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陈莉

四川省宜宾市志城幼儿园 四川宜宾 644000

【摘 要】一切满足社会行为规范同时对人际关系或者社会交流有促进作用的社会道德行为称之为亲社会行为。幼儿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幼儿道德教育中的热门课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进入社会后构建良好人脉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

人一出生便处于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对于自己母亲的爱抚报以微笑便是社会行为的一种,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增多,社会行为会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亲社会行为则相反,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注意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一、在环境中激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具有暗示功能的“隐性课程”,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与幼儿智力开发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却隽永深刻的作用,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老师们可以多创设一些幼兒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乐于亲近的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融入有利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要素,包括关爱家人、亲近大自然、关心动植物、关心同伴等。区域活动中的游戏是幼儿体验生活最好的方式,所以,除了主题环境,我们也能让区域活动环境发挥其重要作用。对小班幼儿来说,角色扮演的体验能促使他们接触到社会各类角色,在不断的模仿和练习中,他们越来越深入了解这些行为方式。如在“娃娃家”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热情招待客人,仔细打扫卫生,悉心照料宝宝;在“医院”中,幼儿穿上白大褂,为病人看病、配药、打针、输液;在“点心店”中,幼儿亲自制作点心,服务客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体验着角色的想法与感受,体验着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帮助他人的乐趣,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认知的培养。

在幼儿期这个年龄阶段,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社会性活动《小兔的礼物》中,讲述了因为小兔的自私、不愿和朋友们分享桃树花瓣,而失去了好朋友变得非常的孤独。在兔妈妈的帮助下,小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花瓣纷纷寄给朋友们,得到了朋友们的谅解,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为了让幼儿能充分理解小兔的内心变化,对小兔自私后的孤独感及与人分享时的满足、快乐感能产生共鸣,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边讲述故事边请幼儿观看,仔细观察小兔不同时期的表情变化。并且,让幼儿来表演,继而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表情变化的原因:a、小兔为什么高兴?(小动物都夸花瓣做的衣服真漂亮)b、小兔为什么不高兴?(它不同意和小动物们分享花瓣,小动物都不和它玩了。)c、小兔为什么又高兴了?(它将花瓣寄给小动物,又能和它们在一起快乐的唱歌、跳舞了)通过观察回答,幼儿已能感受到小兔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再一次形象地表现情感信息。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我意识的膨胀(拒绝小动物)到自我意识的克服(失去朋友后的孤独)到与人分享时的快乐(寄给小动物)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明白了分享是快乐的,但必须先得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其次,通过讨论来迁移情感,逐步形成幼儿自身的认知。例如组织幼儿讨论:小兔拒绝小动物时,你的心里怎么想的?(小兔真小气,我有点不喜它)如果你是小兔,你会怎么做呢?(幼儿都表示有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看来孩子们已从小兔的形象中知道了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一个人独享,懂得了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三、利用特殊教育资源,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过生日:刚入园的小班迎来了第一个来园过生日的孩子,他们完全被蛋糕吸引,着急的等待吃蛋糕,这时老师便会问:“今天是谁过生日?过生日都要做些什么事情?”“是天天过生日,点蜡烛、唱生日歌、、、”幼儿答道,“你们想对天天说些什么吗?”,“祝天天生日快乐!”丫丫抢着答道,紧接着其他孩子也纷纷送上了祝福。在以后的生日庆祝中,孩子们会主动为小伙伴送上自己的祝福,有的还会提前给同伴准备好生日礼物,我想孩子们之间的友情以及幸福和快乐指数是否就会从这小小的生日 PARTY开始点燃和升华呢?

2.九九重阳节:我们邀请了老人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老人们听着孩子们唱的暖心歌曲、收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礼物以及一声声甜甜的话语,笑得合不拢嘴,有的眼圈含着激动的泪花,连夸孩子们懂事。这种活动的开展自然而然会萌发起幼儿尊重老人,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3.新年茶话会:要求每个幼儿只带一种食品,数量不限,在家长的支持下,活动室内出现了许多幼儿喜欢的食品,老师启发幼儿:“你带来的是什么?你想和谁分享?”“我要分给我的好朋友;我要给老师尝一尝”这是多数幼儿的心声,“如果小朋友分给你好吃的,你又应该怎么做呢?”“把我的也分给小朋友。”

于是孩子们之间开始了互送分享,慢慢的幼儿就会意识到分享不是付出而是互利,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

四、抓住时机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与鼓励,使幼儿得到精神奖励。

幼儿亲社会行为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幼儿一旦执行了利他行为,成人和教师要及时强化,如表扬与鼓励等,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达到逐渐巩固的目的。在表扬与鼓励时要从精神奖励出发,如老师在发现幼儿有利他行为时,用口头表扬,奖励小红花,设立班内光荣榜,榜上贴红星等等,这不仅对有亲社会行为的幼儿个人加以肯定,进行鼓励,更重要的是,在幼儿集体中造成这样一种氛围;在集体中要想到别人,在困境中要先人后己,谁这样做就得到称赞。用集体舆论加重精神鼓励在幼儿心目中的筹码。使幼儿愿意实践亲社会行为。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至难的过程。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经过有意识的培养,会渐渐顺应新的内容,待新旧认知达到平衡后,他们则形成了更高水平的认知结构。因为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相信只要家庭和幼儿园都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加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一定会出现一个又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