意识延伸到课外。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选自名家名著,如从课文作者、课文人物命运等入手进行主题拓展阅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一生共写过168篇童话故事如《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收集在《安徒生童话》这本书中,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学完《草船借箭》后,可鼓励学生去读《三国演义》等名著。主题拓展阅读不一定每课都要进行,不求量多,而求质高达到“扎根课内拓展课外”的目的。

综上所述,今天的社会,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外在能力与内部修养的结合。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我们的学生坚持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文化修养和文学底蕴上完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