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模型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试论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模型的构建

周金江

乐清市大荆中学 浙江省 乐清市 325615

摘要: 化学是在高中阶段中学生学到的比较主要的一门课程,由于化学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说逻辑性强、理论性强、抽象性强等,这些特点都会给学习化学的学生们带来许多的难题,使学生们在学习化学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我国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教育改革措施的出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少教师提出了要在化学课堂中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全新思维模型,思维模型的建立既有利于老师向学生们传授化学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们接受化学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模型构建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将结合具体的高一化学课堂教学环静,探讨一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思维模型

引言: 之所以要在高中的化学课堂中构建有效的教学思维模型,是因为高中化学对高中生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高中的化学对高一的学生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在脑海中没有具体的思维模型的话,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对高中化学进行学习的,尤其是高一的学生们,因为高一时还没有较为全面地对高中阶段的化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有必要为高一的学生们在化学课堂上建立一个良好的思维教学模型的。还有就是高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其是衔接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连接点,如果在高一的化学中没有为学生们打下学习好化学的基础的话,是会影响高中学生们对化学科目的后续学习的。

一、教师应该创建适宜的教学情景

为了使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模型得到构建,教师们应该创建适宜的教学情景,这样的话就可以为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模型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思维模型的构建是需要一定的教学背景和基础的。之所以要求化学教师为学生们创建适宜的教学情景,是因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不应该以自己的讲解为主,所讲解的内容和创建的思维模型也应当围绕学生而展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们慢慢的掌握思维模型的构建方法。还有就是教师应该给学生们留下更多的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只有促进学生们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才能够推进学生们化学思维的构建和进步,这样的话就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建立化学思维模型1】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这一课时时,就可以先让学生们把这一课时所要讲的内容大致的看一遍,然后要求学生们结组进行自行的讨论,需要提纯和分离的混合物有哪些,以及混合物的概念是什么,提纯和分离的意义又是什么等问题。学生们讨论完毕之后,老师从各个小组中选出一个代表,由这个代表进行回答。在回答完成之后,老师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不时的对一些学生进行提问,这样的话,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率和活跃度,也可以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或者是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留下一些小悬念,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聆听老师所要传授的内容;还有就是一定要控制好授课的时间,在教授完这一课时,要给学生们留下一定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们对老师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及时的询问老师,这样的话也可以加固学生们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2】。也给学生们创建了一个大体的学习化学的思维模型,就是由讨论到听讲到解决问题再到反思,这个思维模型既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老师所传授的化学知识,也可以提升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使学生学会科学绘制流程图

一般来说,学生们在学习化学时会遇到许多化学式,每一个化学式代表一个化学反应,但是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也会需要增加一些催化剂像是高锰酸钾,或者是填写一些可以造成反应的条件,像是加热、通入氧气等。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很多学生混淆一些反应物和产生化学反应的条件,这时修需要老师为学生们创建一个科学的流程图。在流程图中,对一些反应物和制造化学反应的条件进行标注,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学生在写化学式时,更方便和更容易记忆每一个化学反应中需要增加的反应物和条件是什么。

例如,在学习氨的实验室制法这一课时,一般来说,在实验室中比较常用的制造氨的方法是加热氨盐和碱的混合物,又由于氨能够溶于水,所以通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在此过程中,需要对2NH4CL和Ca(OH)2进行加热,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清楚的记住制造氨的化学式,老师可以为学生们绘制清楚的流程图,通过知识和流程图的双讲解来使学生们明白实验室中是如何制氨的3】

三、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

高中生在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时,会存在一定难度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很多化学概念是比较相近的。所以为了构建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模型,教师应当注意区分易混淆的一些化学概念,只有把这些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进行了区分,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明白老师所讲的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溶液、胶体和浊液时,由于这几种化学物质的概念较为相似,所以老师在对他进行讲解时应当从他们的特质下手。抓住某一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用这一特质对三种化学物质进行区分,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学生们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区分易混淆化学概念的模型。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使高一的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对化学的知识进行学习,还是要为其建立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思维模型的,思维模型的建立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解决学生们在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难题。本文也对如何构建该思维模式提出了几点措施,相信可以通过这些措施的不断推行,进一步的推动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吴秀云.试论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模型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6(42):142-143.

[2]张华荣,武晓燕,袁东霞,范思然,王永利.基于CCITIAS的高一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5):107-112.

[3]于滨.依托“四层级”内容设计,有机融人核心素养培养——以高一化学“氨”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践为例[J].高中数理化,2019(18):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