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关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杨靓 魏晴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要: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支持,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理论及实践均比我国成熟,虽然建筑行业在我国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可有关管理理论依旧明显滞后。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不仅出现了多种建筑分类,而且朝着精细化分工方向发展。基于这一客观形势,很多建筑企业逐渐意识到管理建筑工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相继加深对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对此,本文章着眼建筑工程管理,简要分析其管理模式创新的有关路径。

关键词: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 创新应用模式;


1 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近些年已经成功开展与实施很多大规模的建筑项目工程,比如“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水利水电工程等。从某种角度,正是因为上述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建筑行业方面提供十分广阔的空间。现阶段,随着不断扩大的建筑行业市场规模,亟须科学分配建筑市场各方面资源。在建筑行业市场中,如若建筑企业在其管理、资源、内部制度与文化等均没有体现一定优势,那么难以确保其可得的市场份额甚至被市场所淘汰。对此,出于确保建筑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应加大管理模式创新力度。

2)满足企业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现下,建筑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时,需要强化企业创新并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加以完善。建筑企业和工程施工之间存在的关系,决定能否系统全面地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有关建筑企业,在项目实际施工阶段会有很多因素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所以,出于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与效率,满足建筑工程对于施工进度要求,应该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上的创新,进而使建筑企业有关制度建设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

3)科学管理模式的核心构成。科学管理理念是西方学者于20世纪中叶提出的,也就是在管理活动中通过科学的技术、原理与设备,有效制定决策管理的统计模型。而且把制定好的统计模型结合有关计算机技术落实在管理工作中,由此减少管理过程中不确定问题的出现频率,尽可能提升管理人员效率,助力经济效益提高。现下,市场中管理模型常见为资源配置、网络、决策理论以及对策模型等。而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是在日常建筑工程管理中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型,能实现建筑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提升。

2 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有关要求分析

无论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还是其发展过程,首先需要明确建筑工程管理对于模式创新提出的具体要求,只有达到有根有据,才能确保工程管理朝着有序方向开展,不会影响到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为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具体流程。

在创新工程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酝酿、准备、实施以及评估总结这四大阶段循序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对于某项建筑工程项目,有关管理应该在明确组织结构这一层面,和管理需求相结合,确定管理目标以及相应的管理任务,科学分配管理岗位。关于分配下级管理任务层面,应该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科学拟定管理方案、合理选定有关施工人员,规模较大的管理任务应立足岗位特点及工作人员自身专业化程度,展开具体分解从而实现科学管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可以在建筑工程整体管理中融入进度、成本、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现场等多方面管理工作,而且认真总结管理工作,以此为后续工程管理打下坚实的管理经验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其应用,应正确认识到创新建筑市场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推动建筑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高方面,清楚知道建筑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在最短时间内适应现下建筑市场先进的管理模式。具体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应积极引入现代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对创新建设管理人才队伍的重视,积极转变人才管理模式。关于现代化管理技术掌握层面,努力增强产品设计质量,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上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若想在本源上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则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方面,加大管理模式中的科学技术含量,特别是要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例如BIM技术、工程造价软件等,和管理要求相结合,提高创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1)管理水平偏低。现下,我国部分建筑企业中的管理层管理理念过于僵化,有关观念依旧沿袭传统观念,应用低效滞后的管理技术,导致企业管理能力偏低。一般建筑工程具有管理复杂、工序繁多以及规模大的特征。若是单纯凭借人员管理是无法及时找出潜在的管理风险的,极易引发有关风险事故。虽然大部分建筑企业拥有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是能应用于建筑工程的相对较少,而且也没有充分结合建筑项目,在发布与通知信息时大多数采取口头与文件式,严重降低了管理效率。

2)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出于切实提升工程管理效率,确保工程管理质量,则应对现行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由此才能顺应建筑行业发展势潮,较好地满足企业管理与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需要。从实际情况来看,建筑企业所建立的管理体制仍不完善,部分建筑企业未能重视管理体制建设工作,而是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在生产中,即可以明显提生产水平,但依旧没有提高企业管理能力。还有部分企业存在部门人员随意配置以及成本负荷过重等问题,以随意裁剪人员降低人力成本投入。

4 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有关路径分析

1)建筑工程管理内容精细化。针对创新工程管理模式,依据要求建筑企业关注管理内容方面,对管理内容进一步细化并强化各方面的综合监管力量。因为建筑工程施工复杂且规模大,因此,管理创新的关键点较多,只有将管理内容细化,才能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例如安全管理,应采取分区域管理模式,针对办公区、施工区以及生活区进行分开管理,不一样的区域设置相应的门卡,指派门卫对施工人员是否穿戴完备的安装设施进行监督。同样在工程施工现场也应将安全管理有效落实,可采取信息化打卡技术,施工人员每天在指定APP上打卡,以此提升安全管理标准。至于质量管理方面,应积采取监控设备等手段,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2)创新和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创新工程管理体系之后,需针对企业的有关机构体制加以创新与优化,使其适应现阶段由于创新管理模式而带来的改变。关于项目生命周期,主要针对合同失约期而言,那么此时经理部门则不是外派机构,且逐渐转变为建筑企业的“子公司”。科学建立先进的企业制度,确保工作人员掌握责任制度,也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中之重。关于建筑企业,应该制定健全的法人财产制度,保证项目经理能确定界限财产。除此之外,借助法人财产的建立可以敦促法人承担有关责任,并且企业会对于界定的法人财产明确项目经理部法人所处的地位。要是项目经理部不具备法人财产,则不是建筑企业当中的法人。在这一形式下,建筑企业中的项目经理部可以在市场中达到独立运营的效果,从而对相应的法人责任独自承担。

5 结语

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开发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管理,其水平与效率直接关乎着企业所得的经济效益与工程项目质量。但受限于各方面因素,致使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不足与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行业发展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对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路径的简要分析,旨在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汪海霞.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江西建材,2019,39(12):216,218.

[2]李箕华.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门窗,2019,13(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