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无线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军用无线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分析

邓海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 91206部队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9

摘要:在以信息化和网络中心化为核心的现代战争中,军用无线通信能够高效、稳定、可靠地分发与共享情报、态势、指控、协同等信息。将战场上的不同平台联通为一个作战网络,实现体系作战,对于制信息权的夺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战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和严峻,干扰技术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和多维化。如果己方通信系统没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在现代战争中极易被压制,难以或无法进行信息传输。

关键词:军用无线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

军用无线通信在现代化战争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具备反侦察、抗摧毁等方面的优点。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必须借助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并实时跟踪作战情况,灵活变动作战计划。如果失去无线通电技术,将会失去战场主动性地位,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直接导致战争失败。因此,必须加大对军用无线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干扰和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增加军用无线通信技术在复杂作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一、军用无线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的必要性

军用无线通信技术与民用技术相比,存在一定特殊性。受到作战性质、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其具备保密性等特征。根据目前我国对军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分类,其中干扰技术主要分为跳频和扩频干扰;抗干扰技术比较复杂,可以分为非扩展频谱、扩展频谱技术等,其中非扩展频谱技术可以细分为跳时扩频、直接序列扩频等,扩展频谱技术主要包括分级接收等。研究军用无线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能有效保障作战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顺畅性。从作战计划的角度分析,如果没有良好的抗干扰技术,可能会使得对手“窃取”到作战计划,从而打乱整个作战格局,失去战场主动权,不利于取得战争胜利 ;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角度分析,无线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作为军事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受尊重程度;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角度分析,战争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和经济损失,只有在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下,不断提升国家实力,研究无线通信技术,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总结以上三方面内容可以得知,加大对军用无线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力度十分必要。

二、军用无线通信干扰技术

军用无线通信干扰技术主要分为跟踪式干扰和阻 塞式干扰。采用通信侦查技术能够测量对手的通信信号,与对手的通信频率保持一致,从而起到干扰作用。 通信干扰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破坏敌方信息传输,扰乱其正常指挥。

1、跟踪式干扰。跟踪式干扰在进行侦测敌方通信信号基础上发射 与对手通信频率相同的信号,对其造成干扰。如果干扰信号足够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对手的信号频率相重合,最终实现信号全面覆盖。为此,军事上采用跳频干扰技术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能够降低对通信系统的干扰。跟踪式干扰技术即波形、引导和转发,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引导式追踪干扰。引导式追踪干扰在使用时较为简单,只需要对外部信号频率进行侦测,同时还要保证侦测的频率,要保证信号信息的及时性才能对出现的外部信息频率进行干扰。采用引导式追踪的主要优点是无需再利用将跳频图对敌方信号频率进行破解。虽然干扰方式简单,但需要进 行实时检测,同时还要保证干扰的频率与外部出现的 信号频率的跳频点一致,才能实现干扰。这就需要军事干扰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波形跟踪干扰技术就是利用跳频图案,通过对图案的破解才能对外部出现的信号频率进行干扰,最终达到干扰敌方通信 目的。

2、阻塞式干扰。阻塞式干扰主要通过对敌方通信信号进行全频段覆盖,发射干扰信号。这种干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在无法准确得知外部信号频率的跳频规律时可以采用阻塞干扰,实现外部频率信号干扰目的。阻塞式干扰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宽带阻塞干扰。同时,还要根据实 际情况对于外部信号的干扰选择适合的干扰技术。在对信号频率进行侦测的基础上,还可以运用两种或者 多种以上的干扰技术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敌方通信信号的阻碍作用。

三、军用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

军用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能有效保护作战时信息传递过程,确保信息的安全程度,其主要包括跳频抗干扰技术和扩频抗干扰技术。

1、军用跳频抗干扰技术。军用跳频抗干扰技术可以分为抗跟踪式通信干扰和抗阻塞式通信干扰,针对前者,其主要具备以下方面的优点 :一是提高整体信息传递速度,确保作战技术的正确性,跳频组网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保障作战时反侦察能力,在跳频组网准确的前提下,对方无法对比跳频频率和各跳频子网,从而很难破译跳频图案,确保信息的保密性。此外,通过路由中继功能,拓宽通信链路,实时检测被干扰的跳频频率,转换通信渠道,如使用跳频佯动等 ;二是改变变速跳频或者跳频频率,降低我方跳频频率驻留时间,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跳频频率。当得知跳频图案被破译后,应及时采取抗干扰措施,即马上将跳频频率提高到最高速度,以此种方式避开对方跟踪式干扰 ;三是提升跳频图案的使用水平,它能较好地对抗波形跟踪式干扰,从使用功能的角度来说,通过设置正确的跳频图案,并升级作战过程中出现的跳频频率,如提升其算法难度等,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要求该技术拥有宽窄间隔能力、重复周期较长、复杂度高等方面的功能。抗阻塞式通信抗干扰技术可以分为:自动更换型频率表抗干扰技术、频域二维型处理抗干扰技术、实时频率型自适应抗干扰跳频技术、空闲信道型抗干扰搜索技术。自动更换型频率表抗干扰技术:主要针对对方阻塞式干扰技术,当频率只剩下极少部分可以用时,说明通信能力已经到达极限,为提高通信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应采取这种技术解决;频域二维型处理抗干扰技术:属于电子支援的解决措施,将其与实时频率自适应抗干扰跳频技术结合,能较好地抵抗对方动态阻塞式干扰,把通信技术中的频域、时域固定下来,有效检测对方干扰信息;空闲信道型抗干扰搜索技术 :这种抗干扰技术应用在通信整个过程,实时监测通信频率是否被对方窃取,如果出现干扰情况,及时排除频点。

2、军用扩频抗干扰技术。扩频抗干扰技术类型主要针对抗频干扰技术而设立,可以分为抗相关干扰技术和抗非相关干扰技术。抗相关干扰技术通过使用变码扩频等方式,达到破译扩频相关干扰频率目的,其以反侦察为基础,以缩短通信时间为切入点,建立起科学的侦察体制,打破对方收集频率规律,从而使得侦察机无法输出正常信噪比,提高抗干扰能力。目前,比较发达的是国外的一种新型跳码方式,即“自编码扩频”,但其技术要求较高,在我国仍然没有被普及。在实际作战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以下方面的抗相关干扰方式 :一是降低通信伪码之间的相关性,打破对方侦察频率,对某些不重要的信号进行扩展处理 ;二是增加通信码长,提升跳频频率破译难度 ;三是增大通信技术线路功率,但这种方式一般是最后关头才会使用。抗非相关干扰技术分为自适应型窄带滤波抗干扰技术、抗宽带型非相关抗干扰技术。针对前者,其技术要求有 :保障通信技术频点能力、减少通信信号的损失、提高窄带干扰影响 ;针对后者,主要有以下措施 :降低通信干扰频率幅度、合理的扩大处理增益、增大通信技术线路功率,提高线路接受信号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传清,胡修,张蕴玉.几种跳频通信技术性能分析[J].无线通信技术,2018(1).

[2] 陈青松,胡晓飞,孙家安.电子通信中常用的抗干扰方法分析[J]. 通讯世界,2019( 20) : 81.

[3] 征惠玲,张玲.无线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J].中国新 通信,2018,19( 15)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