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行为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0
/ 4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行为探究

徐禛侃 蒋智杰 邵立强 胡露双 潘王一 钱怡

嘉兴南湖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0

摘 要:对当今各大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来说,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21世纪信息化时代使得社会发展的节奏、速度加快,也导致了学生们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为迎合时代发展,催生出了“碎片化学习”,并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本课题在碎片化学习问题日益严峻,政府教育部门积极号召背景下,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行为进行探究,寻求一条有利于改善当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道路,同时明确针对培养大学知识体系的长期系统学习。旨在从分析碎片化学习的发展、了解碎片化学习的现状和完善碎片化学习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行为

互联网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出现使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余,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可携带的设备,利用碎片时间从大量的信息中一点一点汲取所需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就是碎片化学习。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探究如何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探究碎片化学习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可行性建议。

  1. 碎片化学习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 “系化时间+体系化内容”成主流模式 碎片化学习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基于互联网数据、事实、信息和知识都在成倍增长和更新。随着物联网以及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和在线追踪技术的出现,关于我们和世界的数据量正在快速增长。创造和分享自己想法的人数也呈指数级增长。30年前,创造思想的主要人物是科学家、知识分子和思想领袖。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数以百万计的人经常创造和分享他们的经验心得。其二基于职业训练学习的碎片化和平台化。这其实代表的未来职业训练和知识管理的方向。即通过一个公共性平台来提供一个行业性的技能训练平台,平台通过高效的知识集成并结合智能推荐技术,为每一位从业人员提供完全碎片化、但又是个性化的学习训练方式。这一方面可以使得行业性专业知识的集成、更新和结构成为可能,因为单一的公司没有动力或资源去考虑行业发展问题,并把自己的知识体系贡献出来;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化的参与和共享机制,知识真正成为一种完全分享化的资源,并通过互联网抹平由于知识掌握不均造成的不平等

2)碎片化学习是把双刃剑 碎片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可以能控、灵活的学习时间来学习其中的内容,以维持年轻人对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吸收欲望,这种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更被当今的年轻人所推崇。一些最新热点和时政新闻都是碎片化信息的印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与认知,让人们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走在领域前沿。可是这也伴随着许多弊端,由于网络碎片化信息的泛滥,碎片化学习引发的认知障碍也随之出现,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具体如下:其一因为碎片化知识更容易被人们吸收消化,造成了知识体系之间无法完整联系,被中断的局面,所以无法全面发挥其作用;其二由于碎片化信息具有短,频,快等特性,导致产生了大脑的认知负荷和选择难度,无法主动接受,无法深度思考,无法集中注意力等不良表现;其三虚假、劣质、不准确、不完整的碎片化信息在污染我们社会环境的同时,还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人们无法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其四干扰学生的系统性学习,许多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来上网聊天游戏,因而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更有甚者在课堂上看手机,这种现象的屡禁不止,不仅让学校和老师伤透了心脑筋,还使得课堂讲授这种面对面的互动方式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和重要性。

3)碎片化学习与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是我国在碎片化学习与教育领域的两大主要研究领域。在思想教育上,我国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碎片化学习会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巨大冲击;而在文化教育上,我国的学者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碎片化学习是个伪命题需小心警惕,少数学者认为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必然结果,会给我们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无可否认,若不对碎片化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挥其所长,让碎片化学习为此服务,对其促进教育的创新改革这未尝不是一种有效办法。

2.国外研究现状

1)碎片化学习对大学生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对学习的研究与应用极为重视。国外许多国家理论界就已经注意到碎片化学习的影响,并取得显著理论成果。尽管西方学者研究的角度,采用的论证方式不尽相同,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碎片化知识传播是一个崭新知识和实践的新领域,我们应有效利用学生碎片化学习和阅读习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技术和新形势最大的受众群体,信息瀑布流时刻冲击着其学习和生活,并使之发生巨大变化。面对当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随之改变,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变化。

  1. 碎片化学习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碎片化学习,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微型资源开发出现的,利用学生零散的时间,通过互联网电子设备进行学习的,具有学习时间更灵活、学习内容更易获取、学习资源更多元等特点的学习方式。根据齐贝贝[1]等人研究调查显示:在时代的总体趋势下,大部分学生对碎片化学习的了解程度呈较为了解,并使用该方式进行学习。

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知识广泛性等,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改变了学习时间段,学习生活变得更衔接。但其弊端也不可忽视,其零散,复杂,且不易整理归纳,导致大学生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与此同时,在碎片化学习中,易受其他信息干扰,降低了学习知识的效率,从而致使当代大学生知识体系十分杂乱,不够精深。

由于碎片化学习的发展,学生生活中主要学习时间发生较大改变,其学习时间分布在一天各个时间段,学习强度、深度远不如课堂学习,但却胜在即时性。碎片化学习的轻松性被现在大学生广泛接受[2],随时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碎片化学习将会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之一。

  1.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基本情况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步伐和高强度的学习中,人们更需要利用闲暇的碎片时间完成需要做的事,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短时间的一些琐事或者短时间的学习和任务,它的优势在于如何帮助学生们充分利用时间,使得时间利用最大化,使学生选择学习的方式增多、拓展学生的知识库、完善课堂知识的讲解和传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步入大学以后,供学生自由支配的碎片时间变多,这容易使得学生从学习环境中脱离出来,因此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此,我小组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情况。

经统计发现,有49.73%的学生听说过碎片化学习,但不是很了解。这说明学生对于碎片化学习的了解程度一般,只是略有耳闻。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时间选择在17:00~24:00这一空余时间,当代学生课业压力较大,空余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结果显示,利用手机、电脑的途径进行碎片化学习占了绝大多数,如今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崛起,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碎片化学习的平台,学生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从大量的信息中一点一点汲取所需的知识,从而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由此可见,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的一种全新的习惯,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研究将对高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新时代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出路。

6098908ce4bdd_html_8eae77b41bd26aab.png6098908ce4bdd_html_103eaec031732cba.png

  1. 碎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小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如下:

1、知识学习分散不深入,对系统学习造成干扰

在问卷“您对碎片化学习有何看法?”这问题的回答中有32.09%的人赞同“学习的知识很零散,不容易形成整体理解”这一看法,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是存在该问题的。碎片化知识由于时间限制在制作过程中容易简化知识点间的关系,缺失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学习起来难以形成相关链接。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较为分散,学完后进行组织整理也需较长时间,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组织概括归纳能力,则其碎片化学习形成的是零散的知识,是很容易被遗忘。书本的线性结构被网络的超链接结构所取代,知识的碎片化也导致了知识体系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联被弱化。虽然碎片化知识相对简单易吸收且针对性强,但知识之间的联系若被中断,就无法连成相应的思维导图,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只能形成零散的知识碎片,最终导致学到的知识杂乱无章,长此以往,学生的认知体系便会混乱,深度思考能力也会愈加缺乏,不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

在问卷“您认为碎片化学习对我们的学习效率是否有明显的提高?”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仅有8.56%的学生选择了“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大学生碎片化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作用。如今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碎片化资源,如通过微博、百度百科、网络公开课等,来开展碎片化学习,这一方面会使像线下课堂教学这样的集中系统化学习失去以往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其所获取的碎片化知识若不经过理解、梳理、整合,很难达到预想的学习的效果,甚至有可能成为无效学习。

2、资源选择缺失,造成学习偏差

在问卷“您通常会通过何种途径进行碎片化学习?”这一多选问题的选择中有87.17%的学生选择了“手机”,有29.95%的学生选择了“平板”,有52.94%的学生选择了“电脑”,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已经成为了绝大部分学生所会去选择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在互联网的学习形式下,有海量的资源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被选择,短而快的碎片化信息在不停地冲刷着人的大脑。大学生虽然想进行碎片化学习,但总会被各种互联网中娱乐、消遣信息所诱惑,这些信息中包含着不完整、不确定的虚假信息,若被这些信息干扰,其进行的学习便会无疾而终,下次学习还需重新开始。除此之外,在学习中,大学生们受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终端的诱惑,学习者的课堂学习也失去以往的面貌,学生沉迷手机不重视学习,学习了相关碎片化信息后,还会对系统的课堂学习产生厌倦等消极影响,感觉课堂学习时间长,知识内容繁琐复杂,没有碎片化知识学习起来轻松,进而造成学习能力减弱,学习没有明显效果,这会对学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信息选择不当影响学生自身发展,没有深入的思考使其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方面存在困难,杂质信息误导学生引起学习障碍,使学生在学习认知上产生偏差。

3、误导学习者求量不求质,注意力难集中,交流沟通减少

在问卷“您通过碎片化学习方式获得的信息占您平时获取信息的多少?”这一单项选择中,有35.29%的学生选择了“30%~50%”,有29.41%的学生选择了“50%~70%”,由此可见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大多是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平时信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量虽然非常庞大,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且知识又多为短小精悍且图文并茂的碎片化信息,这使得人们总是被动地获取信息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注意力,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以量取胜,而不是以质取胜,学生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因此,仅仅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来获取信息必然会导致知识全面性的缺失。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学生对很多不了解的内容都产生学习兴趣,感觉对自身有用,都想学习,但学习过程中又会被其他内容吸引,导致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固定内容上,如若缺乏注意力的集中,便会导致其没有专门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学而不思是只停留于形式上的学习,长时间不使用便会遗忘,不仅影响学习结果,也无法培养学生创造力能力,失去学习的本意。在“您在碎片化学习中经常与他人进行沟通、分享、交流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仅有11.23%的学生选择了“经常”,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使得学生们之间对学习的交流与沟通大大减少。学术交流的缺失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拓展的缺乏,思维能力得不到拓展,思维止步不前对学生本身能力的提升而言起到了的是阻碍的作用,而沟通的缺失则会进一步造成学生情商培养的缺乏,高情商可以使人能更充分地发挥其智商的作用与效果,对学习更有事半功倍的效用,相反,情商较低则会影响个人未来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交际。

  1. 对碎片化学习的可行建议

1、推广碎片化学习

在信息碎片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碎片化学习已成为海量信息与移动终端升级的必然产物。然而当下碎片化学习的整体环境并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混淆概念,将碎片等同于无序,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中很多鱼龙混杂的东西关乎碎片化学习,使大众和学生不能辨别好与坏。因此,我们需要对碎片化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积极构建各种适合碎片化学习的教育平台,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行为进行探究,明确针对培养大学知识体系的长期系统学习。而大学生更需要培养在适应多变的环境下,同时利用大多数人忽略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的技能。如何使碎片化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变得高质量、高效率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为新式学习方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2、完善碎片化学习环境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下,为了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碎片化学习”应运而生。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其强大优势,但也存在劣势,如果大学教育教学不能适应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特点,就可能会放大其劣势对大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因此学习环境建设迫在眉睫,它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大学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关联性学习,建构性学习的方向发展,从而克服碎片化学习的固有弊端。学校可以合理安排相关课程,倡导师生以碎片化学习的方法进行授课和学习,在课下多开展相关的讲座或讨论会,促进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而大学生也应提升自身素质,鞭策自己,提高学习效率,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如何正确地碎片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由于碎片化学习中知识十分零散,大学生还需对获取到的碎片学习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提炼,形成条理分明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3、正确的碎片化学习

如今在大学生群体中,碎片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已经十分普遍,然而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如何正确地碎片化学习,对碎片化学习还处于一知半解中。他们迷失在海量的碎片信息中,判断信息碎片是否需要的能力薄弱,随意选择,没有合理安排充足的时间,从而降低了碎片化学习的效率。整体学习效果差,网络资源检索困难,与他人互动频率较低,个人主观执行力较差等问题时有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在学习者的观念层面,要重新理解何为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是在碎片化资源基础上发生的,借助智能化、微型化、多样化媒介,使知识获得较便捷、及时的一种学习行为。通过零散化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在“去常规化”的学习环境下获得比较精炼、主题清晰的知识,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对知识碎片进行汲取、梳理、加工,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个体化的学习;在方法层面,要让碎片化学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大学生的学习应该碎片化和整体化相结合,课堂上可以以整体化学习为主,课前预习与课后的巩固复习可以以碎片化学习为主,专业课程以整体化学习为主,技术性课程以碎片化学习为主,单一学科课程以整体化学习为主,跨学科课程以碎片化学习为主;在文化层面,要让碎片化学习成为一种新时代的学习文化。在工作、生活之余,人们对智能设备的需求日益剧增,因此在海量信息中自由学习并获取各种知识碎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逐渐潜移默化地成为人们认可的学习方式,加上各大网络平台、电视媒体等媒介的大力宣传与推广,在大环境的熏陶碎片化学习会成为一种新时代的学习文化。

参考文献

  1. 齐贝贝,冯倩,祁雯梅,等.碎片化学习对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影响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2):222-224.

  2. 李亭松,张洪泰,吕林海.新时代新学习方式的利与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20,4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