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以荒漠化成因探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以荒漠化成因探究为例

巴瑛

乌苏市第一中学 新疆 乌苏 833000

摘要:立德树人是现行地理课程标准的根本任务,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课程的设计中,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和认识荒漠化的防治,思政理念的渗透在课程设计中有助于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地生根。

关键词:荒漠化成因;核心素养;思政渗透;

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是现行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是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某一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设计对应的问题,将地理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渗透到问题设置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锻炼关键能力,从而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

  1. 教学构思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其课程标准是:“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以及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确立本节课的重点以荒漠化自然成因探究为例展开设计。

  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核心素养体现

视频

导入


蚂蚁

森林


通过观看视频,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认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危害,借助生活中的资源指导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

引发思考

人地协调观:基于蚂蚁森林中毛乌素沙地的现状,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核心素养体现

阅读教材

熟悉教材

夯实基础

展示学习任务:阅读教材16页,思考问题:1、荒漠化与荒漠有何不同?

2、用逻辑图展示荒漠化的过程。

完成学习任务并展示逻辑图(下图1.1)

综合思维能力

合作

探究





西北

地区

自然

地理

特征



1、海陆位置特征

利用自主探究,增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展示中国四大分区图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在图中标注西北地区经纬度、范围界线,并说出海陆位置特征

区域认知能力

2、地形特征

展示中国地形图——西北部分

学生读图归纳西北地区地形特征

区域认知能力

3、气候特征

展示中国气候图

学生读图总结西北地区气候特征

区域认知能力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核心素养体现

重难点突破


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展示学习任务: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干旱对西北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小组合作+思维导图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综合思维能力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区域学习的方法从自然与社会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荒漠化的成因

展示学生思维导图

小组分享思维导图(下图1.2)

综合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当堂练习

练习巩固

直面高考

展示2020年新课标全国Ⅲ卷37题(2)

读题思考完成

综合思维能力

观看视频

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片段

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

人地协调观

链接乡土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展示《文明乌苏》义务植树活动倡议书;打造“绿海围城”项目

分享感受

人地协调观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核心素养体现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参与荒漠化防治,激发爱国爱疆情怀,将环保理念变为绿色行动,提升地理实践力

引导学生用支付宝蚂蚁森林界面践行低碳活动

交流学习

地理实践力

表格中图1.1:荒漠化过程的逻辑图

6078fd7cc4634_html_30d27be073315a6e.jpg矩形 5





表格中图1.2: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干旱对西北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6078fd7cc4634_html_6d1b666521e4977.jpg矩形 6






  1. 教学感悟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强调教育的育人价值,高考评价体系成为了全体高中地理教师的指挥棒,指导广大教师思考三个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责任担当。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展开,凸显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实情怀,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教学设计中,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依据课程标准、考纲、学情,制定学习目标,把握高考方向,实现学科价值引领和知识讲授相结合,当好学生理论知识的引导者。 根据不同的学情调整课堂教学设计,给学生够得上的台阶,增强学生参与度,增强自信,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当好学生的辅导者。 将核心素养、德育理念,思政教育渗透课堂,让其落地生根,实现教材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当好学生优秀品格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改革内容[N].中国教育报,2016-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