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开放型”体育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开放型” 体育课

殷培利

济南市历下区科苑小学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线,以技术教学为重点,以量化考核为主要依据来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过于统一的教学管理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忽视了对小学生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厌恶。为了克服以上弊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开放型体育课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开放型体育课;教学模式

曾听过一位学者如此说道:“开放是向外的,具有外在表现性。假如学生想说又不敢说,想做又不敢做,那么就不是开放。”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课堂上的个性体现、人文主义教育逐渐深入,怎样较为完整地定义“开放型体育课”?

笔者认为:“开放型”体育课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指导思想,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以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主体接受、尝试、创造、改造、加工、转换信息的能力为最根本任务,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是关键,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是民主型的,能吸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交朋友,在对学生评价上尊重个体差异的现实为补充。
具体地说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主体性特征
“开放型”体育课的设计主体是学生,它同“教师中心论”是对立的。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手段的选择、执行教学的过程均由教师一手操办,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的教育现状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开放式教学打破了这一束缚。教学课的设计者为策划者,把部分或全部设计任务交给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让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师生一起商定内容、教学手段,管理、监督教学过程,共同主动交流,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上“篮球运球上篮”一课时,先将内容告知大家,并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查阅资料、图片等进行研究,有条件的可到操场上进行实际练习,“寻找感觉”,到上课前一天上交,教师在学生的设计方案中挑选较好的一份,略做修改后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明显的。
二、内容选择特征
在内容上的选择给课堂开设“超市”,教师向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超市货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选择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步骤,改变一贯的教师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照做,然后再纠正错误动作......。因为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被剥夺了,特别是创新思维也被扼杀了,那么在学习动作阶段时,不妨开一个“超市”。例如,在学习篮球变向运球技术时,设计个情境:“假如我们正在进行班级篮球对抗赛,对方防守很严,你用什么方法突破防守呢?大家试试看!”它给了学生一个比较宽松自主的选择范围,能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一个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乐于参与的教学新格局得以形成。开放性的问题,给了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一个方法,一个动作可能就会成为课堂的内容,从而来支配教学手段、方法和过程,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责任和存在,他们在练习中互相理解、支持,专心投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接下来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组织、管理,教师做好适当的引导和评价。
三、组织形式特征
课的组织形式放开是“开放型体育课”最直接的体现。改变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条件。学生有头脑、有思维,学的方法各异,通过经常的讨论与交流、相互借鉴,能纠正和补充自己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不断完善各自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最大的好处。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步调一致,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这种“一、二、三,齐步走”式的教育,其弊端日益明显。因此,取消和放宽某些限制是“开放式体育课”的着重点。能放则放,放得开,收得拢,放而不乱,严而不死是它的重要组织特征。例如,准备活动不必每次整队,教师带领学生去做,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学生常常对此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整堂课的情绪,不如放些悠扬的乐曲,让学生在乐曲声中慢跑。或者自由选择准备活动(徒手操、游戏等),打破固定的组织形式,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自由编操,自喊口令,等等。在教学中也不必严格遵循形成概念、纠正错误、巩固概念、最终形成技能的模式进行,可以从兴趣入手,从局部开始或从辅助练习导入,这样能使学生始终在轻松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评价特征
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对体育教学起着“导航”作用,决不可掉以轻心。“开放型体育课”应突出以下几点:


1.必须“屏弃”分数观念。应将学生在体育课或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重要依据。
2.考核中宜采用“模糊量化法”,设优、良、合格、需努力等级,定性不定量
3.结合书面评语鼓励,如“再接再厉,你一定会干得更出色!”等等。
“开放型”体育课不可简单地理解为在体育课中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自由练习时间或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学生爱怎么练习就怎么练,更不是要重新回到“放羊式”教学的老路上去。而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是降低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在上课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和点拨,并鼓励学生能大胆地去选择、去发现、去感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发挥,才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搞好开放型体育课,其途径与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多加思考,积极探索,就能在小学开放型体育课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岳伟.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48+150.

[2]王广辉.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学周刊,2016(0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