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状况研究

/ 2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状况研究

赵文俊 钟源 张心迪 李文宇 黄渝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0026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最大价值的重要环节。但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全面落实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亟待进一步完善。为了提升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促进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匹配,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调查。通过调查,得到了北京市财经类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完善财经类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并尝试构建北京市财经类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财经类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部分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生涯规划获取信息范围狭隘、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首先,部分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薄弱。据调查数据显示,66.53%的同学对未来有较为长期的计划(暂且设定为职业生涯规划),31.57%有短期规划(毕业前的学习生活规划),而1.9%的同学是没有做过任何规划的。对于这1.9%未做过任何规划的同学来说,“不想进行,觉得规划没用”这一因素所占份额已经超过半数了。从中可以看出,近四成的同学并没有很好的做过生涯规划,所以这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还是十分薄弱的。另一方面,即便是接触过生涯规划的同学,在高中及以前阶段接触过的人数占比也仅有35%,很多人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并没有很清楚的对于未来的规划,对自己所拥有的技能,甚至是自己的性格特点,岗位所接受范围都没有明确的界定,从而造成自我认知偏差。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之后很有可能就业之后才意识到当初的选择存在问题,从而付出很多的时间成本。

其次,生涯规划获取信息范围狭隘。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之前的高中生活都是有着明确的信息获取来源的,更多的可能来自老师或家长。大多数人依靠这两种来源筛选出来的信息进一步整合就进本可以做出全部决策。但大学生活是与之不同的,关于职业的信息来自于更多更广的渠道,无法再从单一渠道获取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得到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通过问卷7了解所学专业未来职业情况的方式这一问题的答案得知,本科阶段同学们获得于其职业相关的生涯规划知识多是来自于网络搜索和老师亲友的介绍,极少来源于学校组织的生涯规划课,而且据问卷22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的答案来看,75%的同学认为课程内容不充分不完整,有很多想了解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校方组织的生涯规划课程中并没有涉及到。综上,可以得出目前学生生涯规划获取信息范围狭隘这一结论。

最后,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体系不完善。虽说生涯规划是学生所要做的,但还是需要学校老师提供专业并且个性化的辅导。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未来职业情况的方式,仅有26%的同学接触过通过学校讲座这一方式来看,不难发现哪怕是讲座这种浅层次共性的职业普及,都没能很好地帮助到学生。问卷中的问题16“把具体问题放在这里”,近60%的人选择了希望举办线上线下讲座、设置相关课程。问题22“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有多少的同学认为现在存在着课程内容不充分不完整,枯燥乏味,缺乏实践体验,难以实际应用等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还是很希望通过学校这一平台来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但部分学校没有把生涯规划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相关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相关教育无法有效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在现有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两点完善财经类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第一,学生要加强生涯规划自我意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明确的是,生涯规划是自我人生发展的大事,所以从个人的角度一定要重视起来。大学生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个性化、实用性和可行性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生涯规划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认识自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的特长是什么;我的劣势又是什么;我所喜欢向往的职业是什么;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什么是我所看中的,什么又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与此同时,自己喜欢的职业所需要的学历背景,企业更看重的是留学经历还是工作经验,相关的行业文化和习惯等等都是所需要考虑的。只有在一开始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才能让之后的生涯规划有一个自己的、清晰的思路和选择。

第二,拓宽信息搜集范围和渠道。信息来源可以是官方网站,官方网站的信息总体来说比较权威可靠,招聘信息清晰全面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是社交平台,身边不乏早已进入职场的优秀前辈和突出的学长学姐,从他们那里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行业现状以及所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当然,一味的拓宽信息来源并不一定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难把所有信息一一过目和梳理,时间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所以应在信息搜集到一定程度时加以自己的判断,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来进一步缩小行业范围,找到自己以后有可能从事的行业,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行业。

结合当下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以及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提出的建议及对策,构建北京市财经类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校专业学科的不断扩展,生涯规划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古语有言“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越早的对于生涯发展进行有规划的介入,就会使人生发展过程越有清晰的条理,在生涯早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使有充分的必要性的。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压力巨大,在高中及以前阶段接触过生涯规划的占比仅有35%,所以如何将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各个学校各个地区不尽相同,目前也有一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盈利手段的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层出不穷,学校内部也会组织一些讲座等生涯规划活动来对生涯进行规划。由于高中时代学生在学校消耗的时间长,每天有超过十个小时的时间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一起生活,是人在一生中集体意识的高峰期,而且学校可以比较方便的组织集体活动,凭借这一优势,当各个学校意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时,可以进行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的设置来提高学生对生涯的了解,从而提早的发觉自我潜能,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更加从容地面对未知。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个人的职业发展受到挫折,并且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各高校的专业划分也日趋丰富,在高中毕业择校的过程中,想要细致的了解一个专业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在本科阶段进行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本科阶段同学们获得于其职业相关的生涯规划知识多是来自于网络搜索和老师亲友的介绍,极少来源于学校组织的生涯规划课,而且据我了解,校方组织的生涯规划课程多为全校范围内的,课程讲授内容空泛且庞杂,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帮助,因此,应在院系内部设置相应的专业对口的职业生涯以及学涯规划的课程。升入大学之后,由于课程设置等原因,大学生的自我个体意识得到发展,所以学校也应依据这一特点对生涯教育课程进行适应性的灵活设置,比如开设网络教学,开展不定期讲座等。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首先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做出合适的职业选择,并且在其本科学习生涯中设立跟踪机制,及时的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和学习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并根据学年进行课程规划。

第一学年:进行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教育,步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模式许多人都会感到无所适从或没有目标从而错失了适应大学的最佳时期,与大学脱节,所以,在这一阶段,校方应该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入学教育、以及对当前以及未来就业形势的分析和预测,也可以邀请优秀校友或者院系老师来对本专业进行一个全面的讲解和实践的分析,帮助同学们认清毕业时要面临的就业形式,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让学生明确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是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同时也应该为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自己确定职涯目标,通过mbti等性格测试,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因素,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制定一个四年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书。

第二学年:进入第二学年以后就应该开始进行专业教育,注重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并且进一步的确定职业目标,同时也应该进行筹划,合理安排假期与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加专业兴趣,初步确定毕业去向

第三学年:进入大三,许多学校就会组织进行实习,在生涯规划方面,当然也应该侧重实践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生涯规划,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学校也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整合社会资源安排学生实地调研学习,在实践中对未来就业有个细致的认知。

第四学年:经过三年的学习与了解,学生已经有的较为系统化的认知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是就应该根据市场上的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择业机会,同时也应进行市场形势与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自我评价客观化,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学校也应该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以及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回访,收集足够多的资料,适当修改教学计划,为后来者提供更优化的范本。

本项目的主要结果及观点主要体现在完善财经类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尝试构建北京市财经类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本项目的创新点是关于是否应当在高中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调查。由于资源限制,本项目的调查对象局限在北京财经类本科院校,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争取进行更全面的调查研究。本次研究存在诸多不足,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过于简单,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善和进步,以提高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