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说文解字 · 火部》中的灬部字研究

杨开榜 1 张兆乾 2 张茸婷 3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1700


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的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因为它系统地分析了字形,考证了文字的起源,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汉语字典。本文首先从灬部字的产生和发展着手论证汉字从图形化到线条化,最后结构笔画的规律。其次从《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字义分析整理入手,探索《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后对《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中的灬部字进行对比,通过整理分析灬部字的废行情况。探索灬部字出现新生字和废除旧字使用的原因。

关键词: 《说文解字》,灬,语言文化


一《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的产生

汉字是现存最早的古文字之一,随着古埃及文字以及古巴比伦文字的消亡,汉字成为唯一还在使用的古文字,从形成以来,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作为一种独特的象形文字,“形”是它的基础,“音”是它的表达手段,二者合一准确地传达字义。由于汉字的发展历经几千年,无论是字形还是字义都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字形,还存在“一字多写”的情况。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字体变化很快,从字体上来说,主要表现为“由繁入简”以及符号化特征。到了秦代,随着小篆字体的出现,文字变得更加规范,形体结构开始慢慢确定,“一字多写”的情况减少了很多。

作为一个重要的汉字偏旁部首,“灬”字部字义上与“火”字部有诸多联系,通过研究发现,“灬”部首形成与隶书时期,是汉字字形演变的“衍生品”。战国晚期,小篆开始向隶书演变,即从“图形字”向“笔画字”过渡,“灬”部字就是诞生在这一时期。

二 《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文化内涵研究

在现代汉语中,以“灬”字部作为部首的字有很大,大多与“火”有关,常见的有烈,燃,煎,煮等等,很多字都与烹调有关,指加工熟化食物的一种方式,但从当前来看,“灬”字部对于人们来说显得很陌生,也不知道其读音,一些汉语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对此字存在理解偏差,使得学生对此部首的本义也不甚了解,甚至会写错字。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对《说文解字》灬部字蕴藏的文化作一个梳理,以便为汉字研究和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以下我将对我此次研究所涉及到的《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文化内涵进行列举分析。

(一)饮食文化

《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中关于饮食文化的字有煎、熬、熱等。以下将一一列举说明:

煎(煎,熬也。——《说文解字》)可以指两种烹调方法。从现代汉语角度来看,“煎”作为生活中的一种烹调方法而为人们所熟知,其具体的意思是:通过用火将油进行加热,达到熟化食物的目的。熬(熬,干煎也。——《说文解字》)通过对《说文解字》对熬字的说明得知:许慎将其解释为熟化食物的方法之一类似于煎,在生活中我们常说的熬也指用小火对食物进行长时间的熬煮。

(二)天气

《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中关于描述天气的字有煦、熙等。以下我们将举例说明:

煦(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温润也。——《说文解字》),指的是温暖、暖和的意思。同时煦也有和乐的样子等意思。

例:池光漾霞影,晓日初明煦。——唐·元稹《梦游春七十韵》

天意欲回煦,群生稍郁蒸。——宋·司马光《山头春色》

江北江南入夏来,云蒸日煦欲黄梅。——宋·廖行之《梅》

熙(熙,燥也。——《说文解字》),指晒太阳。

例:日光既熙丽,风气亦清展。——宋·叶适《太题处州翔峰阁》

(三)姓氏文化

《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中蕴含的姓氏有然、烈、煎、熙等等,现就以烈氏为例简要介绍中国的姓氏文化中的姓氏来源。在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中,姓氏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本姓,第二个是改姓。

本姓指的是一个氏族在诞生之初就使用的姓氏,本姓来源主要是以先祖姓氏为姓。改姓指的是一个人由本来姓氏改为另一个姓氏,改姓的原因有很多,如跟随先祖名号改姓,炎帝本姓为姜姓,因为炎帝又名烈山氏,所以炎帝的后裔后来有部份起名时就改姓烈。又比如因为民族分裂融合,部份少数民族因为汉化进行的改姓行为。元朝蒙古族中有一部为弘吉烈部,在元末明初之时被朱元璋的大军追杀四散,其中有一部份逃回了蒙古草原,也有一部份逃逸南方。逃逸的一部分人为了生存,就改姓了烈。改姓的原因还有赐姓、避讳改姓等等。

三《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与《汉语大字典·火部》中的灬部字对比分析

(一)消失的灬部字

很多古文字在历史长河中被人们遗失,导致文字消失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古代文字保留技术的落后,印刷术发展和传播速度较慢。第二,从甲骨文到楷书字形发展表现出由繁入简的大趋势。其中有民间生活时民众自发对文字进行的字形字构改良活动,也有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一些学者对文字进行了删除和改造。如秦始皇时期进行的书同文改革。第三,因为一些原因,(如历史上的国家灭亡和原始时期的种族迁徙)所以一些区域性自造文字出现和消失的速度快。第四,因为教育水平的落后,所以大众普遍对文字的保留和传承意识淡薄。灬部字也不例外,从《说文解字》再到《汉语大字典》灬部字收集整理时,一共消失了两个字:

第一个是60a229720a0a5_html_b0fe312b4c980e32.png 字,它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以火干肉,从火稫声。

第二个是60a229720a0a5_html_4d0e548de9ca44d0.png 字,它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置鱼莆中炙也,从火會声。

(二)新生的灬部字

历史发展中文字也不只是只有消亡也有新生字,新生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假借、转注等传统造字方法而产生新文字。第二种情况是在避讳、音译等特殊情况下出现新文字。第三种情况也是最常见的情况,因为社会发展需要所推行的汉字简化政策而简化产生新文字,如:

鳥:鸟的繁体写法“鳥”,其本意是指所有飞禽,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泛指一切的体表覆盖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此类动物因为需要长期飞行在天上,因此进化出发达的胸肌,且骨骼有空隙,消化能力很强,且具有双重呼吸的特点,此外,由于一些此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部分功能退化,无法分析,如企鹅。

焦:“隹”的本来意思是为锐利的一头,也就是指“火的最炙热的尖端部分”。此外,该字的字义有其他衍生义,如烧焦,是指物体或食物被过渡加热,然后发生物理变质。

熏:其本意是指用烟雾烘烤物体或食物,如熏鱼,熏肉等,也泛指对其他行为或思想上的影响,如熏陶等。

熊:此字最开始是指火的旺盛,如“熊熊烈火”,后指一种凶猛的动物,如狗熊。在我国姓氏中,也有熊姓。,后来又衍生出性格上的胆小无能等。后来经过系列演变其下半部的“火”变为“灬”。

结语

《说文解字·火部》中的灬部字的变化过程是中国汉字形体演变过程的一个具体表现,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变革,“灬”部构成的字也会不断增减变化,如“魚”字中的“灬”部份被“一”取代,“嶌”字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等等。“灬”部字新字的出现和部份字的消失,也是汉字发展适应当下汉语发展新形势和新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朱鸣. 《说文解字》中“火”部字与中国古代的火文化[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5):311-312.

  2. 宋姗. 《说文解字》火部字研究[D]. 黑龙江大学.

  3. 王抒情. 浅析《说文解字·火部》的文化意义[J]. 金田, 2013, 000(007):296,282.

  4. 宋歌. 《说文解字》火部字行废情况浅谈[J]. 汉字文化, 2019, 221(01):60-63.

  5. 赵静莲, 吕雪菊, 张然. 从《说文》火部字透视中国火文化[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78-80.

  6. 王琪. 《说文解字》“火、心、人”部字的语义研究[D]. 延边大学, 2010.

  7. 朱鸣. 《说文解字》中“火”部字与中国古代的火文化[J]. 安徽文学月刊, 2008(05):321-322.

  8. 朱鸣. 《说文解字》中“火”部字与中国古代的火文化[J]. 安徽文学(评论研究), 2008.

  9. 树炳妍. 《说文解字》“火”部字研究[J]. 语文学刊, 2013, 000(018):36-37,39.

  10. 陈姝. 《说文解字》“火”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 语文学刊:教学辅导版, 2010, 000(008):P.32-33.


该论文是云南工商学院研究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GSBKSKY202001”