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1

浅析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武寅合

榆林市第二中学 陕西榆林 719000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民主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民主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共的领导、民意支持等诸多因素。笔者认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先后出现过革命、抗日民族和人民民主三条统一战线,而统一战线在民主革命中所起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以下笔者就该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第一,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曾将党的任务定为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我党认识到“单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是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的。”于是,在我党的主动倡导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标志,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此后,在国共合作的热潮下,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掀起了以北伐战争为代表的国民大革命,以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为代表的军阀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基础,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的嚣张气焰,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第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此时国共之间还处在对峙状态,但中共在国难当头时毅然抛弃旧怨,以民族主义为重:1935年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将“抗日反蒋”的方针变为“逼蒋抗日”;和平处理西安事变,方针再变为“联蒋抗日”。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抗日救国的呼声和日本对华侵略变本加厉的局面,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舆论压力改变了同共产党对峙局面,同意和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告形成。为了进一步增强抗日力量,我党还在各根据地建立起“三三制”的统一战线政权,实行减租减息,争取团结了地主阶级、开明绅士和其他中间力量。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的感召下,伟大的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终于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第三,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渴望和平的民众发出来反内战、要求民主自由的强烈愿望,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自恃有美国的支持,悍然挑起内战。蒋介石政权的反动、独裁立即激起了国内民众普遍、激烈的民主反抗斗争的出现。随后,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等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先后在政治上决裂,并逐渐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共同战斗。随着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逐渐形成了反对蒋介石集团的第二条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条统一战线的出现,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直接打击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条战线。并使蒋介石集团陷入全民斗争的包围之中,最终丧失了人民支持的国民党政权迅速垮台并败退到了台湾。解放战争后期,共产党又热情邀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召开“新政协”会议,筹备建立新政府,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新政协”召开后不久,新中国正式宣告成立,以此为标志宣告了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综上所述,统一战线的出现是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统一战线的确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祖国统一大业更需要统一战线这一力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