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威职业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2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武威职业学院为例

薛媛

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

【摘要】手工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是连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学习与职业应用的桥梁,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环境创设的基础。通过对本院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总结符合职业发展的手工课程教学方法。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习效果和反思改进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字】学前教育;手工;教学改革;

【前言】对于幼儿来说,手工不仅可以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增进审美直觉经验,还有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工技能,还要学习手工在幼儿园中的具体应用。基于以上因素,我院学前教育手工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

  1. 教学设计。

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核心,使学生具备幼教岗位工作中的美术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围绕培养“三会”(会做手工、会用手工、会教手工)“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幼教人才目标制定教学策略。

(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施 “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监测、结果有反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基于手工技能培养为目标,结合艺术类课程由“欣赏美”到“体验美”再到“创造美”的规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练习、教师演示与指导,启发学生制作具有审美价值的手工作品——即“会做”。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采用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和讨论法,设计制作手工玩教具及开展环境创设,培养学生幼儿园美工应用能力——即“会用”;通过创设幼儿园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提升学生手工教学能力——即“会教”。

(三)构建立体化手工教学资源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立体化学习资源和全方位学习指导。一是提供智慧手工实训室、幼儿园模拟教室和幼儿园实训基地等多场景教学环境;二是使用在线课程资源库、教学视频、模拟动画、幼儿园教学活动视频等线上资源;三是构建手工作品展览室、活页教材和作品范例为主的线下资源;四是采用幼儿园主题活动计划表、手工教学活动教案、实际教学案例视频等企业资源。

(四)采用信息化进行过程评价

通过学习平台进行教学全过程信息化记录和学习效果数据化分析。对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课程资源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作品质量、团队协作、课后任务拓展和职业素养发展等情况进行采集处理,并反馈给教师、学生和幼儿园导师。促使教师进一步分析学情,优化教学策略;学生发现学习短板,改进学习方法;幼儿园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指导,达到教学过程有监控,学习效果有反馈。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总体实施

将手工内容划分为不同模块,以项目为引领,通过主题化教学内容和任务细化,实现学生技能与素质协同发展。

(二)具体实施

课前,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学生通过线上资源进行预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处处学、时时学”。教师发布主题讨论、课前测验等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完成课前知识准备。

课中,学生分组创建任务开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将课前预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通过讨论归纳深刻理解知识点,促进技能提升;围绕幼儿园手工“教”和“用”的难点,提供智慧手工实训室、幼儿园模拟教室和幼儿园实训基地等多场景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实践氛围,激发学生的职业代入感;使用幼儿园实际教学案例等企业资源,与岗位需求对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使用思维导图、幼儿手工制作动画、幼儿园优质课教学视频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将手工技能转化为幼儿园手工应用的具体方法,将知识内化,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幼儿园导师定期提供在线指导、答疑及评价,对方案进行反思优化,达到知识巩固的效果。

课后,鉴于学生在“做”手工制作时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利用学生喜欢看短视频的特点,教师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上制作和搜集一些趣味手工创作短视频推送到学生学习群内,提高学习主动性,拓展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完成课后任务进行知识拓展,举办手工作品展览,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发布到自媒体。

三、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平台发布的测试和主题讨论,发现学生对于手工制作的类别、内容和技法以及幼儿不同年龄手工活动规律和指导方法等知识目标掌握较好。学生作品质量较高,在自媒体发布的作品获得点赞数量多;能够独立完成幼儿园手工活动教学设计和组织,并利用手工制作玩教具和开展环境创设。学生还能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手工作品制作,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理念。通过幼儿园情景模拟教学,学生初步树立起“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养,对作品和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的主题把握比较准确和深刻,德育初显成效。幼儿园导师对学生任务完成质量和实训环节的评价表明学生职业素养有所提高。

四、反思改进

(一)特色与创新

1. “德”“美”两育融合

幼儿园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因此对幼儿的价值观塑造要从幼儿园教师抓起。通过“艺术形式+思政主题”的方式,将技能培养和价值塑造相结合,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职业自豪感,并能在幼教岗位中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变“废”为“宝”取材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园因客观条件所限,手工材料和玩教具较为单一。在教学中,教师尝试将报纸、纸箱纸杯、塑料制品等废旧材料和玉米皮等自然材料应用于手工制作,为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学习体验。

  1. “院”“园”深度融合

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加入教学团队,任课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共同开发手工课程中的具体学习任务,将幼儿园中的不同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汇总,深入分析具体工作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并进行整理归纳,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引领,促使学生在任务过程中掌握幼教规律;课后,幼儿园教师在线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幼教职业技能提升。

(二)不足与改进

一是教学活动多以小组为单位,团队成绩容易掩盖个人不足,个人学习效果无法精确体现。因此今后将针对个体差异,分层分类教学。重点探索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水平、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进一步细化考核,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树立学习信心,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学习成效。

二是在校学生缺乏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和互动体验,部分家长出于各种顾虑并不是很欢迎学生频繁入园实训。下一步将围绕幼教岗位,探索互动模式。如:增加教学资源,引入虚拟仿真设备,创设情境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多开展一些与幼儿园之间线上的展示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幼儿园家长的沟通,建立更为科学的“生”“幼”互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